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塞詩人:王昌齡經典詩詞,你能背幾首?

2020-12-25 騰訊網

邊塞詩人:王昌齡經典詩詞,你能背幾首?

1、《從軍行》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2、《出塞》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徵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3、《芙蓉樓送辛漸》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4、《閨怨》

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

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5、《採蓮曲》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6、《相和歌辭·長信怨》

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捲夜來霜。

金爐玉枕無顏色,臥聽南宮清漏長。

奉帚平明金殿開,暫將團扇共裴回。

玉顏不及寒鴉色,猶帶昭陽日影來。

7、《送柴侍御》

沅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8、《送魏二》

醉別江樓橘柚香,江風引雨入舟涼。

憶君遙在瀟湘月,愁聽清猿夢裡長。

9、《塞上曲》

蟬鳴空桑林,八月蕭關道。

出塞入塞寒,處處黃蘆草。

從來幽并客,皆共塵沙老。

莫學遊俠兒,矜誇紫騮好。

10、《行路難·雙絲作綆系銀瓶》

雙絲作綆系銀瓶,百尺寒泉轆轤上。

懸絲一絕不可望,似妾傾心在君掌。

人生意氣好棄捐,只重狂花不重賢。

宴罷調箏奏離鶴,回嬌轉盼泣君前。

君不見,眼前事,豈保須臾心勿異。

西山日下雨足稀,側有浮雲無所寄。

但願莫忘前者言,挫骨黃塵亦無愧。

行路難,勸君酒,莫辭煩。

美酒千鍾猶可盡,心中片愧何可論。

一聞漢主思故劍,使妾長嗟萬古魂。

11、《齋心》

女蘿覆石壁,溪水幽濛朧。

紫葛蔓黃花,娟娟寒露中。

朝飲花上露,夜臥松下風。

雲英化為水,光採與我同。

日月蕩精魄,寥寥天宇空。

12、《春宮怨》

昨夜風開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輪高。

平陽歌舞新承寵,簾外春寒賜錦袍。

13、《獨遊》

林臥情每閒,獨遊景常晏。

時從灞陵下,垂釣往南澗。

手攜雙鯉魚,目送千裡雁。

悟彼飛有適,知此罹憂患。

放之清冷泉,因得省疏慢。

永懷青岑客,回首白雲間。

神超物無違,豈系名與宦。

14、《悲哉行》

勿聽白頭吟,人間易憂怨。

若非滄浪子,安得從所願。

北上太行山,臨風閱吹萬。

長雲數千裡,倏忽還膚寸。

觀其微滅時,精意莫能論。

百年不容息,是處生意蔓。

始悟海上人,辭君永飛遁。

15、《梅道士水亭》

金剛波若傲吏非吏,名流即道流。

隱居不可見,高論莫能酬。

水接仙源近,山藏鬼谷幽。

往來迷處所,花下問魚舟。[一作孟浩然詩]

