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人這一生,只有死亡是必然發生且無法改變的事,有的人死得有意義,因此即便死了,他的分量也比泰山還重。而有的人死的一點意義也沒有,因此他的份量比鴻毛還輕。既然人都要面對死亡,為何我們不能做那個重於泰山的人呢?所以無論什麼時候,都不能輕易放棄自己寶貴的生命,只要活在世上就有一線希望,就有努力改變命運的機會。當然,我們也要理解那些因病痛所困,但求一死解脫的人。他們處於絕望中看不到一點生的希望,只能選擇提前結束這場生命的旅途。
人的一生是美妙絢麗的,也是艱辛的,死亡固然需要勇氣,但面對生活的不公和命運的坎坷,選擇堅強活下去也未必不是一種勇敢。新聞裡經常報導有人跳河自殺,最後會被好心人救回的事件。救人的好心人是在冒著生命危險挽救他人性命,甚至一些偉大的人還為了挽救跳河自殺的人,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那麼古人在投河自盡前,為什麼要把鞋子留在岸上呢?
其實和這一點也有關係,古人把鞋子整齊地擺放在岸上,是想告訴其他人,自己自願選擇跳河,並非失足落水,好心人不必救他。這種方式算是徹底了結自己的生命,不留一點餘地,也不希望其他人因自己的自殺行為而面臨生命危險。得知這一原因後,是不是對古人的周全和善良肅然起敬?
古人在投河自盡前將鞋子擺放在岸上,還有一個原因,我是想要告訴焦急尋找他的家人,自己屍體所在的位置,方便家人打撈和辨認。這樣一種行為也相當於在暗示家人,自己是自願投河自盡,並非死於他人之手。若因河水湍急,最終無法打撈回屍體,家人也可以設衣冠冢將鞋子下葬,聊以慰藉。即便是絕望到投河自殺的古人,從骨子裡也相信輪迴之說。雖然這一世悽苦的人生提前結束,但他們也不希望自己從此成為「孤魂野鬼」。投河自殺的古人更希望家人能夠為他們立一個墓碑,接受後人的祭拜和供奉,早日輪迴進入下一世重新開始。
還有的人在投河自盡前,將鞋子留在岸上,是為了展現自己的高風亮節。曾經屈原在經歷國破家亡的悲慘生活後,心中十分痛苦困頓。他無法接受亡國後國家和人民的處境,不願意做亡國奴,同時也為楚王的冥頑不靈而感到悲傷。悲憤交加下,絕望的屈原於公元前278年縱身一躍,跳進汨羅江自盡,以忠烈之身為滅亡的楚國殉葬。屈原投河後,發現他將自己的鞋子整齊擺在岸上,後人感懷屈原的忠烈,他的高風亮節。後來投河自盡的人也多將自己比作屈原,將鞋子整齊的擺在案上,認為是一種高風亮節的體現。
結語
古人相信有輪迴之說,所以他們將自殺看作是解脫的方式。在古人眼裡,提前結束悽苦的一生,也好早日迎接下一世。但學習過科學文化知識的現代人不能抱有這樣的思想,人生沒有重來的機會,科學也證明了輪迴之說不可信,不能以逃避現實的心態放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