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糕,作為荊州/沙市地區的八大名餚其歷史源遠流長,二千年前的戰國時期,楚國都城就在今天的荊州北約五公裡處。楚人多喜食魚,京都魚餚也就極為豐富了。其中一家魚館生意相當不錯,老闆專有養魚池,以活鮮招徠食客。一年炎夏時節,生意突然清淡起來。池中鮮魚太多,反倒死了不少。店主一時捨不得丟掉,乾脆撈出來去刺,衝淨汙漬剁成肉泥,加豆腐和蛋清做糕。再灑上白酒去腥,入籠清蒸。蒸熟後,一股魚香充滿廚間。老闆高興了,次日叫廚工把魚糕切成塊狀,澆上各種作料再蒸。放到門口出售,竟被食客一搶而光。從此,這家魚館專營特色魚糕,發了大財。在製作中,廚工又不斷改進,質量越來越好,曾譽滿京城,連皇親貴戚也派人前來購買。 世代相傳的「荊州魚糕」是用白色魚肉製作的,它潔白晶瑩、鮮香無比,很有楚地風味。後人還用紅色魚肉炸魚丸子,和雞肉、豬腰子、豬肚燴菜,成為荊州宴席名餚。盛筵之上,白色魚糕和紅色魚丸交相輝映,特別引人注目,激發人的食慾。要是能品嘗一次荊沙魚糕和魚丸,一定會使你終生難忘的。
魚糕因此在荊楚一帶廣為流傳,春秋戰國時開始成為楚宮庭頭道菜,直到清朝,仍是一道宮廷菜,據說乾隆嘗過荊沙魚糕後脫口而詠:食魚不見魚,可人百合糕。
後來魚糕越做越精美,人們用魚和肥膘肉做糕,再用豬肉、山藥等製成肉丸。肉丸墊底,魚糕放在上面,最後以肚片、腰片烹炒蓋帽,多菜共碗,俗稱「花糕」、 「雜燴丸子」,至今都是荊州一帶的紅白喜事宴席上的頭道菜。由此可見,荊沙魚糕已經超越了單純的飲食習慣而經過幾千年的積澱成為一種獨具特色的地方民俗文化。據有關報導「荊沙魚糕等上榜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早堂面:早堂面是沙市著名的傳統早點,已有百年歷史。關於早堂面的來歷,比較令人信服的說法是在1895年沙市開埠後,當地一麵館老闆根據這裡的碼頭工人因從事體力勞動喜歡吃油水厚重食物的特點,製作了這種油厚碼肥、湯鮮味美的麵條。由於碼頭工人多在凌晨時分到麵館吃麵後上工,故得此名。
早堂面的製作十分講究,麵館的老闆半夜就開始了忙活,用活鱔魚、老母雞、五花肉、豬大骨、鯽魚熬湯。為了防止魚刺混入湯中,鯽魚還用專用的布包包裹。先以武火煮沸,再以文火慢熬,那火紅的爐火舔著鍋底,鱔魚、老母雞在大鐵鍋裡翻滾。蒸氣升騰間,這些食物的精華被濃縮到一鍋乳白色的高湯裡。
將高湯放入煮熟的鹼水面,再放入用肉皮加七分肥的五花肉燉成的小碼子;然後是手撕的雞脯肉絲、切成薄片的精瘦豬肉、炸得酥香鬆脆的鱔魚骨頭等大碼子;最後還要撒上一把噴香的本地小蔥,才與已經等得迫不及待的食客們見面。
捧著這樣的一碗麵,看著勁道麵條在乳白的高湯下隱現,白嫩的雞肉和豬肉,焦黃的鱔魚,加上青翠的蔥花,無不在挑逗著你的胃。吃在嘴裡,麵條柔韌、爽滑。湯汁中有雞、魚、肉味,鮮而不膩。鱔魚的酥香,雞肉的鮮嫩,瘦肉的醇香匯聚,瞬間就徵服了你的味蕾。這個時候,你一定會嫉妒那些幸福的沙市人,因為他們的每一天都是從早堂面的美味裡開始的。
