揭秘第一歷史檔案館的變遷史,值得一看的資料集合

2020-12-19 案多星

上期和大家聊聊檔案數位化的五大基本原則,然後有位粉絲說對明清的歷史檔案變遷很感興趣,好的,這一期就給大家講講檔案館的變遷史。

本期主編:橙子

大家如果去過故宮,可能會被氣勢磅礴的故宮震撼到,尤其當你在故宮博物館,你會感受到濃濃的歷史氣息,相信大家已經迫不及待了,話不多說,直接進入今日主題。

往期文章也分享了關於「檔案管理」「檔案數位化」的專業知識,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查看往期文章了解。

1925年10月10日註定是一個被歷史銘記的時刻,就在那一天,故宮博物院成立了。故宮博物院下設古物館和圖書館,圖書館下又分設圖書部和文獻部,而文獻部就是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的前身。

文獻部在接下來的三年兩度改名,1927年6月,文獻部改稱掌故部。在1928年10月又將名稱改成了文獻館。

而我們熟知的檔案館是出現在1951年,同年5月文獻館改稱檔案館。

1955年12月,故宮博物院檔案館劃歸國家檔案局管理,改稱第一歷史檔案館。

1959年10月,第一歷史檔案館併入中央檔案館,改稱中央檔案館明清檔案部。自此差不多每隔十年,第一歷史檔案館都會改一次稱呼。

在1969年12月,明清檔案部重新劃歸故宮博物院,改稱故宮博物院明清檔案部

1980年4月,明清檔案部從故宮博物院獨立出來,改稱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後為國家檔案局直屬文化事業單位,自1980年至今,一直沿用了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這個名稱。

其實,檔案數位化對於歷史檔案起到了很好的保護作用,很多歷史文件、案卷存在模糊不清或者有些已經損壞了,而通過數位化加工就能起到更好的保護作用,甚至能夠用數位化技術對損壞的歷史檔案進行修復功能。

而近些年,檔案數位化加工技術日漸成熟,它也不單單只服務於歷史檔案館這類的事業單位,對於企業人事檔案和政務部門的幹部人事檔案也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對於高等學校的學生檔案管理也開發了學生檔案管理系統,在不久的未來,相信檔案數位化應用的場景會越來越廣泛。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關於「檔案管理系統」「檔案數位化」的一手資料,可以搜索「案多星」你想要的都有

這期就說到這裡,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的看法,覺得有用可以分享給身邊的人,我們下期再見

