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疫情「指數增長」,會從貧民窟「堰塞湖」外溢嗎?

2020-12-24 手機鳳凰網

文 |《瞭望》新聞周刊駐孟買記者 張興軍

印度衛生部通報,截至19日上午,印度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升至2767274例,治癒出院2037807例,死亡52889例。在過去24小時內,印度新增確診病例64531例,連續21天日增超5萬例。新增死亡病例1092例,累計死亡52889例。

印度疫情加速暴發,呈指數級快速增長。回顧疫情發展時間線,2020年1月30日印度出現首例新冠確診病例,至7月17日累計確診數突破100萬例,用時5個半月;而從100萬例增至8月7日累計確診數突破200萬例,僅用了不到1個月。

鑑於其龐大的人口基數、複雜的經濟民生環境,在疫情拐點遠未到來之前,印度抗疫進程將面臨諸多挑戰。

▲ 8月3日,一名女子在印度孟買將彩繩系在醫護人員的手腕上。當日是印度的傳統節 日「保護繩節」

貧民窟:不靠譜的群體免疫

因為居住人口密集、衛生條件堪憂,印度貧民窟的疫情一直受到各方關注。

 儘管目前印度經濟中心孟買市輕症和無症狀新冠病例有所減少,尤其是來自貧民窟的病例數顯著下降,但貧民窟的抗疫形勢難言樂觀。

孟買市政府7月28日發布的一項調查顯示,在該市接受血清檢測的貧民窟人口樣本中,57%的受試者攜帶新冠病毒抗體。相比之下,在貧民窟以外的受試者中,這一比例僅有16%。

調查組專家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上述結果表明,在貧民窟存在著大量的無症狀感染。還有專家認為,當60%左右的人群攜帶有新冠病毒抗體後,可以認定群體免疫已經發生。

事實上,上述形成群體免疫結論的樣本量太小,據悉,相關血清調查共有6936名市民參與。而按照2011年的人口普查數據,印度城市人口平均每6人中便有1人生活在貧民窟,總計達6400萬左右。以擁有約2000萬人口的孟買為例,其貧民窟人口佔比高達42%,位居全國各大城市之首。

即使局部地區群體免疫確實發生,但貧民窟內57%的抗體陽性率與非貧民窟16%的抗體陽性率落差明顯,如何防範疫情從貧民窟「堰塞湖」外溢,仍是相當大的考驗。

群體免疫策略是否適用印度全國也存在較大爭議。早在今年5月初,美國《外交政策》雜誌就刊文指出,22%的年齡在20歲至44歲之間的印度人患有高血壓,15歲到44歲之間的有4%的人患有二型糖尿病,印度全國210萬愛滋病患者中,有83%的年齡在15歲到45歲之間。文章表示,那些認為印度「年輕人多、抵抗力強」的看法並不可靠,而試圖以此為依據建議印度推行群體免疫做法相當危險。

農村:疫情加速新「增長點」

印度3月份開始實行全國封鎖以後,成千上萬的農民工一夜之間失去工作。這些曾經以清潔工、外賣員、司機和餐館服務員等臨時工作討生計的人,蜂擁到火車站、汽車站,乃至徒步踏上漫漫返鄉之旅。

批評人士指出,印度突然而至的封鎖政策導致大批農民工無序返鄉,使疫情擴散向農村。

一份來自印度國家轉型委員會的報告顯示,自4月15日至6月下旬,在印度112個最貧困的農村地區中,出現疫情的地區已從34個擴大到98個,在此期間新增的病例中有2250例都來自這些地區。

拉賈斯坦邦衛生官員表示,2020年5月以來110多萬民工從孟買、浦那等城市返鄉,導致全邦33個農村地區都受到了影響,「他們從疫情高發區回到各自所在的農村,導致疫情在拉賈斯坦的村莊傳播開來。」

媒體援引印度政府內部估計指出,比哈爾邦、阿薩姆邦、賈坎德邦、奧裡薩邦和北方邦接收的返鄉勞工數量最多,而在5月底至6月初的時間段內,也正是這些地區新增病例增速最大,返鄉人數幾乎與疫情蔓延速度成正比。