早堂面最大的特色就在於富含膠原蛋白和多種營養成份的高湯。先生吃碗早堂面,像喝紅牛不疲倦;女士吃上碗早堂面,賽過去趟美容院。早堂面不乏忠實的「粉絲」,為了搶得頭鍋的鮮湯,清晨5點多就有「早絲」們在福壽、西園等老字號麵館和幾家沒有名號卻名聲在外的麵館門前守候。等到七點以後,麵館前更是要排起長長的隊了。
荊州春卷:迎春應時的傳統小食品。源於晉代人們在立春之日相互饋食的"春盤"。唐、宋時食"春盤"之風更盛,杜甫曾在荊州留下"春日春盤細生菜"的詩句,蘇軾也曾有"青嵩黃韭試春盤"詩句。明、清以來,春盤便逐漸演變成"春卷"。春卷採用麵粉攤成薄皮,用豬肉、韭菜等作餡子,捲成筒狀,長二寸許,放入油鍋炸熟,色澤金黃,皮酥餡嫩,香氣誘人。
冬瓜鱉裙羹:是荊州古城歷史悠久的傳統名菜。鱉,又名甲魚,團魚。用甲魚的裙邊和冬瓜烹製的羹,叫「冬瓜鱉裙羹」,它歷來作為菜中上品。此菜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據《江陵縣誌》記載,北宋時期,宋仁宗召見江陵張景時問道:「卿在江陵有何貴?」張說:「兩岸綠楊遮虎渡,一灣芳草護龍洲」。仁宗又問:「所食何物?」張說:「新粟米炊魚子飯,嫩冬瓜煮鱉裙羹」。這說明,「冬瓜鱉裙羹」早在北宋時,已成為膾炙人口的名菜。如今荊州著名的「聚珍園菜館」仍按傳統烹調方法烹製,頗有特色。凡到荊州古城品嘗過此菜的人,都稱讚說:「荊州處處魚米香,佳餚要數鱉裙羹」;
龍鳳配:是古荊州的傳統名菜,以色豔,形美,質優,味佳而馳名。有千餘年歷史。此菜選用荊州特產大黃鱔與鳳頭雞配製而成,經過煮、滷、炸、溜等多種烹飪方法烹製而成,是荊州地區的傳統名菜。
相傳三國時期,孫權與劉備聯盟對抗曹軍,孫權依照周喻設下的妙計,將其妹妹孫尚香假許劉備為妻,孔明為了聯吳抗魏,則將計就計,成了這樁婚事。而東吳此舉,意欲逼索荊州,結果賠了夫人又折兵。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中,就有「吳國太佛寺看新郎,劉皇叔洞房續佳偶」這一有趣有故事。
「龍鳳配」源於東漢末年,劉備和孫夫人成親後返荊州,諸葛亮為了給主公接風,也是為了慶賀這一段「龍鳳呈祥」的佳話,便用了以鱔魚為龍,以雞喻鳳的形象手法,在劉備的接風宴席上擺出的第一道菜就是荊州廚師特製的"龍鳳配"。當時這道菜的造型也十分獨特:只見一條大黃鱔被做成龍形,蜿蜒於盤中,昂首垂須,鱗甲片片,腳踏祥雲,昂首張口,翹角垂須呈飛騰之狀;雞形如鳳立於龍旁,引頸展翅,羽毛絢麗,頭冠殷紅似翩翩起舞,有如龍飛鳳舞。劉備一見,心中大喜,讚不絕口,陪座人更誇荊州是「龍鳳之地,魚米之鄉」,劉備夫婦很是得意。從此「龍鳳配」一菜也就聲名遠揚,從而才有了這道千百年來一直流傳的名菜。在喜宴特別是婚宴上,「龍鳳配」必不可少,以象徵吉祥如意。
蓮藕排骨湯:「四處野鴨和菱藕,秋收滿帆稻穀香,人人都說天堂美,怎比我洪湖魚米鄉.。」這是電影「洪湖赤衛隊」中的插曲,荊州的洪湖是江漢平原上最大的淡水湖泊,位於荊州境內西南部。湖北荊州地區每到秋冬季節,無論是大酒店還是小飯館,都少不了烘藕湯這道菜,當地人說的「烘」實際上就是煨和燉的意思,荊州的蓮藕最有特色啦!
