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上午八點,即來到平遙南大街協同慶票號(錢莊)。協同慶錢莊創立於鹹豐六年(1856),是由榆次聶店王姓和平遙王智村米姓共同投資開設的大錢莊,也是平遙規模最大的錢莊院落,前後共有相互獨立又聯繫的七進院落。建築之宏偉、規模之龐大,講究之豪華,功能之齊全,在平遙商鋪院落中實屬典範。
票號舊址於2000年10月全面復修整理,現闢為「協同慶博物館」。(資料引自百度)
上導遊圖示:第一院,有南北各兩間帳房。第二院,為營業廳大院,這裡與鄰街櫃檯房業務有別。第三院作為上房位置,是錢莊總經理、協理、襄理辦公的場所。
經過上三院,即平遙當地民居習慣的「三進兩院過道廳」建築,入側門,是協同慶錢莊第四院。這裡亭臺樓閣,過橋駕建,別具風採,有如花園一般。第五院為金庫院落。協同慶錢莊鼎盛期,銀錢日進鬥進,日出鬥出,白銀和制錢流量極大。因此,金庫必須安全、隱蔽,運輸便利,面面俱到。通往前櫃,有曲徑窯道,通往后街,有兩處大門出入,庫有專人看管,上有鐵絲網罩頂。出金庫院,就是六院護衛院落。護衛們晨暮練習腿腳的重要場地。第七院是達觀院,現為錢幣博物館。
一、前三院
錢莊或票號內院可見一石雕元寶,是其標誌之一。
錢莊、銀號、票號、帳局、印局當鋪等都是舊時不同形式,不同內容的金融性組織。其中當鋪歷史最為悠久。其次為錢莊。錢莊產生於我國明代。產生的原因是,當時國內流通兩種貨幣,即白銀和制錢。白銀是官府徵收田賦和各種商稅以及發放官兵俸餉、工商業大宗交易使用的主要貨幣。銅錢則是農民出售農副產品和農民、市民、官兵購買生活必需品使用的主要貨幣。兩種貨幣不同用途,出現了必須互相兌換的社會需求。正是這種需求,就產生了這樣一種承擔貨幣兌換職能的組織,這就是錢莊。
明清以來,平遙商業貿易發達,一度成為全國商業金融中心。貨幣流通量異乎尋常龐大,作為市場交換中介—貨幣兌換,自然有別於其他地區。
在平遙很早產生錢莊。清乾隆年間已成立「錢業公會」,每天公布錢行兌換行市。
當時平遙之發達,並非全為平遙當地人氏,更多的來自周邊縣份和其他地域商人。協同慶錢莊,則是由榆次聶店王姓和平遙王智村米姓共同投資開設的大錢莊。資本三萬六千兩白銀,每股五千兩,二姓各半。時間在錢莊職能發生大變化的鹹豐六年。
進入二院,為營業廳大院,這裡與鄰街櫃檯房業務有別。營業房人員以跑街營業為主,也有客戶人員上門洽談業務者。營業人員負責吸收街面商號及大戶人家存款,考察放款對象經濟業務實情,為錢莊放款決策提供依據。其中對是否放款,放長期款還是短期款、放款數量多少,營業人員具有重要評價權利。如對放款收取何種利息,也多由營業人員提出。
牆上的 福字磚雕,起照壁作用
協同慶錢莊櫃房,是當年錢莊櫃檯的基本陳設。
第一進院落,有南北各兩間帳房。帳房是錢莊核算管理重地,如同今日會計科室,要完成全號財務核算任務,承擔全年一個帳期,以及四年一個大帳期,決算分紅任務。
三院作為上房位置,按傳統應為長輩或主人居住或辦公的地方,這裡也正是錢莊總經理、協理、襄理辦公的場所。
二、後院建築
從側門來到協同慶錢莊第四院落,有如花園一般。協同慶重視環境建築。這裡原是協同慶在外人員回籍臨時居住的地方。過甩廈廳對門正房為全號議事大廳。室內古樸典雅。
三、協同慶博物館藏品·國家一級文物紅木雙塔
部分文字引自協同慶導遊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