相比於13億人口基數,目前印度全國的確診病例仍顯偏低。隨著檢測量的增加,尤其是疫情向農村以及小城鎮蔓延,未來確診人數還將顯著增長。

復工復產:在抗疫與重啟經濟間「走鋼絲」

8月6日,印度央行宣布維持此前4%的基準利率不變。央行行長達斯表示,印度經濟正從此前4、5月份的低點開始回升,但新增疫情導致新的封鎖。據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判斷,受供應鏈受阻、內需不振等多重因素影響,預計2020~2021財年印度GDP增速很可能為負。

從3月22日開始實行試探性封鎖至今,印度舉國封鎖抗疫先後經過多個階段。從5月份起,為兼顧抗疫和經濟發展,印度逐步有限度解封。但因為遭遇疫情反彈,在班加羅爾、浦那等城市,以及比哈爾邦、泰米爾納德邦等地區,都出現了解封後再次延長封鎖的情況。

一家駐印中企負責人告訴《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孟買及其所在的馬哈拉施特拉邦是印度疫情重災區。然而按照當地政府要求,基建行業事實上從4月底開始即逐步復工,前陣子別國公司負責的標段發生了幾十名工人聚集性感染事件,但整個項目並沒有被叫停,可見地方政府重啟經濟之迫切。

疫情暴發前印度經濟已呈下行趨勢,遭受疫情重創後眾多國際機構紛紛調低對其未來經濟預期,為此莫迪政府不得不選擇抗擊疫情與刺激經濟「兩手抓」。隨著抗疫戰線拉長,如何在經濟重啟與控制疫情間「走鋼絲」,將是印度面臨的重要挑戰。

印度金德爾全球大學印中研究中心主任張文娟認為,由於發展階段和產業結構的特殊性,持續封鎖抗疫給經濟帶來很多印度獨有的壓力。

首先,印度有眾多病例集中在經濟發達的大城市,諸如新德裡、孟買和金奈等,這給政府平衡復工復產與控制疫情帶來很大難度。

其次,按國際標準測算,印度有近3億人沒有脫貧,封鎖抗疫除了帶來失業率增加外,還可能直接導致一些窮人面臨感染病毒而死和飢餓而死的雙重危險。

第三,印度產業結構以服務業為主,相關數據顯示2019~2020財年其服務領域和工業領域對GDP的貢獻率分別為55.3%和29.6%,這讓印度經濟在疫情衝擊下顯得更為脆弱。

針對印度政府宣稱封鎖措施有效控制了疫情蔓延的說法,全印醫學科學學院社區醫學助理教授卡皮爾·雅達夫公開表示質疑。他說:「作為一項公共衛生措施,我不認為封鎖(在印度)有多大影響,它只是延緩了病毒的傳播。」他同時指出,到目前為止,在有記錄的新冠病例外,可能還漏掉了許多無症狀感染者,「這是很嚴重的低估。」

印度前財政部長奇丹巴拉姆7月底更是公開發聲,指責莫迪政府的抗疫策略「徹底失敗」。他表示,即使現在的增長速度保持不變,到8月末印度確診病例也將超過300萬例,到9月底這一數據將增至550萬例,「屆時印度將成為全球確診病例最多的國家。」LW