湖北人喜好喝湯是出了名的,逢年過節、家裡來了客人都會用砂鍋烘一罐湯,荊州有句俗話說:無湯不成席。記得去年一個朋友從廣州回來時對我們說,他在廣東喝不到像這裡的藕湯,荊州這邊的蓮藕燉出來香甜粉糯,是因為荊州的水土好,而廣東那裡的蓮藕根本就燉不爛,嚼在嘴裡嘎吱嘎吱的。荊州當地正宗的「蓮藕排骨湯」,是選上好的洪湖紅蓮藕,用土砂鍋在煤爐上經三個小時以上慢火煨熬,才能做出鮮醇的濃湯來。上好的蓮藕燉好後粉綿香甜,一口咬下去可拉出細細的長絲,經常喝蓮藕湯還有補心益脾,養顏活血的功效呢。寒冷的冬季來一碗「蓮藕排骨湯」,喝下去全身暖烘烘的。
排骨蓮藕湯既有藕的清甜又有排骨的香濃,是一款溫潤美味的湯。藕的營養價值很高,富含鐵、鈣等微量元素,植物蛋白質、維生素以及澱粉含量也很豐富,補益氣血。換季的時候許多人容易感冒,喝排骨蓮藕湯具有增強免疫力的功效,強身健身即可減少染病的機會。
千張扣肉:以肥瘦兼有的五花豬肉為原料,經煮炸,上紅糖色,切成薄片,以碗扣住蒸熟,由於肉片薄如紙,形如梭,片數多,故名千張扣肉,又名梳子肉。相傳此菜為唐宰相段文昌回江陵省親時,在傳統的梳子肉製法基礎上加以改進而成,並將其帶回長安供朋友品嘗,自此,此菜名揚八方。
做扣肉必須用肥瘦相間的帶皮五花肉。五花肉先切成約10—12公分寬、12-14公分長的大塊,在開水鍋裡煮至五成熟,再把肉放進炒好的京醬裡上色和煨,待調料的味道滲進去後,放在油裡炸一次,把肉裡的油炸出來一些,使肉肥而不膩,而且肉皮也筋道。炸過的肉皮起皺,很像老虎身上的皮,所以,扣肉也稱為「虎皮扣肉」。待肉冷卻後再切成薄片,要儘量的薄,刀工好的人可以把扣肉切得像紙一樣的薄,一塊10公分長的肉可以切成三十——四十多片,因此,扣肉還有一個別稱:「千層肉」。肉切好後將肉片朝下整齊地排放在碗中,上面再放上苲胡椒,(苲胡椒是沙市地方菜,是將新鮮辣椒剁碎和米粉子攪拌後放入荷葉壇裡,吃的時候炒好即可,有一種特殊的香味。在沒有苲胡椒的時候也可以用豆豉或南豐醃菜或梅乾菜或幹豆角代替),上籠屜蒸20分鐘即可。上桌的時候,把蒸好的扣肉倒扣在盤中,撒上蔥花,或在盤邊擺上用黃瓜、香菜做的盤飾,這樣,當色香味形具佳的扣肉端上桌的時候就會給人一種視覺、嗅覺、味覺上的強烈衝擊,使你不甘心停箸,而且下酒、佐飯具佳。
過去荊州人只有在宴席上才吃得到扣肉,現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不僅飯店、餐館裡有這道菜,就是普通百姓家也經常做。特別是逢年過節,荊州人的餐桌上絕對少不了這道菜
牛肉米粉:與早堂面一樣,喜歡味重品味重的荊州人一般會選擇牛肉米粉,酸辣的更是讓人一想就忍不住吞口水。沙市最有名氣的牛肉米粉館,只要是沙市人知道在黃家塘,聽他們工作人員說吧,他們的牛肉粉的高湯內加了20多種中藥和作料,還有牛骨頭,所以熬出來的湯那麼鮮,他們的牛肉碼也是經過精心滷製而成,用了18種作料,經過4個小時的滷製而成。
涼麵:涼麵的做功在以上所列的吃食中大概是最簡單的。既然簡單,那麼想要做好吃,就更屬不易。幾兩麵條,幾種配料,拌一拌,簡單的東西卻內有乾坤。看到這裡,你一定想問,荊州的涼麵,哪兒的好吃?
