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8 12: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崔醫聲 醫聲相伴崔松說
今天暫時放下急診室故事系列,由我的同事王醫生來說說曾經在我們監護室發生的故事。
某日,我們心內科監護室裡收了一位六十開外的上海阿姨。阿姨姓張,人不高,瘦瘦的,打扮的清爽利落。張阿姨被反覆心悸所困擾,外院多次就診,診斷為陣發性房顫。
張阿姨每次房顫發作,心律都要升到150次左右,心慌症狀非常明顯,三天兩頭就半夜裡來掛急診,為此心情非常低落。由於陣發性房顫反覆發作,醫生建議入院檢查。
我們先來說說房顫這個病。心房顫動是一種常見的心律失常,高齡、高血壓、糖尿病、肥胖等都是房顫的病因。我國的流行病學資料顯示:30-85歲人群中的患病率約為0.65%,隨著年齡增長,在大於80歲的人群中高達7.5%。房顫導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進行性心力衰竭、心臟驟停和腦卒中。
針對張阿姨這樣一位患者,床位醫生詳細詢問了病史:張阿姨一級親屬沒有房顫病史,既往無高血壓、糖尿病病史,BMI數值為19.5。隨後的檢查中,張阿姨進行了冠脈CTA的檢查,提示冠狀動脈完全正常,無狹窄;心臟超聲提示了左心房的輕度增大,醫生判斷心房增大和張阿姨的心房顫動有關,房顫導致了心房的重構;24小時動態心電圖提示:張阿姨夜間有多陣陣發性房顫發生,持續從幾分鐘到十幾分鐘不等,而白天則沒有房顫,連房性早搏都只有十幾個。
在每日例行查房中,這樣一份24小時動態心電圖引發了大家的討論。
睡眠呼吸暫停引起的房顫是近年來的新認識,這類房顫多發作在夜間睡眠時。我院心內科既往也多次接診這樣的患者,一般都是中老年男性,具有肥胖伴下顎短小,脖子粗短的體貌特徵,但這位瘦瘦的阿姨,似乎讓人難以和睡眠呼吸暫停建立聯繫。
崔主任還是例行問了一聲:請問您打鼾嗎?
還沒等張阿姨開口,隔壁床位的爺叔叫了起來:打,打,聲音超級響,害得我一夜都沒睡好。
張阿姨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說了聲抱歉,補充了一段她認為不重要,沒有在入院時介紹的病史。她患有鼻息肉多年,曾經有過兩次鼻息肉切除術,這兩年鼻息肉又長了出來,而且晚上一睡著就打鼾很厲害。張阿姨想去五官科醫院切除鼻息肉,但醫生和她談了房顫患者的手術麻醉風險後,又嚇得她打了退堂鼓。
當晚,值班醫生叮囑張阿姨早點睡覺,在CCU蹲點了解張阿姨打鼾和房顫的關係。果然,張阿姨一睡著便鼾聲如雷,伴隨著房顫一陣陣出現。張阿姨憋醒後,房顫馬上終止。
原來罪魁禍首是這個鼻息肉!找到了元兇後,醫生把上述情況告訴了張阿姨。張阿姨又去了五官科醫院,醫生推薦她可以佩戴呼吸機治療睡眠呼吸暫停。張阿姨購置了呼吸機,睡眠呼吸暫停得到了有效控制,陣發性房顫就再也沒有發作過。
所以,患有陣發性房顫的患者朋友們一定要注意,自己是否有打鼾、睡眠呼吸暫停的情況出現,如果你的房顫發作與此相關,一定要儘快處理解決打鼾、睡眠呼吸暫停的事兒,或許你的房顫也就慢慢不發作了!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監護室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