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 "白沙天地" 了解更多信息
昨天,揚州綠楊鳥類攝影藝術中心鳥友接到熱心市民舉報,稱儀徵金雲路一家農場有捕鳥網,網上有不少的死鳥。中心鳥友王建紅、張金峰、杭德泉等人隨即前往現場,發現該農場捕鳥網共長50多米,網上有12隻死鳥,3人當即拆除了捕鳥網。雖然有熱心市民的提醒,但由於捕鳥網張設在一條小道旁,比較隱蔽。經過一個多小時的尋找,鳥友們才找到。
記者在現場看到,捕鳥網共有3張,總長度在50多米,網上掛有死鳥屍體。經統計,共有12隻死鳥屍體,另外還有不少鳥兒羽毛。杭德泉說,網上一些地方只有鳥兒羽毛,可能是死後被清理掉了,也可能是鳥兒掙脫了,「但這種捕鳥網網線非常細軟,一般鳥兒很難掙脫,因此前者的可能性更大。」
經過辨認,網上死鳥有灰喜鵲、烏鶇、灰椋烏、黑尾蠟嘴雀,「這些都是揚州的留鳥,是益鳥(如灰喜鵲雖然偷吃果子,但在水果成熟前,它能在果園內捕食各種害蟲;在一些經濟林較集中的地方,人們還專門引進灰喜鵲來治蟲),是『三有』保護動物,灰喜鵲還是江蘇省的省鳥。」「鳥兒的屍體都乾枯了,從現場來看,這些捕鳥網張設的時間很長了。」杭德泉推測,張設捕鳥網的人應該不是以捕鳥食用或售賣為目的,「我們看農場有不少果樹,應該是為了防鳥偷吃果子或菜的。」
記者走訪中了解到,在農村防鳥最常見的形式,就是在田間插塑膠袋,當風吹動塑膠袋時,就會讓鳥兒受驚而飛。
「一些簡單的防鳥方法,需要輪番使用。」杭德泉建議,比如用來嚇鳥的「智能驅鳥器」(通過播放老鷹等猛禽的聲音和槍炮聲來嚇退偷食的鳥兒),插塑膠袋等,「各種方法交替使用,效果要好一些。」 (揚州發布記者向家富)
【原文標題】儀徵一農場現50米捕鳥網,如此「防鳥」真的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