荊州最好吃的涼麵,不在五星級酒店,也不在快餐店,你要找的東西,就在那小街陋房裡。當然,別看一個「陋」字就讓您退避三舍,此「陋」非彼「陋」。《陋室銘》裡的陋室,因為人傑而不「陋」;而在解放路的那家小小店鋪,則因為美味的涼麵而不「陋」。
這裡的涼麵,要說有其獨特與眾之處,真的沒有。不過就是幾兩麵條再加上豆芽、海帶、西紅柿等配料而已,是尋常家裡的尋常做法。而它之所以優於眾「面」,則是因為味道的誘人。這家涼麵點已經經營七年有餘,誇張的講,算得上老字號了。老闆娘多年的配料技藝已練至「爐火純青」的地步,分分毫毫都清清楚楚,糖醋鹽油,各有各的標準,這就是」嫻熟「了。
炸醬麵: 也稱為雜醬面,由菜碼、炸醬拌麵條而成。將黃瓜、香椿、豆芽、青豆、黃豆切好或煮好,做成菜碼備用。然後做炸醬,將肉丁及蔥姜等放在油裡炒,再加入黃豆製作的黃醬或甜麵醬炸炒,即成炸醬。麵條煮熟後,撈出,燒上炸醬,拌以菜碼,即成炸醬麵。也有麵條撈出後用涼水浸洗再加炸醬、菜碼的,稱「過水麵」或者「涼麵」。
最好吃的炸醬麵,沙市人都知道,就在微波樓和玉橋,每天早上都是一條長龍排隊。
熱乾麵:沙市過早,乃至湖北過早都不能不提熱乾麵。熱乾麵講究武漢正宗,沙市風味。熱乾麵把快的特點發揚至極。過熱水,加甜醬或辣醬,撒蔥花就端給你,即時就吃。熱,不比冷麵包;幹,不同湯水面。無論是學生時代,還是白領階層,忙碌的人們總是選擇他。
米元子:(我們通常叫豆腐元子)主要是吃味,要味好,就要佐料全,有蝦米、紫菜等12種佐料,一碗米元子裡竟要放12種佐料,味道想不鮮不行。單說這蝦米就不簡單,要選擇2釐米長、當年新曬制並且曬得特別幹的蝦米,才能在發揮特殊鮮味的同時不被泡軟。不過,光味道好可不行,還要有嫩滑的米元子來配合。早點師傅說,要做出好的米元子,一定要特別細心,每道工序都不能馬虎。先選上好的新米做原料,再將米磨成細膩的米漿,加入增加粘稠度的輔助原料後,就該加熱了,米漿成了糊狀後,再做成一個個圓圓的米元子。
包面:有一種東西在北京叫餛飩,在上海叫雲吞,在成都叫抄手,在沙市,此物叫包面。薄薄的麵包上薄薄的陷,故曰其名。因為薄,入口即化,配合蝦米和紫菜的湯,何其爽。最好吃是大賽巷包面,因為面中透出紅肉,足見工藝細膩。
糯米包油條:簡直就是天才的發明,不讓漢堡,賽過熱狗。小作臺,方寸間,糯米飯、油條段、各種罐頭裡的海帶絲、鹹魚絲、蘿蔔絲、土豆絲、榨菜絲、牛肉絲、火腿腸……相輔相成,渾然天成。箇中滋味,也許只有寒冬臘月單手騎車上學的年輕學子們最懂了吧。
豆腐腦: 北方豆腐腦是打滷的,加韭菜花和辣椒油,味鹹。沙市豆腐腦白白淨淨,像面鏡子,加糖,味甜。兩者天壤之別,最似處應該就是都沾著油條吃了。不過沙市豆腐腦不僅只青睞油條一種,她包容了油香、油餅,餈粑、糯米基等這麼多的油炸貨。
