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
2020-10-1
農曆:八月十五
八月十五日中秋節
此日三秋恰半,故謂之「中秋」
此夜月色倍明於常時,又謂之「月夕」
月圓,家圓,人團圓
祝大家中秋節快樂,全家團圓
關於中秋節
農曆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間,故謂之中秋節。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徵,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節」。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等詩句,都是千古絕唱。吃月餅是節日的另一習俗,月餅象徵著團圓,月餅的製作從唐代以後越來越考究。蘇東坡有詩寫道:「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看來當時的月餅和現在已頗為相近了。
中秋怎麼過 話嘮武威大月餅
對於小編這樣的吃貨來說,已經吃了好多的月餅啦!各地月餅爭奇鬥豔 各出奇招。今天就請大家跟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咱們武威的月餅又是啥樣的。武威有句俗話說「五月端五穿出來,八月十五端出來」,其實端出來的就是武威中秋大月餅。武威月餅,具有數十層各色花紋,且十分漂亮,其最大特點是「大」。除大月餅外,還有小月餅和各種動物形狀的餅。這種做法流傳於武威三縣一區,以及武威周邊地區。相傳,古時為反抗壓迫,爭取自由,每逢中秋時節,走親串友,為攜帶書信方便,在月餅中夾帶紙條,以示通告,如今以示紀念。下雨天,小孩子常叫:「天爺天爺大大下,月餅蒸上車輪子大,小夥子吃上把房跳塌。」大的月餅,足有十來公斤,像小汽車輪子似的,每逢中秋節,女婿攜妻帶子去丈母娘家,大多左手提著大月餅,右手提著武威酒。
武威大月餅多次登錄央視,成為中國中秋文化重點關注的飲食文化。同時,作為一名武威人,我們更加驕傲大武威老祖宗遺留下這博大精深的武威飲食文化。為武威點讚!
同時在中秋佳節,也讓更多的人都了解我們大武威攢勁的飲食文化吧!並祝大家中秋節快樂,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在武威,中秋夜家家戶戶都要在自家桌子上擺上武威大月餅以及瓜果、美酒,慶祝佳節,慶賀豐收!下面,是武威大月餅在中秋節晚上常見的望月姿勢哦
來吧,國慶、中秋雙節來武威不僅賞月,還可以遊覽這詩意武威城,嘗嘗這武威地道的文化美食小吃,來一場歷史與人文、自然與生態、古典與現代共同交織的恢宏之旅。小編一一給您列出了菜單,請慢用啦。
武威作為古絲綢之路上的重鎮,可謂是能吃出江湖的城市,這裡有很多西北特色的美食..... 朋友們一起來看看。
特色菜
爆炒羊肉
武威人最常點的菜品之一。
沙蔥
沙蔥是沙生植物,因長得像小蔥,所以叫沙蔥。
鐵鍋羊肉
吃慣了燉羊肉、涮羊肉、燴羊肉,那麼,你吃過「鐵鍋羊肉」嗎?一口黑鐵鍋看著就很瓷實!
烤羊排
外焦裡嫩,口齒留香。
糟肉夾子
武威人逢年過節的必備美食!
雞肉墊卷子
雞肉不膩,卷子軟而不爛,透著濃濃的雞肉味,可以說是非常棒了!
藥膳羊脖
羊肉豐腴多汁,肥瘦適合,芬芳的味道讓人回味無窮。
醬牛肉
清水羊排
涼州菜鍋子
名優小吃
三套車
武威三套車是由行面、臘肉、老茯茶三者搭配而成。一氣呵成,如三匹並駕齊驅,大氣磅礴,凝聚精氣神為一體的馬車,三者缺一不可,緊密相連,故稱作三套車。
沙米涼粉
選用騰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野生沙米為原料,芳香撲鼻,令人口舌生津。
山藥米拌湯
在武威有著「要吃涼州飯,山藥米拌湯"的說法,山藥米拌湯系用涼州小米與洋芋(涼州多稱洋芋作"山藥")做成。
轉百刀
是尋常百姓家基本吃食之一。製作時將面反覆揉筋之後用麵杖擀成薄薄的園餅形,對摺後用刀沿麵餅邊緣斜切,邊切邊轉刀鋒,擀杖開合處,一坨坨圓圓的面張,一折一疊,變成了扇形,一手輕按面張,一手運刀如飛,沿著面的弧形過去,一排排色澤如玉的菱形麵條,就呈現在面前,這就是「兩頭尖尖肚兒圓的」「轉百刀」。
炒撥魚
軟溜溜的麵團,一根竹筷順碗沿一蹭、一旋,就撥出一條"魚",反覆多次,水沸"魚"亂遊。面出鍋和時令蔬菜翻炒,稱之為炒撥魚。
韭菜盒子
表皮金黃酥脆,餡心韭香脆嫩。
牛|羊肉香頭子
牛肉菜面
蘭州人的一天是從牛肉麵開始的,而武威人的一天是從牛肉菜面開始的,牛肉菜面其實就是對牛肉麵做了加工,加入了豆腐、涼粉!使一碗麵變得不再單調!
米湯油饊子
米湯味鹹色黃,入口綿細香甜。將炸好的油饊子撅成小段,泡入米湯中,再加少量白糖。尤其在炎熱的夏季,或醉酒後,食用米湯油饊子既可降低體溫,又可調解飲食口味。
油糕
麻腐包子
打滷面
黃粉
吃食是一種幸福,品味是一種情趣,每個城市都有不同的街景,不同的美食,不同的文化習俗,可是沒有你,似乎都一樣,親愛的朋友們,快快來威威打卡吧。
— END —
天馬行空 自在武威
武威歡迎您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