相關焦點

  • 萬聖節的由來:揭秘美國裝扮的變遷史
    萬聖節的由來:揭秘美國裝扮的變遷史
  •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館長:發掘明清檔案精華
    近日,記者就此採訪了專門保管明清兩朝中央政府和皇室檔案的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館長胡旺林。  明清檔案是中華民族的寶貴文化遺產  記者:為什麼說明清檔案是中華民族不可再生的寶貴文化遺產?  胡旺林:檔案是人類社會活動的直接記錄,是兼有歷史憑證價值和信息參考價值的特殊文化資源。
  •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副館長李國榮來我校參加學術活動
    10月8日下午,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副館長、研究館員李國榮先生應邀來我校參加了由我校避暑山莊研究中心、歷史文化與旅遊系、中國避暑山莊外八廟保護協會聯合舉辦的系列學術活動
  •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內閣工科題本檔案開放查閱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內閣工科題本檔案開放查閱 皇史宬 2016-09-30 11:13 來源:澎湃新聞
  • 德國科隆歷史檔案館坍塌 65000宗檔案葬身廢墟
    同時令科隆人痛心的是,大批珍貴歷史文獻、影像資料也葬身廢墟。  就像災難片一樣  當地時間3日下午2時(北京時間21時),位於科隆市中心的科隆歷史檔案館內傳出「怪響」。在響聲持續數分鐘後,這棟6層大樓突然轟然倒塌,緊接著十分鄰近檔案館的兩棟公寓樓部分樓體隨之連帶倒塌。
  • 市檔案館公開徵集家庭歷史文獻 聚館劉氏族譜入藏市檔案館
    &nbsp&nbsp&nbsp&nbsp天津北方網訊:近日,《聚館劉氏統宗族譜》捐贈儀式在市檔案館舉行,拉開了市檔案館面向全市徵集各類家庭歷史文獻活動序幕。&nbsp&nbsp&nbsp&nbsp此次捐贈的聚館村劉氏家譜是記載劉氏家族歷史沿革、世系繁衍、人口變化、居地變遷、婚嫁狀況等內容的歷史典籍,包括首卷、卷二和宗派圖長卷,共三冊。這套《聚館劉氏統宗族譜》,是一套完整的、系統的、珍貴的傳世族譜。聚館村,至今已六百餘年,位於河北省黃驊市齊家務鄉東北部。
  • 訪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館長胡旺林
    近日,記者就此採訪了專門保管明清兩朝中央政府和皇室檔案的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館長胡旺林。 明清檔案是中華民族的寶貴文化遺產 記者:為什麼說明清檔案是中華民族不可再生的寶貴文化遺產? 胡旺林:檔案是人類社會活動的直接記錄,是兼有歷史憑證價值和信息參考價值的特殊文化資源。
  • 德國科隆檔案館坍塌 千年歷史瞬間"失憶"
    由於檔案館坍塌所引起的巨大震動還導致附近一個地鐵建築工地的頂棚坍塌,目前還沒有建築工地人員傷亡的消息。  珍貴史料安然度過二戰  除了數人還被埋在廢墟中之外,科隆檔案館內的大量珍貴歷史資料也急需得到救援——不少歷史超過千年的珍貴史料,包括中世紀漢莎同盟時期的重要文書都處於危險之中。  科隆市民對於在市中心發生這樣的事件,都感到非常震驚。
  • 北京市檔案館新館開館:讓建築留住歷史記憶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記者 周琦 實習生 王詩瑤)6月9日,位於朝陽區南磨房路的北京市檔案館新館揭牌開館。同時,《檔案見證北京》《新中國的記憶——市管企業檔案聯展》《古都新生人民勝利——紀念北平和平解放70周年》《北京市檔案館發展歷程展》4個展覽亮相,通過數千件檔案資料和圖片,揭秘北京往事。
  • 揭秘周口火車站見證周口經濟發展史:一條鐵路為周口帶來多大發展?
    周口市檔案館保存的老照片  周口市檔案館保存的老照片  漯阜鐵路全程客車通車典禮本版圖片均由受訪者供圖  掃二維碼看周口火車站老照片  □策劃政務產品部執行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孫煊哲  周口地處豫東平原,歷史上是西北與江南物資交流的重要樞紐,曾被稱為河南四大商業重鎮之一
  •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再現」甲午戰爭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再現」甲午戰爭 2014-07-25 21:10:12新華網作者:責任編輯:燕磊   在甲午戰爭爆發120周年之際,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對清宮甲午戰爭檔案進行了系列開發