發糕:它的原料很單——糯米。經過發酵、蒸熟、切割這樣一個不很複雜的製作過程後,它就成了小城一帶老幼皆宜的食品了。發糕的來歷與年代到今天早就是不可考了,只是大概有些光景了。我童年記憶中的零食也只有二三種而已,發糕便是其中重要的一種。發糕是糯米的本色,它的味道甜甜的,但卻一點不讓人膩,有一種自然的澱粉的甜味,所以不管是老翁、大人還是孩子都能一口氣吃上幾塊。過去的發糕表面有點粗糙,側面可以看見密密麻麻的小孔,使它格外的輕軟,因此口感就更加的好了。
汽水耙耙:就是白色麵糊糊一樣的東西往鍋上一糊,拿個竹片畫個圈,鍋蓋蓋上悶一會兒就好了,上面一層像發糕的味道,下面一層金黃金黃的,脆脆的,這個東西我從小學就開始吃,一直吃到高中畢業,讀大學好象就滿少見了,但是我太愛吃這個東西了。
三鮮豆皮:顧名思義,裡面必是有三鮮,而且有外皮。也就是有皮有餡的了。
這豆皮的皮是用綠豆、大米磨成漿再漿拌雞蛋,然後下鍋攤成麵皮(此時麵皮留在鍋中)。餡一般是用糯米、肉丁、豆乾和在一起(有的地方加入了更多的材料,自然身價就倍增了),然後包進攤好的那層麵皮之中,包的時候頗有點像疊衣服,再下油鍋煎至金黃(有的師傅會加一點豬油進去煎,味道就更香了)。
三鮮豆皮外焦而裡嫩,外有雞蛋的酥香,內有糯米的甜香,再混以肉丁和豆乾的鮮味,自然有種集各家之大香的感覺了,如果師傅最後還用豬油煎過,那就如同畫龍點睛之筆了,頓時所有的香味便升華到一個更高的層次。
歡喜坨:其它城市也有類似歡喜坨的麻團。可麻團腹中實,歡喜坨腹中空。沙市的歡喜坨剛出油時鼓鼓噹噹,吃在嘴裡就被壓得癟癟巴巴,化在嘴裡淡淡甜甜,就像做了次被迫的笑一樣。歡喜坨不僅美味,更是可愛啊。
鍋塊:本人的最愛,有點類似於新疆的饢,但沒有它的厚大,鍋塊只是薄薄的一層,會有甜/鹹口味自己選擇,還有包肉的,烤出來吃起來脆脆的像餅乾的感覺,那個滋味可叫美呀!
頂頂糕:用木籠蒸製而成的頂頂糕厚約三釐米,白白嫩嫩,形狀若小圓鏡,吃時,用竹籤穿起,蘸一點白糖、芝麻或其他作料,咬一口,綿軟香甜,既好看又好吃。從小就愛吃。
烤紅薯:每當秋季到來,荊州大街小巷就會出現一些騎三輪車售賣烤紅薯。在寒冷的秋冬,聽到時而飄來「烤紅薯」的叫賣聲,還真讓人不自覺地向外跑,買兩個熱乎乎的烤紅薯。香味兒順著牛皮紙袋口直衝鼻孔,讓人忍不住咬上一口。
油香:是以麵粉製成大似碗口的圓餅,油炸而成。麵粉中可略放糖,但以開水和面,揉至麵團出現韌性,再加工形成。由於它只放入植物油內煎炸,人們喜愛那煎炸的香味,就以「油香」名之。
麻辣燙:特別以沙市女人街的最出名。相信大家都很喜歡吃,雖然有時辣得我上氣不接下氣,但我還是挺愛吃的。
麻辣燙簡直就是一鍋亂燉,由N種菜組合而成,你點一些菜,再拿到一個大鍋裡煮一煮,就成了吃了這頓還想吃下一頓的麻辣燙,別看它做成這麼簡單,可吃起來的味道就不簡單了,很辣,但可不能光說它辣,可謂是辣中帶甜,甜中帶辣,辣得讓人回味無窮。
麻辣燙的菜可以說是多得不計其數,那我就大發慈悲,隨口給你說幾個吧。什麼火腿、豆棍、海帶、千張、年糕、白菜、土豆……要是經過這樣的一鍋亂燉,即使是無味的菜,那它也能與賓館的海鮮鮑魚媲美。不是我說,那些有錢的人真笨,幹嘛花那麼多的錢去吃海鮮鮑魚!直接找個地兒吃頓麻辣燙不就得了嗎?