總監製:陳良傑

監製:夏宇

相關焦點

  • 國際觀察|印度疫情很嚴重,這三個問題最麻煩
    分析人士指出,印度從1月底報告首例確診病例至7月17日累計確診病例突破100萬例花了5個半月,但從100萬例到8月7日突破200萬例僅用了3周,印度疫情已由溫和暴發變為「指數級增長」。城市貧民窟感染率高、疫情向廣大農村地區蔓延、疫情防控和維持經濟難以平衡是印度當前抗疫面臨的三大突出難題。
  • 印度最大貧民窟疫情化險為夷,真相是什麼?
    印度是一個貧窮落後的國家,擁有亞洲最大的貧民窟,但是面對今年的疫情,印度貧民窟似乎並沒有出現不可收拾的狀況,這是為什麼呢? 正是因為印度當局的這些有效措施,印度貧民窟才沒有出現大面積的傳染。這也充分說明,印度在面對疫情時,並沒有對窮人們不管不顧。印度也並非大家記憶中那個只會奇葩的國家。
  • 貧民窟恐成疫情「定時炸彈」,為何印度難解決貧民窟問題
    達拉維貧民窟對此,印度政府決定延長封鎖令的期限,而且從4月11日開始,印度政府派出150名醫生前往該地區對達拉維貧民窟進行體溫排查。為了應對人均病床數量低、薄弱的醫療資源不堪重負的情況,印度政府將兩萬節火車車廂改造成隔離病房,並部署在印度的疫情重災區以應對疫情。
  • 印度最大貧民窟疫情轉危為安,真相是什麼?
    從上世紀90年代起,印度政府多次提出重建塔拉維貧民窟的計劃,但由於居民數量過多而拖延至今。當貧民窟遭遇新冠疫情塔拉維貧民窟面積不到5平方公裡,還不到北京奧林匹克公園一半面積,人口密度高達28萬人每平方公裡,約為紐約的30倍。
  • 疫情防控最大隱患?記者實地探訪印度最大貧民窟:用流動自來水洗手...
    自3月底以來,印度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出現了較快增長,其中,位於孟買的印度最大貧民窟——塔拉維貧民窟的疫情尤為令人擔憂。由於貧民窟人口密度大、清潔設施匱乏、人員行動軌跡難以追蹤,這裡被當地媒體稱為印度疫情防控工作中的最大隱患。
  • 印度最大貧民窟如何防控疫情?中國駐印大使解讀
    從1例到1萬例時隔75天,從1萬到2萬例時隔8天,從2萬到3萬例時隔7天,從3萬到4萬例僅隔4天,印度疫情為何快速增長?防控過程中存在哪些難點?在印中國留學生現狀如何?白巖松特邀中國駐印度大使孫衛東解讀疫情。
  • 如果印度疫情大爆發,印度難民會翻越喜馬拉雅山進入中國嗎?
    如果印度疫情大爆發,印度難民會翻越喜馬拉雅山進入中國嗎?印度是世界上人口僅次於我國的國家。這場新冠肺炎疫情中,印度一直被期待成為世界上感染人數最多的國家。可是,莫迪總理領導下的印度政府實在太強大,老百姓有沒有症狀都不會檢測,以至於印度到目前為止確診病例也只有幾千例,與世界其他國家差距太大,根本稱不上自己超級大國的地位。正如世衛組織所說的那樣,印度會成為人類能否戰勝新冠肺炎疫情的關鍵之處。可是,印度目前的情況,實在是令人堪憂。在印度的達拉維貧民窟一經發現了確診病例。
  • 100多萬人口的貧民窟,日新增卻低於100例!印度抗疫做對了什麼?
    來源:金十數據"擁擠不堪"、"衛生條件極差"是貼在印度貧民窟身上所撕不下的標籤,也是其被認為是印度疫情"定時炸彈"的原因。據不完全統計,印度有近1.7億人居住在大大小小的11萬個貧民窟裡,其中該國經濟中心——孟買的貧民窟人口數量最多,達到1100萬,佔該城市總人口的1/2。
  • 印度的定時炸彈啟動了,達拉維貧民窟新冠確診數急劇上升
    進入3月以後全球疫情急轉直下,而印度的確診人數也在不斷新增,印度總理不得不在3月24日宣布實施為期21天的全國封鎖,而到4月14日莫迪又宣布全國封鎖將延長至5月3日,這也意味著印度的疫情在21天的封鎖期中並沒有得到控制,截至4月19日印度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增至15707例,在封城的這段時間印度確診人數幾乎增長了近20倍,這是爆炸式的增長
  • 疫情下這些國家的貧民窟都怎麼樣了?
