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到了,萬物復甦,人們把厚重的棉衣脫掉,換上了輕便的春裝,踏出家門走向尋吃之旅——北京
北京城:
說起北京,人們第一想起的是那紅牆綠柳,古老的故宮還有那一段段令人回憶的歷史
古老的故宮:
紅牆綠柳:
北京城的大街小巷:
其中最讓我們印象深刻的還屬老北京的的特色小吃了其中最為代表的有灌腸、老北京的豆汁兒、北京烤鴨、老北京爆肚還有驢打滾都及為代表
灌腸:
灌腸是地道的北京小吃,以前都是挑擔子的小販走街串巷的賣。
傳說灌腸是一種滿族食品演變來的,這種食品叫炸鹿尾。是清代初期,滿族人愛吃並且常吃的一樣東西。後來估計是鹿肉少了,就慢慢演變成一種用肉餡混著豬血和澱粉一起灌到腸衣裡的做法。
灌腸是用澱粉揉成條狀,上鍋蒸熟晾涼後切片,下油鍋炸或煎熟後,蘸蒜汁食用的一種傳統小吃。
豆汁兒:
提到北京小吃就不得不說豆汁。有這麼句話,要是看一個人是不是老北京,拿豆汁一試就能試出來。豆汁這看似非常平民化的東西,歷史可是相當悠久的。早在遼、宋時就有了。乾隆年間,更是成了宮廷的御膳。可見它的身份並不低賤。
其實,豆汁的原材料是綠豆,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C、粗纖維和糖,並有祛暑、清熱、溫陽、健脾、開胃、去毒、除燥的功效,對身體很有好處。只是這豆汁發酵後的口感,讓許多第一場嘗試的望而卻步。到了北京,還是建議找小吃店嘗嘗這豆汁,也沒準您就好這一口呢。
喝豆汁必須來兩個焦圈,再配一碟鹹菜絲,沒有為什麼,老北京都這麼幹。
北京烤鴨:
到北京來旅遊的人都知道這麼一句話,不到長城非好漢,不吃烤鴨真遺憾。北京烤鴨是北京名食,它以色澤紅豔,肉質細嫩,味道醇厚,肥而不膩的特色,被譽為「天下美味」而馳名中外。相傳,烤鴨之美,系源於名貴品種的北京鴨,它是當今世界最優質的一種肉食鴨。
北京烤鴨的烤制,分明爐(即掛爐,代表餐廳「全聚德」)和燜爐(代表餐廳「便宜坊」)兩法。特色就是使用掛爐烤法烤制,它是從清宮廷御膳房烤制乳豬特製的掛爐方法移植過來的。所烤出的鴨子,表面色澤金黃油亮,外酥香而裡肉嫩,別有一種特殊的鮮美味道。而烤鴨的吃法,是首先以利刀將其削為薄片,用烙制好的荷葉餅塗上甜麵醬,然後放上香蔥、蒜泥、烤鴨片等卷而食之,極為香美。
老北京爆肚:
爆肚乃北京風味小吃中的名吃,「肚兒」指的是羊肚和牛肚。爆肚除要選料新鮮準確以外,大量的工夫要下在爆上,只有爆的時間和火候恰到好處,爆出來的肚才會又脆又鮮。吃爆肚的人最好就上一瓶小二兒,再吃兩個剛出爐的燒餅,才算盡得了其中真味。
驢打滾:
驢打滾是黃米麵團卷豆沙,不過卷好後將其在黃豆面上翻滾,讓表面沾上一層黃豆面,以避免水分蒸發導致乾裂從而影響口感,可能就是因為最後這個動作而被幽默的北京人把它起名為驢打滾。驢打滾口感軟糯,不黏牙,深受老北京的歡迎。
看了這麼多美食你還等什麼,趕緊跟我去看看老北京的風景,品品老北京的美食文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