雖然是麻辣燙,但不是越辣越好吃!吃的時候千萬別把辣子放的太多,否則後果自負。所謂不聽寶鐿言,吃虧在眼前呀!(指吃麻辣燙)要是放得太多,那就會把你嘴巴辣成香腸,把鼻子辣成漢堡,將頭髮辣成仙人掌。
打球累了,吃麻辣燙;肚子餓了,吃麻辣燙;作業寫完了,還是吃麻辣燙。麻辣燙仿佛有一種魔力,百吃不厭,總是那麼的可口,那麼的麻辣。
這就是荊州的麻辣燙,一種美味,一種生活,既經濟又實惠的麻辣燙。
鐵板燒:顧名思義,就是在鐵板上炒菜吃啦。一塊大大的鐵板,旁邊擺放著各種滷菜、魚、肉串、雞蛋、黃瓜、西紅柿、等等等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烤出來的魚,和家裡或餐館裡做的味道就是不一樣,其他的還有辣椒灌糯米、糯米藕,味道真不一般。
每天晚上如果你來到荊州城花臺,你就會看到民主街旁邊的一條小街上搭滿了各種各樣的棚子,都是擺宵夜攤子的,賣珍珠奶茶的,烤新疆羊肉串的,賣綠豆湯的,在這條小吃街的西側人行道上,整整齊齊擺滿了一排,都是鐵板燒。鐵板上燒烤的各種香味讓你不由讒涎欲滴,約上幾個好友,喝著冰啤酒,吃著適意的鐵板燒,看著街邊路過的養眼美眉,那個爽啊!
油烤土豆:六中對面春風巷裡有幾個小攤子專門賣這個的。做法很簡單些,就是將很小很嫩的土豆洗好,蒸熟之後,再加油鹽拌炒,油亮芳香,美觀可口。
打粑糖:就是用紅薯熬成的,小時候看到挑擔子收廢品的經常賣,可以用一些破舊物品換的,現在生活條件好了,直接用錢買了。但現在賣的很少了,偶爾在北京路上會碰到過個老人挑著賣。
糖炒板慄:秋天正是吃板慄的時節,滿街都是糖炒板慄的香味兒,尤其是紅門路車站門口和荊州城內花臺賣的居多。誘惑著讓人忍不住要停下來買上半斤,滾熱的盛在紙袋裡,捧在手心裡,那滋味有一種溫暖的感覺。
糯米餃: 嬌好的身材,外面裹上一層糖粉,外皮金黃而脆,裡面溫軟而香,我經常把糯米餃外面的糖粉抹了又抹,擦了又擦,只留下淡淡的甜,為的是去和糯米粉的清香。
八寶飯:就是臘八粥。臘八是佛教節日。相傳在中國的漢族地區,夏曆十二月初八日是釋迦牟尼的成道日,佛寺常於該日舉行誦經,並效法佛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傳說故事,取香谷及果實等造粥供佛,名臘八粥。最有名是荊州城聚珍園八寶飯。
方糕:糯米做的外皮,咬一口,甜甜糯糯的,豆沙餡甜得恰到好處,一點也不粘牙。說起方糕並非只是一種糕點,只是外皮都是糯米,但是裡面的餡料卻有很多種,芝麻、豆沙、棗泥、赤豆還有桂花,我尤愛桂花和豆沙的。
砂鍋米線:主要以湯、肉片、米線再加佐料做成,以細白、有韌性者為好。吃起來口感細膩,入口綿滑,嚼之筋骨十足,令人回味無窮。最好吃的砂鍋米線,沙市人都知道,就在大賽巷的砂鍋居。
湯包:顧名思義,是一種包子,但是裡面是有湯的,它和小籠包的區別在於,湯包比小籠包稍大,而且更注重湯的味道,有些湯包還做成用吸管來吸裡面的湯汁,餡味和皮味可能要稍好一些。
油燜大蝦:盛夏時節,傍晚時分,在大排檔裡大汗淋漓地喝啤酒、吃油燜大蝦,已成荊州一道飲食風景。
