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到「殺人如麻」,你絕對想不到,戰績最「輝煌」的竟然是只「死蚊子」。
瘧疾(俗稱「打擺子」),是經按蚊叮咬或輸入帶瘧原蟲者的血液而感染瘧原蟲所引起的蟲媒傳染病」。
如今,全球每年仍有2-3億人感染瘧疾,導致近50萬人死亡。「小漁村」深圳也曾瘧疾成災,大亞灣核電站都被迫停工。為了消滅它,深圳人使出了各種「野路子」。2018年,深圳正式宣告成功消除了這一古老傳染病,打贏了一場「抗瘧」大戰。
全球每年有50萬人死於瘧疾
按蚊是「蚊蟲」界的三大吸血家族之一,外號「瘧蚊」,因為瘧疾這種急性傳染病,主要就是由它們叮咬傳播的。
瘧疾(俗稱「打擺子」),至少3000多年前就開始在我國「肆虐」。時至今日,全球每年仍有2-3億人感染瘧疾,導致近50萬人死亡,主要發生在非洲、東南亞等地區。
因此,在全世界最致命的動物排行榜中,小小的按蚊穩坐頭把交椅,是不折不扣的人類第一殺手。
2018年2月,一名中國女孩被公司派遣到非洲工作,在杜拜因感染瘧疾不幸去世。
據新聞報導,該女子最初只是感覺身體不適,頭痛發燒,以為是感冒。6天後,病情加重,昏迷不醒,送去當地醫院,被查出已是嚴重腦型瘧,最終不治身亡。
「小漁村」深圳也曾瘧疾成災,大亞灣核電站都被迫停工
「六月穀子滿,北寒鬼上床。十人九個瘧,無人送藥湯。」
這是50年代廣東的一首民謠,足以形容當時瘧疾的猖獗。
解放初期,寶安縣(深圳市的前身)瘧疾流行嚴重,1954年的發病率達到歷史最高點(7602.8/10萬),全縣共發現1.4萬多例瘧疾,平均每100個人就有8人中招。
到了80年代初,深圳的「蚊災」更加泛濫。
「當時晚上隨手一抓,就能抓到三五隻蚊子,現在的國貿周邊,當時是一大片西洋菜地,每天在那裡撈出的孑孓(蚊子的幼蟲)就有5斤多。」原深圳市防疫站(深圳市疾控中心前身)醫師鍾健明(82歲)說。
當時,以基建工程兵為代表的百萬建設大軍正進駐深圳,妥妥地撞在了蚊子們的「槍口」上。
1983年,深圳的瘧疾發病人數佔了當時廣東省大陸(不含海南)的60%,1984年全年發病總數高達7427例,比1979年的7例增加了一千多倍,而且病例主要分布在生產建設較快的特區管理線兩側。
正在建設的大亞灣核電站也暴發了瘧疾疫情。當時核電站的1號反應堆剛啟動土建,黑龍江工人來了以後就感染上了,大部分都趴下了,全是「打擺子」,整個工程也被迫「趴窩」。
為了滅掉他,深圳人的路子有多野?
深圳瘧情嚴峻,從國家到地方都很「著急」——
國家衛生部於1984年向全國通報了深圳的瘧疾暴發情況,要求迅速採取措施控制疫情發展;
一河之隔的香港衛生當局也「慌」了,多次來函詢問疫情的動態。
然而,當時深圳全市只有20個懂「抗瘧」的人(3名分管寄生蟲的專業人員+17名基層防疫醫生),他們要管的地方卻有2000多平方公裡辣麼大!
但我們是深圳人啊!三天就能蓋一層樓,這小小的蚊子怕啥?
只要路子野,誰都不敢惹!
1、「要特區,不要疫區!」
面對瘧疾暴發,深圳市政府緊急應對,召開瘧疾防控工作會議,喊出「要特區,不要疫區」的口號,立下了「一年控制,三年基本消滅瘧疾」的「軍令狀」。
《關於外來民工的瘧疾防治工作管理規定》等一系列文件迅速出臺……
建築、農副業、公安、勞動、旅遊、衛生、園林、財政、街道等部門,全都動了起來,聯手「抗瘧」!
2、露出雪白的大腿:有種來咬我啊!
瘧疾是由蚊蟲傳播,所以,第一步必須搞清楚「兇手」(媒介)究竟是哪些蚊子,這在專業上叫蚊媒鑑定。
當時的深圳還到處都是荒坡野嶺,如今福田的CBD也只是一大片農田,成群結隊出沒的蚊子「個頭大,毒性大,本領大」。
怎麼抓住它們呢?
蚊子找吃的不是用眼,而是靠「捕捉」人呼出的二氧化碳、散發的汗和熱量。沒錯,「人味兒」才是它們的至愛。
「為了抓蚊子鑑定,我們這些工作人員要到牛房、人房去捕蚊,我們捕蚊是怎麼樣呢?要把腿腳拉起來,穿著短褲,還要把上衣脫掉,然後兩個人,一個人抓著吸蚊管,一個人給蚊來咬,用雪白的人體來誘蚊。」原深圳市衛生防疫站副主任醫師郭鍟安回憶。
進牛房捕蚊子,那更叫一個慘!
