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這種野果外表像芒果,扒開以後很多人不敢吃,俗稱「牛卵坨」

2020-12-24 萬物圖鑑說

農村有很多野生植物和野生果實,有一些植物和果實的名字我們並不知道,也不了解它們是否能吃,只能聽老人們講解,但是老人們說的那些名稱或者用處大多是沒有記載的,難免會有一些偏差。比如燈籠果,小時候老人說它不能吃,但事實上它不僅能吃還能做果醬,還有很高的藥用價值。這樣的植物我們已經見過不少了,仍然談不上了解它們。

現在的物流這麼發達,能吃到各種各樣的水果,比如蓮霧、牛油果、火龍果等,由於氣候的原因,很多地方是不能種植的,現在我們無論在哪個地方都能買到,大家都吃過芒果,黃色的果皮裡面是甜甜的果肉,它的味道很好分辨。芒果的種類有很多種,我們經常吃的是那種小芒果,還有那種在熱帶地區生長的大芒果,據說當地還有人把這種芒果的核曬乾以後當鞋墊。

今天我們要說的這種野果看起來很像芒果,但是它嘗起來並沒有芒果味,在我國南方長江流域多地有種植,這種類似芒果的野果俗稱」牛卵坨」,大家可能在超市有見過這種野果,相信很多人都沒吃過它。這種野果的特點就是「皮厚、籽多」。雖然長相難看,嘗起來味道還是很甜的。

為何這種野果會被稱為牛卵坨呢?以前人們給植物取名的時候,大多會根據它們的藥理作用,或者它們的外貌特徵,比如「五爪龍、燈籠果」等,牛卵坨這個名稱的來由是因為這種果實的外形看起來就像是牛的生殖器。不過大家可不要顧名思義了,這種水果和牛並沒有實際聯繫。

有一些人沒有見過這種野果,因為牛卵坨對於生長環境要求十分苛刻,不利於人工培育,市面上也很難看見它的身影,牛卵坨除了果肉可以吃以外,它的藥用價值也是非常高的,牛卵坨的根和莖能夠清熱利尿,通經活絡的功效。

由於牛卵坨的果肉看起來並不像芒果肉那樣可口,很多人扒開牛卵坨的果肉以後,第一反應都是不敢吃這種野果。大家有吃過這種野果嗎?你們那裡怎麼稱呼這種野果呢。歡迎各位讀者朋友們討論鄉村裡面的故事。

