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東林夕亭,你有故事,就來找我。點擊上面「關注」,你就是我的人了。
關於「有一種愛,叫做放手」這句話,想必很多人都聽過,也有人在愛情中這樣做了。我們常見的做法是:愛一個人但是得不到,選擇退一步默默愛著她,祝福她,美其名曰「放手」,安慰自己說「只要她過得幸福」就行,不再去打擾她。用這種方式放手,還說成是一種愛,看似很偉大,但是有漏洞。但凡經歷過這種事的人,把放手稱為愛的人,內心其實並不想放手,只是很無奈得不得不放手。雖然放手了,但是還總是想她,牽掛她,這是一種無形的痛苦。大多數這樣做的人都不願訴諸內心的痛苦,在外人看來,他好像真的放手了,但只有他自己知道還在念念不忘。所以,如果把「有一種愛,叫做放手」理解為被逼無奈的放手,不是不可以,只是那樣放手之後,依然會痛苦。我們來看一個讀者的案例,就是類似的心理狀態。
東林老師:
我和她是通過朋友介紹認識的,見她第一面就愛上她了。我一直默默對她好,不敢輕易表白,因為我在她面前感覺很自卑。她是個家境很好的姑娘,吃穿住用行各方麵條件都高人一等,而我只是個普通的上班族,連我自己都感覺高攀不起。可是,愛這種東西,讓我深陷其中無法自拔,我放不下她,總是幻想著能和她戀愛。
總有一天,我鼓起勇氣向她表白了,她答應了我,我激動地好幾天沒睡著覺。她對我來說就是上天賜予我的禮物,雖然在她面前還是很自卑,但是我們的愛情給了我勇氣,我決定好好奮鬥,用最快的速度趕上她的層次。可悲的是,我們只戀愛了幾天,她就跟我提出了分手。她說我們不合適,當然也提到了層次問題,說我們不是一個層次的人,除了各種觀念不合,而且她說她不想我因為她而自卑。
我不想就這樣輕易分手,我等了那麼久,盼了那麼久,終於戀愛了,我不想放她走。可是,她有意要跟我分手,開始不回我信息,不跟我聯繫,也不再跟我見面。我還在堅持著愛她,但是很快她就愛上了別人,對方是個和她層次差不多的男人。我聽到這個消息之後很痛苦,但是心裡又很明白不可能再跟她戀愛。後來我看了一篇文章,說有一種愛叫做放手,說既然愛她就不要強求,要尊重她的選擇,要放手。這對於當時的我來說,是唯一的出路。我選了這條路,我以為只要放手了,自己就能好受一點,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雖然我能理解「有一種愛叫做放手」說的是什麼,但是真正讓我放手,我發現我放不了,我覺得我還得繼續愛她才行,或許有朝一日她還會回到我身邊。可是,一直到現在,什麼都沒發生,我和她之間,距離越來越遠了。
東林夕亭情感建議:
這個讀者的故事,就是我們開頭說的,如果用常規的方式去理解「有一種愛叫做放手」,那即便是表面上放手了,內心依然放不掉,因為愛和放手之間總是互相矛盾。那麼說,如果遇到了這個讀者的情況,該怎麼辦呢?其實放手肯定是要放手的,如果非得給放手加上一個愛的標籤,那「有一種愛,叫做放手」就應該理解為愛自己,而不是愛那個不愛你的人。如果你能領悟到這一點,那放手就會很簡單了,也不會像那個讀者一樣痛苦。
所以說,有一種愛,叫做放手,真正的含義應該是「愛自己」。當你愛的人不愛你時,你很清楚你們之間沒有愛情發生,那這時候你最需要做的就是放手,放棄對她的愛,放棄她這個人,放棄對你們之間愛情的幻想,轉過頭來去愛自己。你只有懂得愛自己,才能意識到不該繼續愛一個不愛自己的人,從而才能付出行動,才能真正的放手,才能在放手之後不再對那個人念念不忘,也就沒那麼痛苦了。
很多人都被這句話的常規理解誤導了,其實你仔細去想就會發現,愛和放手是互相矛盾的,既然愛,為什麼要放手?既然放手了,為什麼還稱為愛?所以,當你想放棄一段不屬於你的愛情時,應該多想想怎麼愛自己,把關注點從對方身上轉移到自己身上,好好愛自己,或者去愛一個愛你的人,這樣你才能輕輕鬆鬆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