「我們進到牛房去抓蚊子,一呼吸就把幹牛糞、塵土,都吸到嘴巴裡面,也經常吸到髒東西,有時候蚊子也吸到嘴裡,又腥又臭。」原深圳市衛生防疫站副主任醫師張小嵐說。
這些簡單粗暴的方法,暴露風險極高,所以有些工作人員也不幸感染了瘧疾。
通宵捕蚊回來,他們還不能回家睡覺,第二天一早還得「趁熱打鐵」,解剖蚊子,把蚊子放在解剖鏡下面,把唾液腺和胃拉出來,然後染色,看看裡面有沒有瘧原蟲子孢子(蚊子是在咬人時,把攜帶的瘧原蟲傳給人,再導致人體感染)。
經過多年的蹲點和風餐露宿的調查,他們終於基本摸清:在深圳地區傳播瘧疾的,主要是這四種按蚊——嗜人按蚊、中華按蚊、微小按蚊、日月潭按蚊。
3、「我被民工一棍打斷兩條肋骨」
抓蚊子的同時,衛生防疫工作者還要深入疫區做調查,給鄉親居民抽血體檢,發放預防藥品,噴灑驅蚊藥物,用殺蟲劑浸泡每家每戶的蚊帳……
「當時條件很差,下鄉調查,都是騎單車、走山路,單位只有兩輛摩託車,單車也不多,也就是四五輛。」深圳市福田區疾控中心主治醫師莊厚雄回憶。衛生防疫人員要挨家挨戶走工棚、穿農舍、上魚排,但有些民眾不理解,常常拒不開門。
「當時有一個民工,拿了一個很粗的棍,直接打過來,我左邊兩根肋骨都被打斷了。「鍾健明說。
為了打開每一扇門,工作人員想盡辦法,白話、潮州話、湛江話、客家話輪流上,鄉民終於被打動,主動開門接受採血檢查。
1984年-1989年間,深圳衛生防疫人員用菊酯類殺蟲劑浸泡了70多萬頂蚊帳,為110多萬人帶來防護。
1980-1989年,他們噴灑了554.17萬平方米室內面積,保護了47.3萬人。
」野路子「好使!猖狂的瘧疾」絕跡「了
隨著各方努力以及衛生條件改善,「抗瘧」前線捷報頻傳,深圳取得節節勝利!
1994年開始,深圳的瘧疾發病率持續下降
1997年,發病率下降至1/萬以下,為建市後的首次,達到國家基本消除瘧疾的標準
2003年開始,發病率下降至1/10萬以下
2009年8月,深圳龍崗的平湖街道報告了全市最後一例本地瘧疾病例
2010年-2018年,深圳已連續9年沒有本地瘧疾病例報告
2018年,深圳高分通過廣東省消除瘧疾考核的驗收,正式宣告成功消除了這一古老傳染病
1999年,一直衝在「抗瘧」最前線的寄生蟲病防制科也退出了歷史舞臺。
深圳市疾控中心主任醫師高世同說:「這以後的工作分為兩塊走,一方面是做現場工作,另外一塊就是搞科學研究。」
經過了前後幾年的研究,深圳的瘧疾診斷研究先後獲得廣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深圳市科技進步二等獎,瘧疾疫苗的研究也獲得深圳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成功消除瘧疾,這是深圳公共衛生領域裡程碑式的大事!
深圳報告了6例輸入瘧疾
如今的深圳人歲月靜好,但非洲、東南亞很多老百姓仍在「負重前行」,當地的瘧疾一直處於高發態勢。
全球每年仍有2-3億人感染瘧疾,導致近50萬人死亡。中國人前往這些疫區,一不小心就可能惹病上身,並帶回中國。
深圳市疾控中心統計,2019年1-4月,深圳就報告了6例惡性瘧病例,全部為境外輸入性病例,主要來自非洲的瘧疾高發疫區。
深圳是全國最大的口岸城市,一天最多曾有100.5萬人次出入境,瘧疾經口岸輸入並引起深圳本地暴發流行的風險依然存在,瘧疾防治工作一刻也不能放鬆。
「雖然30年前我們取得了』抗瘧』戰鬥的勝利,現在又提前完成了消除瘧疾的目標,但我們要清醒地看到,我們仍然面臨輸入病例的防控任務,要繼續完善疫情報告網絡,加強蚊媒防治工作,真正實現長期、穩定消除瘧疾。」深圳市衛生健康委主任羅樂宣說。
健康知多點:
出國遊要怎麼「防身」?
1、出國前先「備點貨」
前往非洲、東南亞瘧疾高度流行的國家或地區(包括肯亞、奈及利亞、莫三比克、剛果金等),最好提前配備一定的瘧疾防治藥物(包括複方青蒿素片、哌喹片、氯喹、伯氨喹等)。
2、去到那要「全副武裝」
如穿長袖衣服、塗抹防蚊油、睡覺時安放蚊帳。在蚊蟲滋生繁殖旺盛季節,可採用滅蚊藥水對居住地進行噴灑,或對蚊帳進行處理。
3、一旦發熱,趕緊確認是否中了瘧疾
在瘧疾流行區生活期間或者離開後3個月內,如果出現發熱症狀,應高度懷疑瘧疾,須立即就醫,並主動告知醫生疫區旅行史。
4、回國後再「搜」一次身
從瘧疾流行區回國的人,最好去醫療機構做一次瘧疾排查,防患於未然。
【記者】向雨航
【通訊員】馬起山
【圖/視頻】深圳市疾控中心
【作者】 向雨航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南方號~深圳市~深圳自營號~健康情報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