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的第二年,馬爾克斯天馬行空、人鬼不分的敘事在中國颳起一股熱風,並影響了中國一眾著名作家,如莫言、賈平凹、陳忠實等。
由俄譯本和英譯本轉譯而來的《百年孤獨》中文版湧向了大小書店、書攤,然而這些書籍卻引起了一些波折。
馬爾克斯:我發誓,死後150年都不授權中國出版我的作品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正是中國思想界、文學界如火如荼的黃金時代。
馬爾克斯及其引領的拉美文學風潮在中華大地如火如荼。莫言曾不止在一個場合裡回憶,上世紀80年代中國作家們集體閱讀《百年孤獨》的場面。
1990年10月,馬爾克斯去日本東京會見導演黑澤明,順道路過中國。
那時《百年孤獨》在大陸最早的版本已經面世,是1984年8月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的簡裝版本,首印48500冊,定價1.60元,當然他的《霍亂時期的愛情》、《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校》,也都在全國各大書店有售。
但所有這些出版物都未得到老馬的授權。
當馬爾克斯駐足南京街頭,親眼目睹《百年孤獨》在中國這片同樣充滿魔幻現實主義的土地上「泛濫」的盜版書時,他「出離憤怒」了。
怒不可遏之餘,他放言「死後150年都不會給中國版權」,然後匆匆返回墨西哥。
這讓《百年孤獨》的正版授權成為一場曠日持久的艱難跋涉。
馬爾克斯也沒逃過「真相定律」,正式向中國出版社授權
在那之後,我國先後曾有100多家出版社向馬爾克斯本人和哥倫比亞駐華使館提出版權申請,但是一直沒有等到消息。
據說20多年間,有100多家中國出版機構向馬爾克斯本人、哥倫比亞駐華使館,甚至墨西哥駐華使館(馬爾克斯旅居墨西哥多年)提出版權申請,但都未得到任何回復。
直到2008年,新經典文化的總編輯陳明俊給馬爾克斯寫了一封信,打動了馬爾克斯。
信中寫道:正如當年您在巴黎隔街深情喊著「大師!」向您的偶像海明威致敬一樣,我們正隔著太平洋竭盡全力高喊著「大師」向您致敬。我們相信,如果您聽到了,您一定會像海明威一樣揮一揮手,大聲喊道:「你好,朋友!」
或許,陳明俊的這些話讓馬爾克斯想起了當年的自己,2010年,他終於向中國出版社正式授權。
可以說,馬爾克斯食言了,他並沒有死後150年不授權中國出版他作品,《百年孤獨》等名作不僅在中國正式出版,而且非常火爆。
《百年孤獨》:值得全人類閱讀的文學巨著
從任何意義上來說,馬爾克斯都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偉大的作者作家之一,馬爾克斯留給了我們一雙透視現實的心靈之眼,重新審視世界和生命的真實。
讀過他著作的人,都這樣形容他。
瑞典文學院的一位評論家說,很多作家是影子,馬爾克斯是投下影子的人。
多年以後,面對這些著作,人們將會回想起馬爾克斯帶他們領略的那些關於生命本質的深邃思考。
馬爾克斯不愧是是魔幻主義文學大師,他可以無痕跡地把極具魔幻色彩的內容「嫁接」到小說中,讓並不存在的事物輕而易舉的「合理的」存在小說中,這與他大膽奇特的想像力分不開的。
比如書中描寫到:人死時身體會縮小成嬰兒般大小;雨下了4年11個月零2天……等等,書中從頭至尾都有大量意想不到的奇妙內容,讓人大開眼界,讚嘆不已。
我看《百年孤獨》最強烈的感覺是,馬爾克斯簡直在耗散自己的才華,因為到處都是密集而充滿華彩的段落,每一頁都充滿了爆炸性的句子,從頭到尾都貫穿著一種高度緊張、凝練的能量。
看一本好書,好比打一場攻堅戰,書中的內容就是你的對手,等你看完文字的時候,你的對手就倒下了。
在灰濛濛的日子裡,一人躺在床上,對未來感到無限迷茫。之後,打開這樣一本書,一個充滿新機遇的五彩世界會呈現在你的眼前。
如果你感到孤獨,你可以進入這個世界,去尋找孤獨的來源,去體驗孤獨,去尋找孤獨的意義。
在你還沒有開始看透這個世界的時候,請你對它好好收藏。
這本50周年紀念版的精裝《百年孤獨》,只需一頓飯的錢,還贈一套明信片。
如果你心動了,可以點擊下面連結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