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女婿,基本每個男人都要戴上這個標籤,但是說「倒插門女婿」則是女婿中的特殊群體。而且這個帽子是很多男人寧死也不願戴的。
但是,在中國清朝就有這麼一位牛人,做了倒插門女婿,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左宗棠。說起左宗棠大家都不陌生,晚清重臣,與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並稱「晚清中興四大名臣」, 被晚清掌權者慈禧所依賴。
就是這麼一個牛氣的人, 卻有著慘澹的經歷。左宗棠1812年生,1827年時他的母親死了,當時他才15歲;三年後,1830年他的父親又死了,這時他剛剛18歲。在成年與未成年的分界線上父母雙亡,剩下這個孤苦伶仃的他遊蕩在晚清世界。
除了在親情上的不幸,在仕途上也是很不幸。左宗棠少年聰穎,有大志向,5歲就開始讀書,他學習刻苦,1827年,他母親去世的那一年,長沙府試取得第二名。
他父親去世後的一年,1831年,他入湘水校經堂,在這年的考試中,7次名列第一。1832年,參加在省城長沙舉行的鄉試,因「搜遺」中第,但此後的6年中,3次赴京會試,均不及第。
有話說「人要是倒了黴,喝水都塞牙」,這放在左宗棠的身上有些合適,從15歲開始,一直到40歲,一個個災難來到他的生活,母親去世、父親去世、屢不及第。在仕途上不被青睞的左宗棠,在另外一個世界卻受到青睞。
18歲的左宗棠拜訪長沙的著名務實派官員和經世致用學者賀長齡時,賀長齡即「以國士見待」。賀長齡的弟弟賀熙齡,封疆大吏陶澍,名滿天下的林則徐,都和左宗棠關係甚厚。雖然考場給他關了一扇大門,但是牛掰的人際關係,給他開了另外一扇窗。
第一扇窗應該是婚姻,左宗棠父母雙亡,無人給他操辦婚事,他也沒那個錢財。雖然左宗棠成了孤兒,但是他的名聲不錯。當時湘潭有個姓周的財主,他有個女兒叫周詒端,和左宗棠一樣年齡。而且這妹子博通經史,長於吟詠,尤善古近體詩,也是個才女。
兩個人都是1812年生的,年齡相配,有眼光的周家,把左宗棠拉到了自家門下。其實周詒端和左宗棠命運差不多,她是父親早亡,比左宗棠好的是,她有個對她重教育的母親,家境比左宗棠好些。1832年,左宗棠入贅周家為婿。
他們結婚後,左宗棠就開始了三次在考試上屢試不爽的經歷。在這種情況下,左宗棠去考試的路費都是老婆家給的。但是周家並沒有因為左宗棠窮,不能賺錢,仕途考試又落榜而看不起他。反而,周詒端成為左宗棠的賢內助,左宗棠喜歡研究地理,他老婆就給他畫地圖,幫左宗棠成就偉業,成為他的賢內助、好知己。左宗棠大器晚成,但她一直無怨無悔,鼎力相助,夫妻感情甚篤。
第二扇窗就是仕途功名,1852年,40歲的左宗棠,在郭嵩燾等人的勸勉下,應湖南巡撫張亮基之聘出山,投身到了保衛大清江山的陣營,力戰太平天國軍隊,長沙首戰,使太平軍圍攻長沙三個月不下。從此,左宗棠一戰成名,他人生的轉折正式到來,各種功名擋都擋不住。
從參與平定太平天國開始,他創辦蘭州製造局、甘肅織呢總局 ,剿滅陝甘回亂 ,攻滅阿古柏政權,收復新疆。尤其收復新疆,當時晚清是個多事之秋,內憂外患,搞得慈禧一頭亂麻。若不是左宗棠堅持用武力解決,新疆怕是早就歸他國所有了。說服慈禧,與沙俄重議條約,自願請行率軍屯哈密,帶著棺材上戰場,把棺材從肅州運到哈密,以表示收復伊犁血戰到底的決心,為談判使者曾紀澤做武力後盾。
左宗棠的做法,使得沙俄在談判桌上終於讓步,雖然也籤了《中俄伊犁條約》和《陸路通商章程》的不平等條約,但中國收回了伊犁九城及特克斯一帶地方,左宗棠對這一條約表示滿意,說「中俄和議,伊犁全還,界務無損。領事只設嘉峪關、吐魯番兩處,此外均作罷論,則商務亦尚相安。吉林俄船撤還,松花江不許俄船來往。」
連曾國藩都說:論兵戰,吾不如左宗棠;為國盡忠,亦以季高為冠。國幸有左宗棠也。
還有一個與「雞」有關的典故和左宗棠扯上了關係:臺灣名菜「左宗棠雞」的發明人彭長貴,這道菜名是他假託左宗棠的名義。有一天,蔣經國晚上到彭長貴的彭園餐廳用餐,可已經到了打烊時間,高檔食材都用完了,只有雞腿可以用。彭長貴臨場發揮,把炸熟的去骨雞腿肉以辣椒、麻油、醬油、醋、蒜末、薑末拌炒均勻,做成一道新菜色。蔣經國吃後感覺味道極美,問他菜名,彭長貴隨機應變,說是清末湘軍名將左宗棠當年愛吃的一道炒雞塊,借用左宗棠之名為這道菜加分。於是此菜就稱「左宗棠雞」,並成為了彭園的招牌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