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計劃花5300億填海造地,劉德華卻遭到人身攻擊

2020-12-18 大金牛財經

在3月19日,香港特區政府發展局局長黃偉綸公布了「明日大嶼願景」的預算,填海中整個計劃成本約合人民幣5300億元。香港地少人多,僅有的土地還是山地多平地少,嚴重製約城市的發展規劃。

香港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特別是在旺角地區,人口密度高達每平方公裡13萬人的世界紀錄。整個城市都是高樓大廈,密密麻麻的樓房,街道上人流湧動。可開發土地的減少,人口的增多,帶來房價的上升,許多買不起房的香港民眾只能望樓興嘆,買得起的也只能生活在狹小的樓房裡

填海一直以來都是香港土地來源的首選,自香港開埠之後,進行了多次的填海,但在2000年後,一直沒有新的填海所得的市鎮形成,更有在環保人士的反對下,2003年灣仔填海計劃被推翻,此外的幾個填海計劃的完成也變得遙遙無期。如今香港的陸地面積約為1108平方公裡,填海所得為75平方公裡,佔香港陸地面積的6.7% 而填海的土地上生活著大約有27%的香港人口,包括了大概70%的商業交易。

澳門同樣也有填海造地的情況,根據數據顯示1912年的澳門僅為11.6平方公裡,到2018年已經上升為32.8平方公裡,而這些多出來的面積是因為沿岸填海才不斷擴大。澳門跟香港一樣都是山多地少的地勢。不利於城市的發展,自己只能填海造地來緩解人增多帶來的壓力問題。

荷蘭是典型的低洼國家,如今的荷蘭百分之二十的土地都是依靠人工填海完成的,素有風車之國的荷蘭,從13世紀就已經進行了填海造地的行為,國家地勢低洼,容易被淹,國家的丘陵的土地都用來填海去了。

同樣都是生活在島上的日本近幾年也有一系列的填海活動。最為大眾所知曉的填海活動就是大阪國際航空港和神戶人工島。如今的神戶人工島是世界上第一座海上城市,是經歷了15年的時間才填海完成。日本的填海早在11世紀就已經進行,當時只是一個將軍自己修建的碼頭,此後填海造地的行為越發普遍,到了二戰之後日本的 填海造地得到政府的支持。計劃在15年內東京再造18個人工島。

填海造地到底需要用什麼來填海,特別是對於荷蘭而言,自己的丘陵挖去,帶來的整個國家地勢變低,一到颱風多雨季節容易出現排水不暢,沿海地區被淹的風險。所以填海造地的材料問題一直是島國們所關心的問題。

最早記載的填海造地的材料,採用開發時的沙泥碎石,這些材料到在海裡跟海洋的自然沙石較為接近。但是用沙泥碎石的方法只適用於水流緩慢的地方,對於水流湍急的地方並不能起到穩固作用,相反的還會侵蝕海岸線。

若填海的範圍比較大,適用於在填海範圍修築堤圍,然後再把沙泥碎石等的填海所需要的原料到進堤壩內,這種方法的優點在於穩固。香港的西九龍填海區,沙田新市鎮都是採用這種方法。

以荷蘭為代表的國家,更傾向於不使用沙泥,他們會選擇使用汙泥或垃圾進行填海,但是這種方式需要先把海床平整,把海底的汙泥清理,在海底加上防止汙水滲漏的膠膜,這些操作使得汙泥不會因為壓力而移動。

如今的日本很少會聽到填海造地的聲音了究其原因是因為之前的填海造地已經挖去了太多的山地,日本是一個地勢低洼的國家,而日本的延沿岸的海都是深度高達3000米以上,這得需要多少沙土才能填起來。島國的日本處在海嘯多發的地方,一旦海平面上升,自己國家將會處於被淹的困境中,到時候的日本真的就無處可去。

對於填海造地所獲得收益相比,我們也應該看到填海造地所帶來的巨大問題,以日本為例,在1978年,日本沿海灘涂減少約3.9萬公頃,此後每年以約2000公頃的速度消失。填海造地帶來的垃圾汙染,嚴重的危害到海洋的生態安全,海洋生物種類的減少,航道出現的淤塞問題這是我們填海所帶來的惡果。

對於香港政府此次的填海造島,明日大嶼願景項目完成後,計劃島上住房可供70萬~110萬人居住,更有劉德華擔任旁白,在支持填海的視頻,但是劉德華遭到了反對填海造地者的攻擊。而這次的填海計劃成本約合人民幣5300億元,將會成為香港有史以來最貴基建項目。你們看好這次的填海造地嗎?

