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101大樓
據悉,臺北101金融大樓打造時,即採用最新科技,至今雖非全球最高樓,但電梯仍是全球最快的電梯,其長度也是世界第一。電梯速度約每小時64公裡,由5樓入口電梯至89樓,在短短37秒時間內,就能抵達89樓的觀景臺。
臺北101大樓發言人劉家豪表示,101電梯不只是最快,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因為兼具「異常穩定」的特質,新臺幣50元銅板立放著在電梯運行時不會倒。不只大樓有阻尼器防震,電梯也有自己的阻尼器。世界第一座防震阻尼器外露於整體大樓,重達660噸,在85、86、與88樓用餐可以看到這個帶有裝飾且外型像大圓球的阻尼器,其直徑5.5米也是世界第一。
臺北101,在規劃階段初期,原名臺北國際金融中心(TaipeiFinancialCenter),位於中國臺灣省臺北市信義區,樓高509米,地上101層,地下5層。由建築師李祖原設計,KTRT團隊建造,由臺灣十二家銀行及產業界共同出資興建,造價共達五百八十億元臺幣。該樓融合東方古典文化及臺灣本土特色,造型宛若勁竹,節節高升、柔韌有餘。另外運用高科技材質及創意照明,以透明、清晰營造視覺穿透效果。
臺北101於1999年7月開建,打地基的工程總共進行了15個月,挖出70萬噸土,基樁由382根鋼筋混凝土構成。中心的巨柱為雙管結構,鋼外管,鋼加混凝土內管,巨柱焊接花了約兩年的時間完成。臺北101所使用的鋼至少有5種,依不同部位所設計,特別調製的混凝土,比一般混疑土強度強60%。
臺灣位於地震帶上,且臺灣每年夏天都會受到太平洋上形成的颱風影響,防震和防風是臺北101建築所需克服的兩大問題。為了評估地震對臺北101所產生的影響,地質學家陳鬥生開始探查工地預定地附近的地質結構,探鑽4號發現距臺北101200米左右有一處10米厚的斷層。依據這些資料,臺灣省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建立了大小不同的模型,來仿真地震發生時,大樓可能發生的情形。為了增加大樓的彈性來避免強震所帶來的破壞,臺北101的中心是由一個外圍8根鋼筋的巨柱所組成。
為了因應高空強風及颱風吹拂造成的搖晃.大樓內設置了「調諧質塊阻尼器」(tunedmassdamper,又稱「調質阻尼器」),是在88至92樓掛置一個重達660公噸的巨大鋼球,利用擺動來減緩建築物的晃動幅度。據臺北101告示牌所言,這也是全世界唯一開放遊客觀賞的巨型阻尼器,更是目前全球最大之阻尼器。
防震措施方面,臺北101採用新式的「巨型結構」(megastructure),在大樓的四個外側分別各有兩支巨柱,共八支巨柱,每支截面長3公尺、寬2.4公尺,自地下5樓貫通至地上90樓,柱內灌入高密度混凝土,外以鋼板包覆。
從許多方面來說,臺北101大樓運用了許多當代摩天大樓中最先進的技術。大樓內使用了光纖和衛星網絡聯機,每秒的傳輸速率最高可達1Gb。此外,日本東芝(TOSHIBA)公司製造了兩臺全世界最快的電梯,能夠在37秒之內從5樓上升至觀景臺位在的89樓。而遊客也能從樓梯上到位在91樓的室外觀景臺。下行最高速率可達每分鐘600米,由89樓下行至5樓僅需46秒,至1樓僅需48秒。另外,它也是世界最長行程的室內電梯。世界最快速電梯證書在1樓、5樓和89樓的電梯廳皆有展示。
臺北101(509米)曾是世界第一高樓,阿聯杜拜的哈利法塔(828米)、東京晴空塔(634米)沙特麥加的皇家鐘塔飯店(601米)中國的廣州塔(600米)和美國紐約的新世貿中心大廈(約541米)的陸續建成使得臺北101退居為世界第六高樓。建築主體分為裙樓(臺北101購物中心)及塔樓(企業辦公大樓)。其中B2—B4為停車場,B1至4樓共有5層購物中心,5樓則為數家銀行與證券服務金融中心所在,6樓至84樓為一般辦公大樓,85樓為商務俱樂部,86至88樓為觀景餐廳,89樓為室內觀景層,91樓為室外觀景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