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馬寺景區位於昔陽縣城西南15公裡處的石馬村,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級旅遊景區,景區總面積4.45平方公裡。
說起山西省大同市的雲岡石窟,無人不知,它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遺產、國家5A級旅遊景區。而卻很少有人知道,在山西省晉中市的昔陽縣,也有一處珍貴的宗教建築群,它的名字就叫昔陽石馬寺,它可以說是價值連城。
石馬寺景區位於昔陽縣城西南15公裡處的石馬村,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級旅遊景區,景區總面積4.45平方公裡。
景區內的核心就是石馬寺,該寺是一座將石窟造像與寺廟殿堂融為一體的宗教建築群,最早叫落鷹寺,北魏石窟建成後,取名石佛寺,到唐朝傳說李世民賜石馬一對,易名石馬寺。
石馬寺內的石窟始建於北魏永熙三年(公元534年),先後歷經北魏、北齊、隋、唐、宋等朝代的開鑿,石刻摩崖造像1500多尊,薈萃了長達600年的佛教雕刻藝術精華,距今已有1480多年的歷史。
石馬寺石窟與雲岡石窟,龍門石窟有異曲同工之妙,被譽為我國石窟藝術的「小家碧玉」。
石馬寺景區以「一寺、一河、兩山、建設一村、六館、八景」為載體,以佛道文化為特色,建成石馬文化區、宗教朝聖區、避暑休閒區、戶外越野區等四大旅遊功能區,是宗教文化朝拜的旅遊聖地。
關於昔陽石馬寺,相信知道的人還不多,出生於山西昔陽,南陽作家群代表人物、著名作家二月河就對有過描寫。
二月河的《昔陽石馬寺》這樣描寫:南陽有座香嚴寺,洛陽有座白馬寺,昔陽有座石馬寺。我生在昔陽、幼居洛陽、老蟄南陽,「三陽」是我一生最為縈懷的三處地方,且有這麼三處要緊寺院。
二月河說,白馬寺是天下祖庭,是漢明帝夜夢西方聖人,醒來下令建的華夏第一座寺,這是頂尖級的文化引進了。香嚴寺是唐天寶之亂後唐宣宗的避難之地——他在裡頭躲了七年,而昔陽的石馬寺遭冷落,大約因為它離樞紐城市遠了些吧。
二月河的文章稱,這是依山借勢、層層砌殿建起來的,這寺其實是用殿宇將北魏石窟包裹了起來。很快就要進駐僧侶,擇日開光。有位叫李志恆的企業家挖煤掙了錢,與昔陽縣政府合作,把廢了幾十年的斷垣殘殿收拾成這般模樣。不算很大,但極闊朗明媚、大方瀟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