  • 重慶市檔案館新館投入使用
    重慶市檔案館新館投入使用 來源: 中國檔案資訊網 發布時間:2020-10-13 字體:[ 大 中 小 ] 在重慶市檔案館建館60周年之際,重慶市檔案館新館落成並完成舊館檔案資料、人員設施的整體搬遷,於前不久正式投入使用。
  •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首次向公眾開放
    二史館館長馬振犢(左二)在國際檔案日當天為記者和參觀者介紹館區歷史 孫 莉 攝本報訊 「6·9」國際檔案日,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以下簡稱「二史館」)二史館是集中典藏中華民國時期(1912—1949)歷屆中央政府及其直屬機構檔案的中央級國家檔案館,內容涉及民國時期各個歷史階段的重大事件和人物,館藏共1354個保管單位,230餘萬卷約4500萬件檔案,排架總長度超過5萬米。此次展出的檔案文件、圖書、照片、獎章、商標、郵票、錢幣等,正是以直觀的方式展示了一段時期的歷史。
  • 研討會︱從工部局到人民政府:一幢大樓與一座城市的變遷
    1922年11月上海工部局新大樓竣工這裡曾是上海這座城市的地標,1949年上海解放後同年10月2日在此升起了全市第一面五星紅旗,後來成為了新中國上海市政府大樓;這裡也曾是上海這座城市最高水平的人文藝術殿堂,誕生過遠東第一樂團,其內的禮堂是西方國家樂團在上海演出的首個劇場,愛因斯坦獲得諾貝爾獎後也在這裡的禮堂內進行過學術演講
  • 首都歷史檔案館挖出四十餘幅廣州古城圖精品(圖)
    眾多古地圖無比清晰地顯示出越秀區作為廣州古城商都發祥地的歷史淵源,同時也顯示出廣州乃至廣東省的歷史變遷,有關部門正醞釀精選40多幅編製成廣州古城圖冊。  古地圖繪製細膩 見珠江帆影點點  眾多地圖繪製方法不一。如立體寫景法、形象繪法、經緯線畫法、方格繪法等等。
  • 「四史」故事|上海市檔案館:在時光隧道裡,閱讀歷史的真實
    讀史使人明智,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和社會主義發展史,就是共產黨人堅守初心的必修課。上海市檔案館外灘館目前正在展出的這四個展覽,不啻為學習「四史」的生動教材之一。參觀四展,可以讀懂初心的思想之源、理清初心的歷史表現、把握初心的時代呼喚。
  • 第二歷史檔案館新館項目基礎工程開工
    2020-12-04 06:29圖文來源:南京日報 第二歷史檔案館新館項目基礎工程開工張敬華張宇航劉鯉生馬振犢出席施工動員會  南報網訊 (融媒體記者 楊凡) 12月3日上午,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新館項目基礎工程正式開工。
  • 收藏時代榮光:一財捐贈上海市檔案館的坐標價值
    來源:一財網2020年4月28日,對於《第一財經日報》和上海市檔案館而言都是一個值得銘記的日子。彼時,艱苦卓絕的全國抗疫戰鬥已經取得壓倒性優勢、武漢主戰場因勝利格局而全面解除封城措施。傍晚,在外灘的上海市檔案館,上海市檔案局局長、市檔案館館長徐未晚從《第一財經日報》總編輯楊宇東手中接收一財抗疫主題合訂本和圖集,並向其頒發了市檔案館的收藏證書。隨後,雙方專家還就媒體檔案資源如何更好地開發應用進行交流。作為見證人,筆者介紹了若干著名國際媒體的檔案應用型案例。如《紐約時報》原先並不是美國第一大報,影響還不如《華盛頓郵報》、《華爾街日報》。
  • 北京市檔案館新館6月9日正式啟用 四大展覽即將亮相
    展覽以新中國成立70年來發生的重大事件、取得的重要成果為主線,依託1200餘件檔案資料反映國有企業不斷發展壯大、改革創新的歷程,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砥礪奮進所取得的成就。《古都新生 人民勝利——紀念北平和平解放70周年》展覽是市檔案館今年1月底,為紀念北平和平解放70周年推出的重頭展覽。
  •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揭秘平頂山市檔案館館寶:四臺蒸汽機車...
    2003年底,平煤第一輛蒸汽機車「光榮退役」了,被內燃機車所替代。到2008年,在平頂山礦區鐵路上奔跑的最後3輛蒸汽機車同時熄火停用,宣告礦區鐵路內燃機車時代的真正到來。在大河報和河南省檔案館聯合發起的「新中國記憶·蘭臺尋寶」活動中,平頂山市檔案館蒸汽機車專題檔案被推薦為該館的鎮館之寶。蒸汽機車對平頂山意味著什麼?現存的四臺蒸汽機車長什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