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流傳著一句話:有錢人才敢在國內遊,窮的都出國了。
為什麼這麼講,因為國內五花八門的旅遊目的地,大多有點「坑」。
前有青島38元一隻的高價大蝦,後有東北雪鄉的宰客事件。哪怕運氣很好沒碰到這些無良商家,明碼標價、動輒數百的景區門票也會讓很多人心疼自己的錢包,並由此發出一句感嘆:
中國的景區門票,為什麼這麼貴!
臃腫的門票
中國景區的門票價格真的高嗎?這裡需要先打一個問號。
中國社會科學院旅遊研究中心公布的《我國5A級景區門票價格分析與國際比較(2015)》專題報告顯示,5A級景區中,四成景區的門票價格低於100元,約一半的景區門票價格設置在100-200元,還有16家被統計景區的門票在200元以上。
看上去不算非常便宜,但似乎也能夠接受。然而,景區門票真正令人詬病的原因,不在它的價格本身,而在於它在售賣上的「臃腫性」。
比如,有些景區會實行一票制,將幾個相對獨立的景點打包在一起售賣,遊客即使只想參觀單個景點,也只能買到包含了幾個景點的「套票」。
今年5月被媒體曝光的江西井岡山景區,就將21個景點合在一起,統一以190元(旺季)的價格售賣,而不管這些景點之間隔得有多遠。
此外,在大部分以自然景觀為主題的景區中,支付了門票僅僅意味著獲得了出入景區的基礎權利,索道、觀光車等與遊玩體驗緊密相關的項目均需付費,且價格不菲。
2018年08月,華山西線西峰索道乘車區擠滿了等待乘車上山遊覽的旅客。 / 視覺中國
以華山為例,門票標價為180元,但若是遊覽西峰,加上往返車與索道則需要540元。
這讓很多家庭出行或接待朋友的遊客感到壓力很大,因為每一份項目看上去都收得合情合理,但累加上去,總給人一種「不該收這麼多錢」的感覺。
臃腫的售賣設計也讓學生、老人、軍人等優待群體本應享受到的福利名不符實。
因為相關規定的優惠政策僅限定了景區所售賣的門票,因此很多景區便會「狡猾」地在保證基礎門票價格並不高的前提下,大幅調高車費、船費、索道費等綁定項目的價格,最終的結果依然是景區取得了最大化的利益。
來自各省5A級景區平均票價的數據顯示,管理嚴格、資金充裕的北京景區平均票價僅29元,為全國最低;以張家界等著名景區領銜的湖南景區均價達到169元,相當於2017年全國月人均可支配收入的7.8%。
作為對比,法國、美國等知名景區門票價格在當地居民月收入的佔比基本低於1%,印度泰姬陵的門票價格甚至只有當地月收入的0.3%。
由此可見,僅從平均收入來看,中國景區的門票價格,的確是偏高的。
落後的「門票經濟」
票價偏高,遊客叫苦不迭,景區也覺得委屈。因為對後者而言,一個很關鍵的問題在於,他們不知道還可以怎樣賺錢。這就是業內人常說的尚處於「門票經濟」的階段。
《2017年中國旅遊景區發展報告》顯示,在較長一段時間裡,門票都是中國景區收入的絕對大頭。
近幾年,儘管餐飲、住宿等項目強勢崛起,但一般只是在全國知名的大型景區中開展得較為成功,大量尚在發展中的4A/5A級景區並無能力去吸引足夠多的遊客購買他們提供的餐飲/住宿服務,更不用提演藝、文創等需要專業包裝才能實現的盈利點。
許多景區所在的縣城和城市,接待能力嚴重不足,住宿條件差不說,飯菜水準也不太高。
而且旅遊過多處就可以發現,中國景區這麼多,賣的東西卻是大同小異,做工和設計更是十分粗糙,讓人完全沒有購買慾望。
一邊是收入的單一性,一邊是投資方的步步緊逼。
要知道,4A/5A景區的評選並不是只要有景色就好,而是強調基礎設施的完善性——要有齊備的停車場、廁所、導覽標誌,要有會外語的導遊團隊等等,這些設施的背後都需要錢。
在國內大量景區都由地方政府轉交旅遊開發商承辦的情況下,從門票上首先牟利自然變成了天經地義的事。
可是,景區即使交由民營資本管理,但它仍然是地方政府眼中重要的土地資源,因此它需要承擔起幫助地方財政增收的艱巨責任。
以四川的峨眉山為例,公開資料顯示,2011年峨眉山的門票收入為32931萬元,其中除去五千多萬元的景區維護費和一億元的管理費用,有約1.6億元的收入上繳了財政。
由此可見,在「門票經濟」的大背景下,景區門票所承擔的作用,並不僅僅是幫大家維護美麗景色那麼簡單。
降低票價,然後呢?
是否倚重門票作為景區最重要的收入來源,是解決高價門票問題的基礎條件。更重要的是,高票價提高不了大家前來旅遊的興趣。在這一點上,很多景區都吃過苦頭。
比如2013年4月,湖南鳳凰古城嘗試捆綁售票,遊客需要購買148元的門票才能進入古城。政策一出,同年的遊客數量便開始明顯下降,門票收入雖然增加了,但城內商戶的收入卻大大減少。
三年後,鳳凰古城取消了強制性的統一售票,改為個別景點單獨付費的政策,從而迎來了新一輪的遊客高峰,全景區收入也在逐年提高。
6月28日,國家發改委發布了降低重點國有景區門票價格的指導意見,試圖直接靠行政命令的方式督促各景區對收入結構進行調整,讓「門票經濟」成為過去。
通過整理近百個已經降價的門票信息可以發現,許多知名景區的確給予了積極響應,江蘇沐春園等地甚至直接取消了門票,轉型為免費景區。
然而,票面上的價格即使降下來了,對於景區而言,收入又成了問題。
如果不能解決好與旅遊運營商、地方政府等方面的利益糾葛,這一降價最終只會變成名義上的降價,在觀光車、索道等捆綁項目上的漲價還會愈演愈烈。
其實,景區怎麼收費,最重要的一點取決於景區的質量,也就是遊客覺得這張門票錢,花的值不值。
如果一個景區風景優美、設施完善、管理科學,收200元大家也可以接受。隨便圈一個水溝、山頭就開始攬客的地方,哪怕只收30元,遊客也會覺得自己被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