16、《西宮春怨》

西宮夜靜百花香,欲卷珠簾春恨長。

斜抱雲和深見月,朦朧樹色隱昭陽。

17、《西宮秋怨》

芙蓉不及美人妝,水殿風來珠翠香。

誰分含啼掩秋扇,空懸明月待君王。

18、《出塞》

騮馬新跨白玉鞍,戰罷沙場月色寒。

城頭鐵鼓聲猶振,匣裡金刀血未乾。

19、《長歌行》

曠野饒悲風,颼颼黃蒿草。

系馬停白楊,誰知我懷抱。

所是同袍者,相逢盡衰老。

況登漢家陵,南望長安道。

下有枯樹根,上有鼷鼠窠。

高皇子孫盡,千古無人過。

寶玉頻發掘,精靈其奈何。

人生須達命,有酒且長歌。

20、《送別》

春江愁送君,蕙草生氤氳。

醉後不能語,鄉山雨紛紛。

相關焦點

  • 邊塞詩人:王昌齡經典詩詞,你能背幾首?
    邊塞詩人:王昌齡經典詩詞,你能背幾首? 隱居不可見,高論莫能酬。 水接仙源近,山藏鬼谷幽。 往來迷處所,花下問魚舟。
  • 王昌齡:大唐赫赫有名的邊塞詩人,交遊甚廣,被稱「七絕聖手」
    孟浩然過世的噩耗傳來,王昌齡還在返回長安的途中,悲痛萬分,充滿了自責、懊喪:相聚時,你我真不該痛飲,大吃大喝,還吃什麼海鮮喲,對不起,對不起,我的好友,我的孟夫子……這就是王昌齡"失孟交李"的軼聞。王昌齡與高適、王之渙三大邊塞詩人的交往還成就了一個經典的趣談:旗亭畫壁。王昌齡與高適、王之渙在長安相聚時,找了一家酒亭小飲,恰好碰上四位嫵媚的梨園女子在演奏名曲。三位詩人來了興趣,欲比個高下,道:這些歌女的唱詞中,誰的詩句點唱得多,誰就是當之無愧的大唐第一邊塞詩人。
  • 詩詞欣賞:「邊塞詩人」高適10首詩
    高適(704—765年),字達夫,安東都護高侃之孫,唐代大臣、詩人。作為著名邊塞詩人,高適與岑參並稱「高岑」,與岑參、王昌齡、王之渙合稱「邊塞四詩人」。其詩筆力雄健,氣勢奔放,洋溢著盛唐時期所特有的奮發進取、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
  • 王昌齡這首邊塞詩,短短二十八個字,慷慨激昂,讓人熱血沸騰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幾千年下來,傳世的詩詞何止千萬首,這些都是屬於我們的文化瑰寶和精神財富,而今天要介紹的名篇佳作是什麼呢?快來看看吧!唐詩,在文學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可以說,唐詩算得上我國文學上的最高的成就。盛唐以來,優秀的詩人不計其數,他們都是文學史上最燦爛的繁星,他們流傳下來的作品足以名垂千古。
  • 邊塞詩,家國情——二十首經典邊塞詩詞欣賞
    邊塞詩詞是以邊塞軍旅生活和自然風光為創作題材的一種詩歌流派。它起源於先秦時代,唐朝是邊塞詩創作的鼎盛時期,這個時期湧現了大量的邊塞詩人,代表詩人有王昌齡、岑參等,其中《全唐詩》中所收錄的邊塞詩就達兩千餘首。
  • 王昌齡:大唐赫赫有名的邊塞詩人,交遊甚廣,被稱「七絕聖手」
    孟浩然過世的噩耗傳來,王昌齡還在返回長安的途中,悲痛萬分,充滿了自責、懊喪:相聚時,你我真不該痛飲,大吃大喝,還吃什麼海鮮喲,對不起,對不起,我的好友,我的孟夫子……這就是王昌齡"失孟交李"的軼聞。王昌齡與高適、王之渙三大邊塞詩人的交往還成就了一個經典的趣談:旗亭畫壁。王昌齡與高適、王之渙在長安相聚時,找了一家酒亭小飲,恰好碰上四位嫵媚的梨園女子在演奏名曲。三位詩人來了興趣,欲比個高下,道:這些歌女的唱詞中,誰的詩句點唱得多,誰就是當之無愧的大唐第一邊塞詩人。
  • 情景悲傷的詩詞,在深秋的悽涼之中,感受詩人的豪壯
    唐朝詩人王昌齡,字少伯,他的故鄉就是如今的陝西西安。他的邊塞詩詞大多都是悽涼的感覺,但是大多數的詩詞中都是充斥著反戰情緒。對於唐朝來說,他的存詩數量比較多,大概有170餘首,有一本詩集為《王昌齡集》。王昌齡的詩大多是邊塞樂府的反戰詩,從邊塞的一些風景,引申到自己反戰的那些情緒,寓意非常深切。而且內涵極為深刻,王翰曾經是裡面有一句叫做: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徵戰幾人回。他與王昌齡的詩,都有一些異曲同工的感覺。王昌齡的《塞下曲》其中兩首就有濃厚的邊塞情景和反戰感覺。
  • 《出塞》,唐詩中七絕的壓卷之作,出自著名王昌齡邊塞詩人之手
    前邊,通過這個簡單的思維導圖來複習好好幾詩律詩和絕句,大家應該都能區分七律、五律、七絕和絕了。如果還是記不住,那就用這個方法死記硬背:先數句,律8絕4,再數字,7個字就是七言,5個字就是五言。★聊作者,記標籤詩人王昌齡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人交往深厚。在七絕方面他與李白齊名,被譽為「七絕聖手」。他是邊塞詩的創始和先驅,盛唐著名邊塞詩人。
  • 邊塞詩人王昌齡的悲慘結局
    這是王昌齡的《出塞》其一,這詩首被歌為唐人七絕的壓卷之作,它氣魄宏大,情感深沉,含量豐富,寓意警策,是時,王昌齡雖未正式參軍,但也在塞北留下了他的足跡。 王昌齡(698年一757年),字少伯,出生於山西太原,唐朝時期大臣,著名邊塞詩人,尤以七絕見長,被稱為「七絕聖手」、「詩家天(夫)子」,與高適、王之渙齊名。
  • 從壯懷激烈的《出塞》,去體悟「七絕聖手」王昌齡的邊塞豪情
