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黨組織永遠發揮著基礎性、建設性的戰略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必須紮實做好抓基層、打基礎的工作,使每個基層黨組織都成為堅強戰鬥堡壘。」近年來,歷下區文化和旅遊局以黨建為引領,結合曆下區實際情況,響應濟南市建設「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目標,自覺對照「1+474」工作體系,將文化旅遊惠民、打造文化精品工程以滿足群眾精神文明需要作為開展工作的指導原則,聚焦「泉城濟南,大美歷下」旅遊品牌建設,維護了文化旅遊市場健康有序發展,探索出了一條黨建工作與文化旅遊事業一體化發展的新路子。
一、守初心、擔使命,辦實事、解民憂
習近平總書記在《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要一以貫之》一文中指出:「把黨的建設作為一項偉大工程來推進,是我們黨的一大創舉,是我們黨領導人民偉大社會革命的重要法寶。」歷下區文化和旅遊局全體同志深刻領悟總書記黨建精髓,清醒的認識到,要積極主動地確保黨建工作與文化旅遊業務共同推進、相互融合、同頻共振,發揮徹底的自我革命精神,使黨建工作成為引領業務發展源源不竭的動力所在。有鑑於此,他們培元固本,開拓創新,轉變墨守成規的老思路,既準確抓住了關鍵重點,又形成了體系化、制度化的整體態勢,將黨建工作量化到一樁樁一件件為民服務的實事中去。
區文化和旅遊局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本著「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的十二字總要求,朝著建設「大美歷下、現代歷下、幸福歷下」和「全省首善之區」的宏偉目標奮進。心中時刻緊繃著黨建引領文化旅遊業務的弦,創出了 「一線工作法」的調研模式,具體便是要求黨員領導幹部立足工作職責,聚焦難題短板,準確把握受眾群眾的心理需求和社會發展潮流,深入到困難多、矛盾多、條件差的一線開展調研,注意了解平時難以聽到、不易看到的新問題新情況,增強服務意識,自覺接受群眾監督,絕不凌空蹈虛、沽名釣譽。還要經常做到「八問」,一問是否真正做到了「樹立正確的政績觀」?二問是否真正做到了「把群眾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三問是否真正做到了「把群眾當親人」?四問是否真正做到了「將心比心、以心換心」?五問是否真正做到了「在其位、謀其政、負其責」?六問是否真正做到了「尊重群眾、依靠群眾」?七問是否真正「把工作做到了群眾最惦念和揪心的地方」?八問是否真正做到了「嚴守底線、廉潔叢政」?
局黨組書記呂順利說:「要做就要做到實處,做到百姓的心坎裡去,搞那些虛的形式主義沒有任何意義。」局班子成員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鑽研完善局黨組和領導班子自身建設的新模式,積極推廣「辦實事、解民憂活動」,即「三個一」活動,即每個領導班子成員至少到一個基層單位宣講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惠民政策情況,至少提出一個事關群眾切身利益迫切需要解決的民生事項情況,至少幫助困難群眾解決一個實際問題情況。每逢周末,呂順利便到各街道辦事處向黨員群眾繪聲繪色地宣講黨的惠民政策,把抽象的政策條文轉換成群眾能接受的鮮活易懂的口頭語言,且與解放路街道青龍橋社區困難老黨員司光磊結成一對一幫扶對象,送去五百元慰問金並傳達了黨和政府對老黨員的關懷。黨組副書記田照河在了解到青龍街道社區缺少創新宣傳方式的現狀後,提出了創建微信公眾號、發放可循環使用的手提袋等新的宣傳形式。全局同志經常自髮結成小分隊,或是輪流到殘疾群眾家中置辦年貨、打掃衛生、贈送小藥箱等,或是走上街頭張貼黨的政策、分發科普讀物等。這些活躍在街道社區的身影無疑是區文旅局密切黨群關係、建構和諧社會的縮影。
二、譜寫文化惠民、濟南文化強區壯麗篇章
