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與灌木、草坪、喬木等植物的綜合運用
張麗華
現階段,在園林景觀建設過程中,花卉儼然成為植物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與灌木、草坪、喬木等植物的綜合運用,可為園林構建豐富、多元化的園林景觀。相較於園林樹木,花卉具有季節性,並且在生長期間極為脆弱,一旦管理不周,極有可能凋謝死亡。基於此,為了延長花卉觀賞期,促進花卉健康生長,需通過強化養護與管理工作,實施科學的養護與管理,以體現園林花卉的作用與價值。
1 種子管理
園林花卉管理,選擇高質量的種子是最基礎的環節。只有確保其花卉種子較為優質,才能保障花卉健康生長,並促進後期養護與管理工作的高質量開展。基於此,針對花卉種子的選擇,必須結合對當地氣候、土壤、溫度條件等因素的充分考慮,選擇適宜種植的花卉品種。種子生根發芽需要以土壤為基礎,土壤質量會直接影響種子成活率 。所以,在花卉種植過程中,需結合地域、種子品種的不同,調整種植土壤的厚度。另外,水分和光照也是種子生根發芽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因素,種子品種的不同,決定了所需的光照和水分也存在差異。基於此,針對種子種植管理,必須秉承因地制宜的原則,依據不同品種種子的生長習性及光照、水分需求的不同,合理選擇種植地,在提升種子成活率的同時,為後期開展高質量的養護與管理打下基礎。
2 花卉生長階段養護與管理
光照、水分、溫度以及肥料是影響花卉生長質量的主要因素。
2.1 溫度環境
處於不同溫度環境下,生長的花卉品種有一定的不同,例如,在一座高山中種植花卉,頂峰與山谷中所生長的花卉品種不同。總的來說,處於低溫度環境下的花卉,花型小、葉子窄小;處於適中溫度環境下的花卉,葉大、花豔。園林花卉通常是在室外種植,無法人為改變花卉養殖溫度,因此,為了提高花卉成活率,需要合理選擇花卉品種,確保花卉健康生長,以起到美化環境的作用 。花卉生長受環境溫度影響巨大,不同的花卉品種,在環境溫度需求方面存在差異性,要想保障花卉成活率,必須確保花卉處在最適宜的環境溫度中。一般情況下,花卉生長發育所能適應的環境溫度為 20~30℃。
2.2 光照環境
植物在生長發育期間必然會進行光合作用,這是促進植物健康生長發育的主要環節。若花卉處於適宜的光照環境下,可以在保障花卉健康生長的同時,提升花卉的觀賞性。所以,必須重視對光照環境的管理,明確不同花卉品種對光照環境需求的差異,有些花卉喜光,有些花卉喜陰。在實際養護管理中,牡丹、梔子花等喜陽植物,需要將其養殖在光照充足的區域;丁香、富貴竹等喜陰涼的植物,需要將其養殖在陰涼處或在室內養殖 [3] 。此外,植物在不同生長階段,對光照環境的需求也在不斷變化,所以,需結合花卉的具體情況調整光照環境。
2.3 乾濕環境
花卉的生長發育離不開水分,水分不僅是花卉養料運送的主要媒介,更是花卉植物的主要營養成分。只有通過對花卉澆灌適量的水分,才能保障花卉健康生長。而在具體花卉養殖過程中,人們通過長時間的種植實踐後得出「見幹見溼」「澆透而不澆漏」等經驗。即在實際花卉養殖過程中,若花卉土壤表面發白,需要進行適量澆水,確保土壤表面保持溼潤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不可在土壤完全發乾時再澆水,並且澆水過程中不可一次性大量澆灌。與此同時,不可讓花卉長時間保持乾旱,結合花卉品種的不同,合理確定花卉澆灌時間,進而保障花卉生長質量。
2.4 營養環境
施肥是花卉吸收營養的主要途徑,適量、恰當的肥料可以保障花卉的生長效果,提升花卉的觀賞性。所以,需重視施肥工作,首先,需保障花卉土壤中基肥的充足,然後結合花卉的實際生長情況開展追肥作業。針對基肥的選擇,儘可能選擇有機肥,並避免花卉的根莖與肥料直接接觸 [5] 。此外,需要科學控制施肥時間和肥料種類,例如,磷肥、鉀肥可以用於花卉成長期,以此提升花卉的觀賞性。
3 花卉養護管理方法
3.1 修剪
花卉需要通過修剪來提升其觀賞性,基於此,修剪必須要基於品種的不同而選擇不同的修剪方式,需結合具體情況進行合理修剪 。通過修剪作業,促使花卉的枝條呈現出均勻分布的狀態,並起到防止病蟲害產生,調節花卉生長速度的作用。此外,可結合實際情況,在花卉側面安置竹子等材料,然後利用繩子將花卉固定在竹子上,支撐花卉的同時,避免出現倒伏現象。
3.2 病蟲害防治
病蟲害是影響花卉健康生長的主要因素,所以,病蟲害防治至關重要。需強調對病蟲害的防治,結合實際情況,科學選擇化學、生物、物理等防治技術,避免病蟲害的產生,降低病蟲害所造成的損失。
4 結語
總而言之,高質量的花卉養護管理可以保障花卉的生長發育效果達到預期要求,提升花卉的觀賞性和藝術性。要想保證園林花卉最大化發揮作用,需結合花卉的不同品種、不同習性、不同生長特徵,採取科學的養護管理措施,提高花卉成活率,全面優化花卉的生長發育及觀賞效果,為園林植物景觀增添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