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要去大城市了」。
這是前兩天,我的一位初中女同學跟我聊天時,說的第一句話。
我聽聞後很詫異,忙問她為什麼?
她說:現在我待在老家,在親戚朋友眼中就如同一個「怪物」。
原因很簡單——她跟她媽媽說:不再打算相親結婚了,一切隨緣。
今年她30歲。
前兩天在與同事吃飯閒聊時,同事紛紛表示再幹一兩年就會選擇離開上海,我想這也許是因為房價的原因。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房價成為北上廣深每個年輕人頭上的阿喀琉斯之踵,於是逃離北上廣深成為了一種主旋律。
拋開高昂的房價,一線大城市給我們的印象都是這樣的:交通擁擠、空氣品質差、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強等等,能夠列舉出來的無一例外的都是負面詞語。
毋庸置疑,北上廣深中的每一個城市都有上述的城市病,但這些並不妨礙它們持續發展的速度。
雖然有很多年輕人選擇逃離大城市,去過一種父母為其安排好的既定生活,然而卻有更多的年輕人選擇湧入進來。
因為這些大城市是「怪物」聚集的地方。
當我們身處在三四線小城市時,很容易發現大家都在按照同一種生活模式,在同一種價值觀下生活。
只要你稍微偏離,周圍就會有無數的人過來糾正你。
人們開始挽救你,要教育你,要讓你學會認命,停止毫無意義的折騰,這樣你才能和大家一樣「踏踏實實過日子」。
許多人因此選擇了對抗,在憤怒中慢慢變得絕望,在絕望中變得麻木,在麻木中逃往虛無,甚至最後也就這麼接受了生活的設定——既然人人都能這樣過,為什麼我不可以?
但有的人會選擇我行我素,哪怕成為周圍人眼中的「焦點」也在所不惜。
這類人在我看來就屬於「怪物」。
既然是「怪物」就應該到北上廣深,因為在這邊沒有人關心你的價值觀,也沒人要求你和他人行為保持一致。
人們只關心你能做什麼,能夠為他人提供怎樣的價值。
當我們真正踏入這些城市時,會突然發現這簡直就是年輕人的天堂。
在這裡即使是最光怪陸離的夢想,也有可能實現,你不需要對抗任何東西,唯一需要對抗的就是我們自己本身。
我們能夠輕而易舉地找到與自己同頻的人,在這裡我們不需要害怕自己變成坐井觀天地那隻青蛙,因為在我們周圍到處都是窗戶,只要你輕輕一推,就會有無窮地的信息和想法湧入。
陸銘教授在其著作《大國大城》中寫到:人有一個天性——是喜歡多樣性,而不喜歡單調乏味的生活。
只有大城市,才可能提供這樣的多樣性,才可能提供更多元的文化和更多樣的消費服務。
最關鍵的是,去北上廣深發展,是被視為最高階的人生發展。
當我們選擇來北上廣深發展時,那些曾經嘲笑過我們,批評過我們的人,都會自動地閉上嘴巴,甚至會對產生懊悔的情緒,認為不應該這樣去指責你,從而導致你如此激進的行為。
如果你自認為是一個「怪物」,趕緊去北上廣深,因為那裡才是最適合你的地方。
隨心筆記,望喜歡,關注只需一秒,交個朋友吧
也許哪天,你有用得到我的地方
作者:北野大叔,80後,研究生,從業務員到公司員工數百人經歷了10年,從事過19份不同的工作,看庭前花開花落,望天上雲捲雲舒,您有興趣,請聽我跟你講訴。哪天我經過你的城市,或許會請你喝杯咖啡,這就是緣。
予人玫瑰,手留餘香,歡迎分享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