為塑造「大美歷下、現代歷下、幸福歷下」的城市精神風貌,促進文化事業持續繁榮發展,助推歷下區為濟南市文化強區,區文化和旅遊局結合豐富的文化資源優勢及便利的區位優勢,因地制宜,下足繡花功夫,推出了一系列文化惠民工程。積極開展群眾文化活動,舉辦歷下區第十七屆元宵燈會、「我的泉城我的歌」歌詠比賽等系列品牌活動,創作了歌曲《一帶一路頌》等優秀原創作品,在有條件的放映廳免費播放《我和我的祖國》《建國大業》等優秀革命題材和廉政建設教育題材影片;組織多層次文化展覽培訓活動,先後舉辦聲樂、攝影、國學、非遺等公益輔導培訓班60餘期,培訓學員累計數萬人次;全面加強非遺保護與傳承工作,舉辦非遺曲藝周活動、區首屆非物質文化遺產剪紙比賽、皮影戲專場等活動50餘場,其中,《皮影戲——哪吒之怒海屠龍》等3部群眾喜聞樂見的精品參加「山東首屆非遺——旅遊文創大賽」全部入圍;以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為重點,加大基層文化建設投入力度,舉辦朗誦比賽、民俗文化講座、中老年微信培訓班、閱讀推廣等活動400餘場,全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全覆蓋基本完成。各種文娛活動精彩紛呈,圖書館、雜技團、美術館裡皆人氣爆滿,優質的文娛體驗提升了公眾文化藝術修養,滿足了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全區各處譜寫著欣欣向榮的文化壯麗篇章。
「文化立城,禮樂和鳴」。伴隨著市民對文博味道的需求,歷下區的文化產業沿著健康可持續發展的方向穩步推進。為加強省級文化惠民消費示範區建設,區文旅局投入財政資金300萬元用於文化惠民消費季活動的宣傳發動、電子券的發放等工作,極大刺激了文化消費;完成了省第八屆文博會、北京非遺設計周的參展工作,共計組織40餘家文化企業參展,展會現場交易額超過300萬元,參展企業收穫頗豐;積極謀劃漿水泉旅遊度假區、佛山街、後宰門街的升級改造工作,為歷下區文化產業下步發展探索新的活力。就拿百花洲歷史文化街區來說,以非遺兼文創為主題的濟南特色小物件、以家風為主題的民俗博物館、傳統工藝工作站的工藝品等不僅能直面展示濟南傳統文化的博大厚重,還實現了傳統工藝與現代工藝的完美交融,引得市民嘖嘖稱讚。
三、以旅遊促發展,打造泉城國際旅遊標誌區
歷下區豐富的旅遊資源是文旅融合、打造高質量旅遊品牌的天然優勢。藉助這一先天便利,區文旅局全體同志下了很大功夫,旨在提升歷下區的知名度與影響力,以旅遊促發展。據介紹,得益於全局的周密部署,2019年度,國內外遊客來歷下區的數量創歷史新高,接待人數達1890萬人次,旅遊消費總額達268億元。成績的取得與許多舉措密不可分,如參加2019山東(濟南)國際旅遊交易會推介歷下區的文化旅遊資源、提升旅遊影響力與競爭力,啟動歷下區「蝴蝶行動」文化旅遊公益扶貧計劃,不斷加大對湘西永順文化和旅遊扶貧力度。不僅如此,還以老城區為重點,完成了10條精品旅遊線路產品研發以及非遺旅遊線路的開發,吸引30餘家渠道商進行宣傳推廣。值得注意的是,在大眾網設立了「四季歷下」版塊,閱讀量突破了3000餘萬次。旅遊市場異常火爆的同時,區文旅局不忘加強旅遊行業監管力度,依法對各文化部門進行監督檢查,做好意識形態防範工作,健全街道、村居基層「掃黃打非」基層信息網絡和「掃黃打非」進基層示範點建設,以「全國掃黃打非示範社區」歷山名郡為樣本,開展示範點爭創工作,夯實工作基礎。
文旅局積極推廣「泉城濟南、大美歷下」旅遊品牌,開發出了一批主題鮮明、服務優質、別具特色的旅遊項目,整合「山、泉、湖、河、城」的旅遊資源,突出做好「泉」「城」文章,建設體現泉文化、舜文化、齊魯文化三位一體的泉城國際旅遊標誌區。諸如推進大明湖、千佛山、趵突泉、泉城路旅遊景區建設,為遊客提供健康時尚的休閒遊玩項目,舉辦歷下區老濟南泉水美食周,傳播首善之區文化旅遊資源;推動精品文化旅遊,鼓勵引導發展研學遊、老城遊、戶外休閒遊等項目;挖掘駐濟曲藝、戲曲劇團和民俗手工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開發具有泉城特色的曲藝、戲曲、雜技、民俗手工藝表演、文化巡遊等旅遊文化活動。針對城市亮化標準低,夜間經濟不活躍的問題,規劃建設夜間經濟聚焦區,推進商業街區創新發展,著力打造歷下區專屬的泉城夜旅遊休閒活動,營造良好夜間消費環境。種種舉措使歷下區在濟南市旅遊消費領域的引領作用得到更好地發揮,促進歷下區消費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