相關焦點

  • 農村野果牛卵坨,小時候最喜歡到山上去採摘,城裡見到千萬別錯過
    我是南方人,今天我們介紹的這個野生果子也是在我們南方這邊普遍見的,像這種牛卵坨北方是沒有的,主要分布於中國南部、長江流域,它是一種藤本野果,學名鈍藥野木瓜。牛卵坨得名是因為它的果實形似公牛的生殖器,在我們那邊老一輩的人還會叫它糯米藤果,味道非常好。牛卵坨有很多俗名,如麻藤果子、牛腰子果、麻藤包等等。
  • 俗稱「牛卵坨」,兒時常摘來當零食吃,如今成特色水果
    針對許多90年代之前鄉村長大了的盆友而言,野果能夠算是上是一種十分經典的零食了,要了解之前儘管也是有新鮮水果,可是許多鄉村家中並沒有要多少錢去買回來吃,反而是野果,在那時候的鄉村郊外有很多,不要錢不用說,還十分的美味,因而許多老一輩的農戶都是帶農村娃去了解各式各樣的野果,娃們饞了就可以自身去郊外採摘野果來吃
  • 這種果子外像芒果內像百香果,以前農村孩子常吃,如今賣5元一個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這首歌「等待著下課,等待著放學,等待遊戲的童年,福利社裡面什麼都有,就是口袋裡沒有半毛錢」。小的時候,不像現在的孩子有許多零花錢,所以要想吃零食還是要自己去山上尋找。山上五顏六色的野果才是我們的歸宿。到了初秋的時候,有一種果實最得我們歡喜。
  • 牛卵坨的價值有哪些?如何人工種植牛卵坨?
    說到農村的野果,我相信農村的許多朋友都有許多美好的童年記憶。各種野生水果經常生長在農村山區,孩子們也喜歡到處摘野生水果吃。在南方農村的山區,我們可以採摘泡茶、茶耳、黑泡等野生水果吃,但小編更喜歡牛卵坨的野生水果,也叫「九月黃」,酸甜可口。牛卵坨的價值相對較大。
  • 農村有一種長得像芒果的野果,吃起來的口感卻像香蕉
    農村有一種長得像芒果的野果,吃起來的口感卻像香蕉,一直以來農村就是一個天然的大寶庫,農村什麼東西都缺,但是最不缺的就是各種野果野味了。以前小優生活在農村的時候,平時就喜歡到農村的山上去採摘一些野果來吃,吃起來味道還是非常不錯的呢。
  • 牛卵坨是什麼野果,吃它有什麼好處?
    一,什麼是牛卵坨牛卵坨是典型的民間叫法,這個名稱在植物學書籍中是找不到的。根據我了解的情況,牛卵坨指的不是一種植物,而是木通科野木瓜屬(我國有23種,全部產長江以南各地)的幾種植物,包括野木瓜、黃蠟果、牛藤果、鈍藥野木瓜、西南野木瓜等。民間的叫法比較粗,不像植物學分類那麼細緻的。
  • 農村小夥到野外山上爬樹,就為了採摘這種野果,你吃過沒?
    農村小夥到野外山上爬樹,就為了採摘這種野果,你吃過沒?說到農村,現在很少人會往農村裡面跑,除了一些長輩,年輕人是不會怎麼去的。因為對於城裡的年輕人來說,農村太無聊,總覺得不如城裡生活豐富多彩。其實小巫覺得也確實,畢竟現在生活都富裕了,很多沒在農村生活過的人都覺得農村是一個無聊的地方。
  • 農村這種植物像「雞爪」,有人稱它為萬壽果,路邊看到不能錯過
    在農村有很多長得奇形怪狀的果實和植物,有的我們至今不知道名字,也不知道他們有什麼作用,但是聽村裡的老人說這些果實和野草都有妙用,比如說田野裡面可以喝的「果汁」,學名叫做美人蕉的一種植物,還有倒掛著的「燈籠」,這些植物都是我們在鄉間經常見到的,不過很多人都不知道怎麼用它們,美人蕉除了可以當果汁喝一以外
  • 童年回憶殺,盤點20種野果大全,吃過的想吃的全都有?
    其果通常生長在深山之中,花期4-6月,果期7-8月,即使在深山,也是難得能採到,是無汙染的綠色食品,有「土香蕉」之稱,果實成熟後,呈藍紫色,多漿汁,形狀很像貓兒拉的屎,所以俗稱"貓屎瓜",果實如人的中指般大小,吃起來味道和八月炸類似,果皮含橡膠,可制橡膠用品, 不僅果形像縮小版的香蕉,吃起來,肉質如香蕉一樣綿甜,但味道要比香蕉好得多,是一種鮮香,讓人食慾大發。
  • 農村野果牛卵坨在哪裡有?
    一,牛卵坨的名稱牛卵坨是一個別名,它的正式中名叫鈍藥野木瓜,是木通科野木瓜屬植物。別名還有繞繞藤、五葉木通、九月黃、八月瓜、芽曲藤等等。二,牛卵坨的外形它是常綠木質藤本,植物體無毛。小枝幹後灰褐色,有線條狀紋,直徑三毫米左右。掌狀複葉有小葉五到七片,小葉片接近革質,長圓狀倒卵形和長圓形,葉邊全緣。花雌雄同株,白色,一般四五月開花。果實長圓形,長六公分左右,粗四公分左右,兩頭稍窄,果皮成熟時黃色,幹後黑色,光滑,八到十月份結果。
  • 農村這幾種野果,農村孩子最愛吃,最後一種城裡人基本沒見過
    牛卵坨,它還有很多的稱號,因為各個地區對它的稱號都不一樣,福建人稱呼它為「嗱藤包」或者是「牛哈卵」,江西人稱呼它為「九月黃」,還有好多地方叫它八月瓜。它是一種皮厚肉多的野果,果肉的非常多,就像百香果一樣,非常多籽。牛卵坨果肉細嫩,香甜,水分多。