    從壯懷激烈的《出塞》,去體悟「七絕聖手」王昌齡的邊塞豪情以「詩」為美是我國古代文學的一大特色,從先秦時期的《詩經》再到《唐詩三百首》,一首首寓意深刻的經典詩文,不僅記錄了歷朝歷代的文學發展之路,同時也反映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藝術特色。
  • 小學必背古詩丨王昌齡詩詞集錦
    王昌齡(698—757),字少伯,漢族,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王昌齡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人交往深厚。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譽,又被後人譽為「七絕聖手」。王昌齡詩緒密而思清,與高適、王之渙齊名,時謂王江寧。
  • 王維雖然不是邊塞詩人,但他的這首《隴西行》,卻勝過許多邊塞詩
    另外他的作品傳唱度也是很高,相信對於大部分喜愛詩詞的朋友來說,對於他的詩都不會陌生。一首《相思》更是膾炙人口,成為了他最經典的代表作,即使是三歲小孩也能夠通篇背誦,所以他的作品流傳得極為廣泛。那麼王維的題材也是要極為豐富多樣,各種不同的題材,也都被他描寫得出神入化,譬如這首《隴西行》,那就是一首很獨特的作品,也是一首經典的邊塞詩,然而我們給王維的定義是山水田園詩人,可是他寫起邊塞詩人,同樣不輸那些邊塞詩裡的名家,也是寫得極為深刻,也很是傳神。
  • 邊塞詩人王昌齡最經典十首詩,氣勢恢宏、深沉大氣,不愧七絕聖手
    說到邊塞詩,一定要提到王昌齡。王昌齡是盛唐時期著名的邊塞詩人,也被稱作「七絕聖手」,因為他的詩以七絕見長。王昌齡出生在山西,他與李白、王維、王之渙等人有著深厚的友誼,他的代表作有《從軍行七首》、《出塞》等等。
  • 讀王昌齡的《出塞》,邊塞詩把盛唐的偉岸表達如此通透
    王昌齡是唐朝著名的邊塞詩人,被稱為「七絕聖手」,在唐朝詩人中地位非常重要,讀邊塞詩必讀王昌齡。明朝「後七子」首領之一李攀龍總結唐詩時,稱這首《出塞》是七絕中的「壓卷之作」,而「後七子」的另一個首領王世貞也說,七言絕句中「少伯與太白爭勝毫釐,俱是神品」,少伯就是王昌齡,太白當然是李太白了。
  • 七絕聖手王昌齡:在大漠戈壁、烽火狼煙中唱響大唐邊塞詩歌最強音
    1、大唐邊塞詩歌最強音王昌齡生活的時代,剛好處於盛唐時期,因此他是典型的盛唐詩人。讀他的詩作總能感受到盛唐氣象和一顆建功立業的抱負之心。比如這首「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充滿著豪邁的英雄主義和必勝的堅定信念。
  • 解讀王昌齡《從軍行其四》: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邊塞詩人王昌齡,三年的從軍經歷,給了他寫邊塞詩豐富厚重的基礎。藝術來源於生活高於生活,可能就是王昌齡在邊塞詩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寫照。三年的時間裡,王昌齡寫了大量邊塞詩,《塞下曲》、《從軍行》幾乎首首是精品。這此詩作奠定了王昌齡作為邊塞詩第一人的地位。《從軍行》組詩共七首,描寫了邊關、戰場、戰士,有場景描寫,有心理描寫,是唐朝邊關狀態的真實歷史再現。其中第四首因後兩句而更加著名,成為經典名篇。
  • 盛唐王昌齡最經典的邊塞七絕唐詩,前兩句14字有3個地名
    作為盛唐邊塞詩當中最著名的代表詩人,王昌齡留下了很多精彩的邊塞古詩。而且和岑參、高適等人極力描繪邊塞之地風光不同,王昌齡在詩歌當中更多地抒發悲壯的情感,以及強烈的報國志向。我們對於他的邊塞詩,最熟悉的應該是那句著名的秦時明月漢時關。
  • 唐朝邊塞詩人F4的23句經典古詩詞,句句意蘊深遠!你知道幾句?
    唐朝邊塞詩人F4指唐代四大邊塞詩人,分別是高適、王昌齡、岑參、王之渙。他們詩風相似,都以寫邊塞詩著稱,是邊塞詩派傑出代表。高適,字達夫。家境貧寒,渴望建功立業,卻因不願「拜迎長官」、「鞭撻黎庶」而導致仕途坎坷。
  • 三個著名的邊塞詩人,你最喜歡哪一個?
    一般認為,邊塞詩初步發展於漢魏六朝時代,隋代開始興盛,唐即進入發展的黃金時代,《全唐詩》中所收的邊塞詩就達兩千餘首。邊塞詩以其豐富的情感表達與想像力,極強的藝術性,在中國詩詞文化中佔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因邊塞風光獨有,多為戰亂紛爭之地,遠離中原,所以眾多詩人描寫了邊塞風光、邊疆戰士的艱苦生活、殺敵報國,建功立業的抱負、鄉愁等等,邊塞詩創作一時蔚為風氣。
  • 王之渙和王昌齡,同為唐代著名邊塞詩人,誰的影響更大?
    「四大邊塞詩人」。可惜的是——他的詩歌散失嚴重,傳世之作僅存六首,收入《全唐詩》中。儘管我們不知道王之渙詩歌散失的具體原因,但可以肯定的是——盛唐時期頗具影響力,又是唐代「四大邊塞詩人」之一的王之渙,一定寫作了不止這六首詩!大量詩篇的散失讓我們為之感到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