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舉個例子,在法國,巴黎醫科大學的阿魯夫勒· 德託· 馬提斯教授,在他的醫學報告中講過一個故事。有一次,教授給一個4歲的名叫歐蒂魯的女孩進行治療,她患有很嚴重的自閉症,總是緘口不言,對別人說的話根本不聽。在治療了一個月左右的時候,教授改用英語對她講話,她的自閉症竟治癒了。原因是母親在懷孕的時候是在一家英國公司工作的,周圍的同事都說英語,孩子是在英語環境下孕育的。等到孩子出生以後,媽媽的生活環境變成了法語的環境,所以孩子又學會了法文。
通過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知道,胎兒在母體內就已經開始學習外語了。《吸收性的心智》中說:「生命中最重要的時期,並非大學念書的階段,而是人生的最早期,從出生到六歲,因為它是智力形成的最重要時期。」既然是智力形成的最重要時期,那就可以學習外語了。而且蒙臺梭利也說:「只有七歲以內的兒童可以同時學習幾門語言,並且能夠接受各種腔調和發音方式。」
由此可知,從孕期到幼兒園階段,是學習英語的最佳時期,但是要注意,這個階段的學習,主要是以聽為主,聽者,聰也。視者,明也。合稱聰明。聽的方法也非常簡單,就是用播放器24小時不停的播放,這是給孩子營造一個英語的環境,孩子在這種英語的環境中慢慢長大,英語自然而然的也就學會了,就像在美國,3歲的孩子就能區別單數和複數,就是因為美國的孩子生活在英語的環境中,這在教育學上,稱之為「境教」,也就是環境的教育。
假如過了6歲,才開始學習英語,按照《禮記》上的話講,就是「時過然後學,則勤苦而難成。」時機一旦錯過,就算你用九牛二虎之力,很勤苦的學習英語,也很難學好英語了,美國曾做過一項研究,對全球多國語言劃分為4個難度等級。英語被評為最簡單的語言,僅需575-600小時(約半年)就能做到順暢溝通!中文的難度級別反而是最高的,差不多是英語學習時間的4倍。然而在40個長期舉辦雅思考試的國家中,連續十幾年,中國學生的英語考試,排名都是倒數第三、第四,最好成績倒數第七,低於柬埔寨、尼泊爾等小國。
我們都知道中國學生是全世界最勤奮的學生,中國的家長是全世界最重視教育的家長,可是最勤奮的中國學生,卻學不會最簡單的英語,原因在於,中國的家長很多不知道教育的時機,錯過了最佳的學習英語的時機。因此7歲以後的勤奮,也無法彌補這一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