相關焦點

  • 劉德華遭人身攻擊什麼情況?他做了什麼落此下場?
    劉德華當年可謂紅極一時,四大天王的地位無人撼動,如今也已經結婚生子,家庭美滿。近日,網上曝出劉德華在香港遭受人身攻擊和侮辱,究竟怎麼回事呢?
  • 6240億填海建房!香港最貴人工島來了
    爭論已久的香港「填海」計劃有進展了。近日,香港發展局正式宣布,將斥資至少6240億港元建造人工島。香港發展局局長黃偉綸在記者會上強調,有關工程不會掏空香港財政。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於去年提出「明日大嶼」計劃,將在香港大嶼山填海1700公頃興建人工島,以解決香港土地供應緊張,但這一計劃也引來不少人質疑,認為會掏空庫房,而且引來更多內地移民前來購房,並非是為穩定房價和解決土地供應緊張。
  • 魏峰:林鄭力推填海造地計劃,反對派哪懂其中深意
    報告發表後,香港各界各派也都會迅速對特首的報告做出自己的評價,或支持,或反對,或給予建議,或要求修改;尤其建制派和反對派兩大陣營,更是每每圍繞報告,或直接辯論,或隔空批駁,你來我往非常熱鬧。今年自也不例外。不過沒想到的是,一貫形象極佳、但從不涉足政事的著名藝人劉德華,因為僅僅為一個公益短片配音旁白,卻在近日被不少香港反對派施以了人身攻擊。
  • 近20年後,香港重啟大型填海造地工程
    【觀察者網綜合報導】有調查顯示,住房已成為香港人最頭疼的問題,而其原因之一正是土地供應不足。據人民網報導,5日,香港特區東湧新市鎮擴展計劃填海及前期工程舉行動工典禮。該項目已獲撥款逾205億港元(約合人民幣165億),工程啟動後計劃填海130公頃,從而容納14萬新增人口。
  • 緩解土地房屋壓力 香港填海造地再出發
    新華社香港2月5日電(記者戰豔)經歷多年停滯後,香港5日重啟大型填海造地工程,以緩解土地房屋供應壓力。東湧新市鎮擴展計劃將填海開拓130公頃土地,相當於約6個維多利亞公園。  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啟動儀式上說,東湧新市鎮擴展是繼2003年將軍澳及東湧最後一期發展之後,首個填海造地的新市鎮計劃,標誌著政府全力增加土地供應的決心。
  • 緩解土地之困 香港欲填海造地1700公頃
    10月11日,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發布2018年、其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在施政報告中,香港的土地供應短缺問題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計劃將分階段填海造地,建造約1700公頃人工島。近年來,香港政府從未停止過關於增加土地供應策略的討論,包括維港以外填海、發展大嶼山、開發郊野公園與棕地等。但在各方利益的博弈下,遲遲未有具體的方案落地。這一次,林鄭月娥似乎要為這場持續數年的爭論書寫答案了。這份答案是香港政府的「明日大嶼願景」計劃。
  • 香港東湧新市鎮擴展工程正式動工 計劃填海造地新建住宅4.9萬套
    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2月5日在東湧新市鎮填海及前期工程動工典禮上致辭(香港特區政府新聞處供圖)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李納新):香港特別行政區東湧新市鎮填海及前期工程5日正式開工。這是2003年以來香港正式開工的第一個填海造地興建新市鎮項目。 5日,在香港特別行政區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的主持下,討論了多年的香港東湧新市鎮擴展工程正式開工。整個擴展工程計劃為香港市民提供住宅4.9萬多套,容納約14萬新增人口,創造4萬個就業機會。
  • 世界最大填海造地項目在中國,耗資400億,造地面積超杜拜世界島
    我是溜達君,今天我們來聊聊世界最大的填海造地項目——上海南匯新城,它是我國「十三五」上海新城建設的重大項目,備受關注。南匯新城位於浦東東南,距上海市中心約75公裡,規劃面積296.6平方公裡(現擴展為311.6平方公裡,相當於三分之一個香港的面積,南匯新城的規劃東至東海,南至杭州灣,定位其成為長三角重要節點城市。
  • 報告:十一五期間填海5千平方公裡 1年造1個香港
    權威部門發布數據統計,「十一五」期間,沿海省市已完成和計劃實施的圍填海面積達5000平方公裡,平均每年1000平方公裡,這相當於每年新造了一個「香港」。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院士蘇紀蘭等專家表示,因填海造地、炸島等人為活動已導致我國海岸海域806個小島消失,海岸線縮短近2000公裡。
  • 【港聞】香港地產協會欲借珠海桂山島填海造地:正式向社會公布...