大連面:湖北荊州沙市流行的一種湯麵。以清晨供應為主,用鱔魚,母雞,豬肉及各種佐料烹製成的燥子,偶爾放些炸制的小豬肉丸子。並用雞、豬骨、鱔魚骨頭熬製原湯做成。麵條柔軟有韌性,鱔魚酥香,雞肉鮮嫩,瘦肉醇香,湯汁中有雞、魚、肉味。
米酒:一年四季均可飲用,特別在夏季因氣溫高,米易發酵,更是消渴解暑的家庭釀造物,深受老年人和兒童的喜愛,荊州過早有「米酒沉漿」,就是米酒中加入做湯圓的那種。
涼粉:使用涼粉草煎汁和以米漿煮熟,冷凍後成白色膠狀物,暑天可作解渴品,盛夏極受歡迎。荊州現在流行一種酸辣粉,紅門路車站對面中商百貨超市入口處有幾家專門賣的。
雞湯水餃:荊州沙市九九大排檔的特色,雞湯鮮美可當作湯菜,水餃浸泡著雞湯也是更加的好吃卻又可當作主食,二者兼得。而雞肉本身也是很不錯的,看著金黃的皮就可見一般,只是一沙鍋的雞湯水餃裡面只有個把塊是好吃的肉,裡頭還是骨頭居多。
小胡鴨:主要原材料為江漢平原湖區散養荊江土麻鴨,輔以30多種名貴中藥材精製而成,小胡鴨系列產品具有香醇、鮮美、香脆、不油膩的特點,享有「荊楚一絕」的美譽。分香辣、香酥、五香三大系列,香辣系列,味道豐富而均勻,香辣夠味,卻一點也不過頭,回味悠長,既能滿足喜辣者對味覺的刺激,又不傷胃、傷身體;五香和香酥系列,味道柔和飽滿,有嚼頭、有回味,滿足怕辣者的需求。
心存善念、相信自己的信念,我們都可以改變自己的人生!
有好的文章和想法可以回復、交流,公眾號只能PC操作如未及時回不是裝神(機器人),隔天會定期查閱並及時回復!謝謝!
喜歡我就加我吧!喜歡我就把我分享給你的好朋友吧!
若這裡不錯,就大方分享吧!
◆分享方法:點擊文章右上方的或分享圖標→分享到朋友圈(5.0版本可以再點擊收藏),讓更多的朋友一起學習成長!
溫馨提示:
如何添加「為您生活添色彩」官方微信:
【已經升級到微信5.0的朋友,使用的小技巧】——
1、如何一鍵關注「我」
當您閱讀這篇文章的時候,感覺這個平臺很好,想繼續關注,告訴您一個簡單的方法,就是直接點擊文章標題下面,日期後面那個灰色的帶有→的名字,比如:點擊灰色的「為您生活添色彩」就可以直接關注了,非常簡單輕鬆,趕快體驗體驗吧……
2、如何一鍵找到「我」
已經更新了微信5.0的朋友們,今天分享給大家一個小技巧——在眾多的公眾平臺上如何一鍵就能找到您要找到的感興趣的信息平臺。只是針對5.0的朋友啊……舉例如下:
比如您以後想第一時間不登錄微信就能看到您要看的信息,您可以這麼去做:
首先進入「為您生活添色彩」→點擊右上角→點擊右上角→點擊左下角的添加到桌面→以後直接在手機桌面上直接點擊該圖標就可以啦。就這麼簡單,現在就試試吧!
微信版本還沒有升級到5.0以上的朋友,請用以下方式添加:
◆方法一:點擊文章右上方的或分享圖標→查看官方帳號→關注
◆方法二:添加朋友→搜號→wnshtsc123→查找→→關注
即:「為您生活添色彩」 每個字拼音的第一個字母!!
◆方法三:添加朋友→查找公眾微信號→輸入:wnshtsc123→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