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之詠贊》翻拍與1991年的同名電影,根據1926年「天才作曲家」金有鎮與「朝鮮頂尖女高音」尹心德相戀的故事改編。劇中,李鍾碩飾演「天才作曲家」金祐鎮,申惠善飾演「朝鮮頂尖女高音」尹心悳。
這部劇男女主的原型是朝鮮日據時期劇作家金祐鎮以及朝鮮首位女高音家尹心悳,1910-1945年,朝鮮淪為日本殖民地,日本對朝鮮實行殖民主義統治,日語被定為國語並限制朝鮮語的教育發展。
一批時代新青年不忍看祖國淪陷,哪怕是星星之火,也想為祖國自由獨立燃起希望的火光。劇作家金祐鎮因家中的限制,無法投身祖國獨立事業,只能通過寫作來抒發心中的憤懣,關心朝鮮新劇的發展,以此慰藉自己,但連這唯一的愛好,也不被父親允許。
在日本留學時,金祐鎮與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回到朝鮮巡演,希望在祖國用朝鮮語演出能夠喚起國民的愛國之情和對自由的嚮往,更是在這個時候,金祐鎮結識了同在日本學習聲樂並被邀請參加巡演的尹心悳,兩人在日復一日的排練相處中互生情愫,但金祐鎮苦於父親嚴厲,已在父親安排下成婚。兩人發乎情止乎禮,完成學業後回到各自的故鄉並中斷了聯繫。
接下來,便是一段故人重逢卻愛而不得,無法衝破世俗隔閡而只能尋求死亡以獲得自由的悽絕戀歌。這不僅僅是一個愛情的悲劇,也是一個時代的悲劇。
在我看來,金祐鎮雖然已婚,家中已有一位端莊、賢惠的妻子,不過妻子對於他另有情人也是心知肚明、默默接受的。他的父親一直要求他繼承家業,反對他寫作,再得知他另有情人後更是堅決反對,認為他只是一時被迷惑,如果對方知道他沒錢了就會離開他。但我覺得這些都不足以把他逼上絕路。就算和家中斷絕關係後生活會拮据一些,他應該也可以勉強靠寫文章掙稿費吧?
和金祐鎮比,反而是尹心悳的生活壓力大很多。不僅全家人生活的日常開銷全靠她,而且連弟弟妹妹要出國留學的學費也都要她出。家裡本來為她找到了一個相當不錯的結婚對象,對方可以幫她負擔所有費用,卻因為她愛著金祐鎮被她拒婚了。失去了未婚夫的經濟扶持後,難得有人欣賞她的才華肯資助她弟弟的學費,卻又被外界傳稱是因為她和對方有不正當男女關係。後來更是因為那些傳聞令她名譽掃地,失去了很多工作機會。
在那樣艱難的情況下,竟然還有權力機構找上門來,不僅對她言侮辱、動手動腳,還以她家人的生命安全作為要挾,逼她去總督府獻唱。這對她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儘管弟弟妹妹理解她的屈辱,不贊同她去總督府唱歌,但她的父母卻仍舊希望她藉此機會可以掙到錢。家庭的重擔和外界帶給她的屈辱與壓力,使得她越來越覺得累,越來越絕望,只想通過死來尋求一種最輕鬆的休息。
李鍾碩的外形給人一種文質彬彬的感覺,很容易讓人感受到金祐鎮這個角色身上那種文人的儒雅與軟弱的氣質。女主的扮演者申惠善給人的感覺是溫柔、開朗、奔放的。原本他們倆在一起應該可以呈現一種才子配佳人的浪漫愛情,就像劇中那段二人坐在朗日下一起讀書的畫面,盡情享受那份歲月靜好,是充滿溫暖與幸福的。
然而,最終《死之詠贊》的故事卻是以兩人結伴投海殉情如此悽美、哀婉的的方式結束的。我相信看過這部劇的人都會被劇情感動,為這對璧人感到惋惜。
劇裡有好幾個地方真的很美,我與你在歡笑的人群之中默契的對視,在街上奔跑躲避警察,和街角那個並沒有吻上的遺憾。說完那一聲相公後,佑鎮的那個回眸注視,心眼眶裡打轉的淚,木浦的海灘邊兩人無可奈何的對視...
我最驚豔的是最後那個吻時,恰到好處的一滴淚。無聲,承諾,攜手,永恆...好像包含了很多含義。然後毫無顧忌地投身大海,因為你在我身邊,我和你在一起。
我不身處那個時代,沒有感同身受強烈到可以流下眼淚,但是每一次更溫柔的對視,更開心的微笑,都會覺得心裡更壓抑,更難受。
看完大結局,心情更是憂傷。我不贊同金佑鎮和尹心悳的做法,我也可以聲嘶力竭地連問十個為什麼,但是當我試圖去體會他們所遭受和面對的一切,我的心也是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