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啟敏 飾 小美人魚、李俊 飾 王子、邢亮 飾 安徒生
中新網11月20日電 為紀念安徒生誕生200周年,約翰·諾伊梅爾於2005年應丹麥皇家芭蕾舞團之邀創作了芭蕾舞劇《小美人魚》。此次2012國家大劇院舞蹈節中,約翰·諾伊梅爾與中國國家芭蕾舞團合作的《小美人魚》,將作為舞蹈節的閉幕作品,於11月23-24日在國家大劇院上演。不同於芭蕾舞劇《茶花女》(舞蹈節中上演的另一部由約翰·諾伊梅爾編導的作品)自小說之中延續的悽美愛情,原著同樣以「悲劇」結尾的《小美人魚》經由約翰·諾伊梅爾之手,在芭蕾舞臺之上演繹與原著看似殊途實則同歸的童話故事。
編舞大師、童話與童話作家
被稱為「戲劇芭蕾」大師的約翰·諾伊梅爾長於改編經典名著,但又不只是簡單的文字作品舞臺再呈現。譬如同樣改編自19世紀的歐洲文學作品,《茶花女》演員在劇中與「自我」糾纏,乃至「舞中舞,戲中戲「,而《小美人魚》則是拉進來一個影子,讓他「旁觀」這段愛情。
自對《海的女兒》(《小美人魚》童話原作的中譯名)解讀之始,即有小美人魚的經歷有作者本人的愛情縮影這一觀點存在,諾伊梅爾將這一影子具象,抽出一個對愛情失望了的「詩人」的形象貫穿全劇,讓他第一人稱的旁觀者身份「目睹」小美人魚的愛情——從純真懵懂到愛上王子之後不顧一切,追尋幸福而去,卻發現只是自己的一廂情願;捨棄魚尾的疼痛、身處人世中的單純笨拙,讓「詩人」對小美人魚心生憐愛,他卻只能旁觀,結尾小美人魚與「詩人」的雙人舞,二人合二為一,諾伊梅爾的伏筆在此處收起——小美人魚的憂鬱痛苦又與「詩人」對愛情的失望相應相合,二人本為一體;與原作結局相異,卻未嘗不是諾伊梅爾本人對於童話與作家的另外一種解讀。
東方版《小美人魚》
2010年的舊金山芭蕾舞團版《小美人魚》,華人芭蕾舞蹈家譚元元出演小美人魚一角。來自日本能劇的寬大褲子是尾巴,它是身體的一部分;源於東亞文化的線條流麗的褲幅設計與譚元元身體中東方人的內秀與細膩柔軟相融,編導約翰·諾伊梅爾也稱譚元元「她把我的魂都跳出來了」。此次與中國國家芭蕾舞團合作《小美人魚》,則是完全的東方版演繹。
諾伊梅爾在編創《小美人魚》之時很大程度上借鑑了亞洲文化,劇中東方式的哲學表達,使中國國家芭蕾舞團演員們與生俱來東方人的纖細敏感成為演繹這部劇的天然優勢。諾伊梅爾來到中國國家芭蕾舞團之初,就表示了他來創作「中芭自己的小美人魚」的態度,結果則是令他大為驚喜。9月24日中國國家芭蕾舞團版《小美人魚》於北京天橋劇場的首演結束之後,諾伊梅爾表示「中芭的《小美人魚》是獨一無二的演出,它完全超出了我所預想的水平。這不僅僅是引進複製我的作品,而是我和中國演員的全新創作。我認為絕對可以稱之為屬於中芭的『世界首演』。」
在芭蕾舞劇《小美人魚》中,約翰·諾伊梅爾亦親自擔任舞美、燈光和服裝設計。藍色為底,簡約的線條勾勒背景,極簡而精準,又頗具韻味;借鑑諸多東方元素的服裝設計,舞美則又融入了幾何構圖。《小美人魚》自編創之初即是一臺中西合璧的芭蕾舞劇,由中國國家芭蕾舞團的演繹或可將諾伊梅爾這一觀念擴大並延續。此次國家大劇院舞蹈節將中國國家芭蕾舞團版的《小美人魚》作為閉幕節目,或許也有其另一層含義——芭蕾與中國,西方與東方,揣度相摩,合而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