  • 野果三寶,黑老虎不是老虎,牛卵坨不是牛寶,八月瓜還會開口笑
    東北有三寶,我們西南地區也有三寶,在我們西南山區的野生三寶不僅長得奇怪,連名字也很獨特,比如黑老虎不是老虎,牛卵坨不是牛寶,八月瓜竟然還會開口笑。布福娜牛卵坨是木通科的一種藤本野果,學名鈍藥野木瓜。分布於中國南部、長江流域。
  • 興國深山上這大大個的「野果」熟了,你吃了嗎?
    「牛卵坨」是藤本植物,像似麻麻密密的麻繩,它喜歡纏繞在各種樹上生長,爾後開花結果。每年的10月至11月份是牛卵坨成熟的時節。後來農村老家的一位長者告訴我,可採用山上的"牛卵坨"果實(藥名野木瓜)60克,用水煎服,就可以治癒。果然效果明顯,見效甚快,當日下午就不吐不瀉了。呵,原來家鄉的這種純天然野果「牛卵坨」還有治療急性胃腸炎的功用。
  • 農村這種路邊小野果,人們怕中毒不敢吃,看上去像個紅球很喜慶
    在農村的路邊,常常種有很多的樹,常見的有榆樹、柳樹、棗樹、槐樹等品種。而有一種樹,通常不是農民人為種植的,而是通過鳥糞等渠道,野生出來的。這種樹的名字,很多農村人不知道叫什麼,樹上結的野果,成熟後像是紅色的小球,雖然很漂亮,但沒有人敢吃。大風一吹,熟透了的野果就會落一地。
  • 這種長得像「香蕉」的野果,發酵成酒味道真不錯,比葡萄酒還美容
    這種長得像「香蕉」的野果,發酵成酒味道真不錯,比葡萄酒還美容野果對於農村人來說就再熟悉不過了,因為在農村就有很多的野果,每個季節的野果都不一樣,像蛇泡果、青梅、地琵琶、竹節子等等。記得小優小時候就經常去山上摘野果,有些個頭比較小的野果,一摘就是滿滿的兩口袋,邊走邊吃真過癮,而像一些大一點,摘完就地就開吃了,酸酸甜甜的,在當時就是一種小零食。而在山裡有一種野果長得很像香蕉,黃色的月牙形狀,但是這果樹就跟香蕉樹很不一樣了,而且在每年的八九月份就會成熟,從圖中你們能看出這是什麼野果嗎?
  • 它叫牛卵坨,帶火了八月瓜,未來前景極佳
    在農村有一種野果,它的果實神似牛的生殖器,人們稱它為牛卵坨。在湖南和江西等地叫做"九月黃",福建地區叫做「嗱藤包」(音譯),因地區不同叫法也不同。牛卵坨喜歡生長在陰暗潮溼的環境,果實有一定耐寒性。牛卵坨價值藥用價值牛卵坨的根與莖有清熱利尿、通經活絡、止血止帶作用。它的果實與果皮有疏肝補腎,順氣止痛的功效,中藥裡普遍使用到它。
  • 上饒人對這種野生水果多數人是陌生 它到底能不能食用呢?您怎看
    但是,有人說該水果名為「神農架野香蕉」,當地人稱之為「貓兒屎」或「八月奓[音:zhà]」...有網友這麼評價牛卵坨——在我們這叫野芒果還叫牛卵子,沒有廣泛栽培,它是木通科的一種藤本野果,學名鈍藥野木瓜。分布於中國南部、長江流域。由於它的果實形似牛的生殖器,在湖南和江西等地叫做"牛卵坨"或"九月黃"福建地區也叫做"嗱藤包"(音譯)。
  • 在農村這種野果外表很普通,但吃起來卻有兩種截然不同的味道!
    生活在農村人們或者在山村生活過的人肯定對農村的花花草草有一些認識。今天我要說的一種野果應該有不少人吃過,尤其是80後、90後的農村人應該見過也接觸過。它就是油柑,各個地方的人叫法可能稍有不同,有的叫牛柑子或餘柑子,我習慣叫油柑子。
  • 荒野維生野菜系列——牛卵坨
    牛卵坨【別名】麻藤苞、麻藤包、牛腰子果、麻藤果、黃臘瓜、黃狗腎、野芒果、黃臘果、野木瓜、拿藤仔、九月黃、黃臘八月炸、土香蕉、香蜜果。【食用】為木通科植物鈍藥野木瓜的果實。長圓形果實外觀如同芒果,果皮熟時黃色,幹時變黑色,平滑或有不明顯的小疣點。花期4~5月。果期8~10月。【功效】鈍藥野木瓜味甘,性微寒。【加工】食用部位為鈍藥野木瓜的果實。8~10月採摘成熟果實,去雜洗淨,可直接鮮食,或涼拌、燉食、煮食。
  • 「將要消失」的4種農村野果,吃全了的不是很多,你吃過幾種?
    「將要消失」的4種農村野果,吃全了的不是很多,你吃過幾種?每天晚上一閉上眼睛,睡不著的時候,腦海中就會浮現出這輩子最美好的時光。要說起來最美好的時光,想來應該是幼時在鄉下和姥姥姥爺一起生活的時光了。但它也有一點不好,就是像桑椹一樣,外皮的汁水沾在嘴上也會顯出紫色,顯得十分滑稽。第二種野果,我相信很多朋友聽過,吃過,但要說長什麼樣,可能能回答上來的人很少,它就是「拐棗」。其外貌十分不揚,甚至如果不仔細觀察都可能看不到它,拐棗長在樹上,又形似枯萎了的樹枝,一般時還真不容易被發現。但其貌不揚的外表裡面,裝的卻是又好吃又健康的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