    該計劃預計在明年開展第一期工程(2021年至2030年),沿桂山島西岸填海,填海10平方公裡並開發島上現有10平方公裡土地,共獲地20平方公裡;第二期工程計劃在2031年至2040年展開,計劃填海20平方公裡;第二期工程計劃在2041年至2049年展開,計劃填海30平方公裡。
  • 香港房地產協會建議珠海桂山島填海借地給香港以解住房「燃眉之急」
    一直以來,土地供應不足是制約香港發展的一大短板,桂山島填海借地給香港發展的傳聞,頻頻見諸報端。 香港房地產協會9月21日發布報告稱,建議參考新加坡淡馬錫、挪威主權基金模式,在珠海桂山島分三期填海70平方公裡,至2049年完成,為逾70萬香港市民解決住房問題。
  • 香港地產協會欲借珠海桂山島填海造地:28年填個「香港島」
    (觀察者網訊)香港房地產協會早在2018年就提出過在珠海桂山島「填海借地」的想法,9月21日,該協會在發布會上正式向社會公布「桂山島『創世新城』計劃」。該計劃預計在明年開展第一期工程(2021年至2030年),沿桂山島西岸填海,填海10平方公裡並開發島上現有10平方公裡土地,共獲地20平方公裡;第二期工程計劃在2031年至2040年展開,計劃填海20平方公裡;第二期工程計劃在2041年至2049年展開,計劃填海30平方公裡。
  • 香港研「新填海計劃」 再造半個九龍島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列出的18個選項中,從成本效益、規劃配套以及業權糾紛風險等不同角度考慮,只有大規模填海造地,才可以扭轉局勢,」鄭李錦芬坦言。填海,不僅僅是香港根據《香港2030+》研究,香港未來30年土地短缺將至少達到1200公頃,其中包括約230公頃的房屋土地需求。過去五年,香港實際住宅供應與政府「長遠房屋策略」目標相差9.43萬個單位。
  • 香港要填海造屋?不稀奇!中環銅鑼灣尖沙咀都是這麼來的
    圖:香港經濟日報香港政府最近發布的《施政報告》提出「明日大嶼」計劃,目標是在東大嶼海域進行1,700公頃的填海工程,這個計劃馬上引發極大的社會迴響,有人對這個計劃各種支持,指造地長遠可以解決房屋問題;也有人對此持懷疑態度甚至大張旗鼓地反對,反對原因五花八門。
  • 韓國填海造陸,20年土地淨增長1000平方公裡,直接在海中建水庫
    於是乎,在各類現實情況的催生之下,「填海造地」這種不需要戰爭的擴張方式,逐漸成為國際常態。「填海造地」是指人類為了發展,向海洋伸手要地的行為,一般說起這個詞,大家都會不約而同地想到我國的香港,以及阿聯的杜拜。但事實上,比起這兩個地方,韓國的填海造地規模要大得多得多。
  • 胡應湘:如果讓我發展大嶼山的填海計劃,我的財富將比肩比爾蓋茨
    大橋的建成將進一步加強三地地域上的聯繫,促進三地經濟文化的交往,胡應湘為此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大嶼山填海計劃是為香港做實事 胡應湘常說的一句話是"我能擁有這樣的財富身價,增減十倍也沒有什麼分別。我覺得做人最重要的是要有原則,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 香港研「新填海計劃」 再造半個九龍島 團結香港基金: 建2200公頃...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列出的18個選項中,從成本效益、規劃配套以及業權糾紛風險等不同角度考慮,只有大規模填海造地,才可以扭轉局勢,」鄭李錦芬坦言。填海,不僅僅是香港根據《香港2030+》研究,香港未來30年土地短缺將至少達到1200公頃,其中包括約230公頃的房屋土地需求。過去五年,香港實際住宅供應與政府「長遠房屋策略」目標相差9.43萬個單位。
  • 誰解香港樓市死結!徵地難行、填海擱淺……為何政策總被挑刺,完美...
    此前,香港最大政團民主建港協進聯盟(簡稱「民建聯」)在報刊登全版廣告,促請政府引用《收回土地條例》,增加土地供應,興建公屋,縮短公屋輪候時間,以解決香港主要深層次矛盾,卻遭到反對派抵制。此外,香港特區政府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上臺之初,在《施政報告》中提出的「明日大嶼」填海造地計劃,同樣遭遇口誅筆伐,據證券時報記者獲悉,「明日大嶼」計劃已經擱淺。
  • 投資600億填海造地,計劃挖空兩座大山建海上城市
    投資600億填海造地,計劃挖空兩座大山建海上城市在城市建設過程中,結合許多工程開展計劃,經過一系列努力,自然能夠取得突破,目前中國一些地區的圍墾工程也取得了很好的建設效果。浙江省北部蕭山世紀開始一直埋土圍墾,最終得到50美元的土地,在這種情況下,在一系列的相關的工程建設,被後總投資600億,因此,中國東南沿海地區20萬公頃,在可能情況下,兩個當地的大山海上城市。
  • 團結香港基金倡在大嶼山東填海造2200公頃人工島
    中新社香港8月7日電 (記者 殷田靜子 阮曉)團結香港基金7日發布成立以來最大型的研究報告,建議在香港大嶼山東部水域填海建造2200公頃的人工島,興建25萬至40萬個新住宅單位,預計可容納70萬至110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