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吐槽的對象是引語。
多段文字連續引用,規範告訴我們,引號這樣用:
除末段有前後引號外,其他各段,都只加前引號。
這是一個簡單規定。但假如,連續多段引文內部,出現了嵌套現象,即引文內有引文,內層中又有變換字體的引語,再往裡還有引號,請問,引號怎麼用才合規而舒適?
這種看似極端的例子真真切切地出現了。
這是一部半口述(百分之八十)半敘述的散文集。這是最外層引號不能刪去的理由。
口述部分,再轉述他人的對話,對話中,深情引用了古今中外的詩篇,詩篇裡,間或出現一兩對引號。
現在的設計,是將詩篇改變了字體,退格排印;多段引文,只有首末兩段平分前後引號。
隱去真實內容,結構如下:
第三人視角敘述文字X段。
他說:「我來說一段往事(無後引號)
(無引號口述段落1至段落N-1)我父親說:'你還記得這一段話麼: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換字體)
你爺爺曾帶我去遊歷……'
(無引號口述段落N)
(第N+1段)他說:『這個問題我後面再回答你。』」
第三人視角敘述文字Y段。
試問,引號怎麼標合適?
以上嵌套,吾挪用麥太臺詞,稱它為「雞包紙包紙包紙」。麥太暈了,那裡頭真的有塊雞肉,上述口述與轉述,暈了卻沒有留下有營養的東西,還要格外小心別說錯了話,很鬱悶有沒有啊?
圖片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