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戶端2月27日訊(通訊員 劉瀟)「戲劇,京劇為中國首,花鼓戲為湖湘最,陽戲則為張家界翹楚。」2月24日,資深戲迷張家界市民趙先生在觀看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張家界陽戲後,被其獨特魅力所深深折服而由衷感慨,兩個小時的演出,和趙先生一樣為陽戲所吸引的千餘名市民、遊客幾乎無人離開。當晚,為期一周的「文明張家界·歡樂元宵節」2018年元宵燈會暨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展示專場演出在張家界市民廣場鳴鑼開演。
非遺展演展示周預熱元宵
張家界少數民族風情濃鬱,非物質文化遺產遺存深厚。全市現有非物質文化遺產10大類、818項,有張家界陽戲等國家級項目4項,張家界高花燈、鬼穀神功等省級項目16項,永定大戲、永定花燈等市級項目61項。張家界陽戲「金線吊葫蘆」為全國各類劇種中絕無僅有,張家界元宵燈會被評為全國五大知名節會之一,桑植民歌獲評「湖南省十大最具魅力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鬼穀神功曾赴歐洲多國專場演出,土家打溜子三度走出國門展演,土家織錦等非遺產品已成為代表性的張家界禮物。
今年,為展示全市絢麗多姿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有效提升張家界旅遊的文化內涵,促進文化旅遊深度融合,填補元宵燈會前活動空白,延伸和預熱元宵燈會歡樂熱鬧效應,張家界首次組織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專場展示展演活動。展示包括張家界陽戲、高花燈、潑水龍、鬼穀神功、杖頭木偶戲、永定大戲、草獅子、三棒鼓、九子鞭、花燈、土家趕酒火等在內的數十項國、省、市、縣級優秀非遺項目,此外還邀請了常德漢戲等武陵山區的部分地方戲劇。演出地點除了元宵主會場的人民廣場,今年還新增了市民廣場點,正月初九起至正月十五,數十個優秀非遺節目在兩個點分晝、夜時段輪番展演,讓廣大市民遊客盡情享受豐盛可口的非遺大餐。
深受群眾喜愛
多姿多彩的春節元宵非遺活動讓張家界更添濃濃喜慶節日氣氛,很好滿足廣大市民遊客對美好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同時,也進一步鬧熱了文化旅遊市場,有效豐富了市民文化生活和中外遊客的旅遊體驗,延長了遊客在張駐留時間,極大地促進和擴大了旅遊消費。
[責編:高甜甜]
[來源:新湖南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