    在蘭德公司「傳染病脆弱性指數」中,最脆弱的 20 個國家中有 18 個位於撒哈拉以南非洲。 二是醫療條件差 以印度為例,印度每萬人擁有的醫生數為 8 人,是義大利的 1/5 和中國的 1/3;印度每萬人中只有 5 張病床,其中僅有 0.23 張重症監護病床,是義大利的 1/6。
  • 印度疫情已全面崩潰,最大貧民窟或超半數已感染
    截止目前,根據官方數據顯示,印度累計確診感染人數已經達到了180萬,雖然與美國比還相差甚遠,但是由於印度國內比較落後,人口眾多,所以他的情況也不容樂觀。然而,許多人還是對印度的官方數據的真實性表示懷疑,近日孟買就對城市內的居民做了一次抽樣調查,調查結果令人非常震驚。
  • 印度達哈維貧民窟,世界第二、亞洲最大的貧民窟
    提起印度,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一個字「窮」,其實,這僅是印度現狀的一個方面而已。在過去的六年時間裡,印度的經濟增速飛快,保持連續增長,已成功躋身世界第五大經濟體。印度的首都新德裡、港口城市孟買等地區非常發達,經濟體量也非常龐大。只是印度的每一個城市,都會有貧民窟夾雜其中。
  • 印度最大貧民窟恐成疫情「定時炸彈」 情況究竟如何?
    確診人數不斷攀升 印度最大貧民窟或成「定時炸彈」印度最大貧民窟塔拉維印度衛生部4月17日發布的新冠疫情最新數據顯示,截至當天17時,印度確診病例新增1076例,累計確診13835例,累計死亡452例,累計治癒1767例。
  • 印度最大貧民窟確診病例破千 當地衛生狀況堪憂 孟買疫情最為嚴重
    印度孟買市政部門13日說,孟買塔拉維貧民窟累計新冠確診病例增至1028例,死亡40例。公開資料顯示,塔拉維貧民窟是印度最大的貧民聚居區,人口密集,空間狹窄,衛生狀況堪憂。據估計,當地居民和外來農民工人數約在80萬至100萬之間。
  • 疫情下的印度最大貧民窟塔拉維現在怎麼樣了?現實場景讓人落淚
    新冠肺炎疫情如猛虎下山,全球兩百多個國家遭殃。疫情肆虐以來,已經造成兩百多個國家巨大損失。目前為止全球感染人數達到2009237人,死亡人數達到134354人。治癒人數454825人。作為人口大國的印度疫情,讓人堪憂。印度最大的貧民窟塔拉維居民現狀不容樂觀。印度疫情貌似一直沒有什麼爆發趨勢,按照感染人數來排名,目前為止排到十八名。目前確診12456人,死亡人數423人。按照他們十三億人口來算,感染率百萬分之九,和孟加拉國感染率一樣。
  • 新冠肺炎成當前美國人最大死因 印度最大貧民窟疫情蔓延
    印度海軍位於孟買的一個基地有21名士兵被確診感染新冠病毒,這是印度海軍首次報告確診病例。印度孟買最大貧民窟確診病例超過百例,疫情持續發展。部分歐洲國家試水「解封」。疫情好轉,但韓國首爾人仍反對放鬆防疫管控。
  • 印度疫情比表面上還嚴重,最大貧民窟半數人感染
    結果真的如他所料,當前印度的疫情全面爆發,確診人數位居世界第三,不知道莫迪看到這個「成就」之後,心裡的想法是什麼?然而還是有很多人對印度的疫情產生了質疑,認為印度的確診人數不可能只有這麼多。果不其然,想瞞也瞞不住了!據法新社報導印度疫情比表面上還嚴重,最大貧民窟半數人感染,這個結果讓所有人大吃一驚。
  • 張文宏最擔心的印度疫情,真的那麼可怕?深入孟買貧民窟揭秘真相
    印度電影巨製:貧民窟的百萬富翁引子:前兩天,上海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張文宏曾經提到:印度和非洲,這兩個地方一旦出現新冠疫情截至4月7日印度累計確診病例4254例,死亡118例。儘管這個數字相交起美國、義大利、西班牙這些疫情大國來講,還不算非常突出。但考慮到印度超級爆炸的人口密度,超大的貧富差距、不良的生活習慣、根深蒂固的宗教理念。一方面心態平和不會引起群體性恐慌,這也有利於疫情防控。
  • 印度失業率恐全球最高,全球密度最大的貧民窟累計確診數驚人...
    或許網絡上的一些新聞,能捕捉到疫情帶來的災難:冒著高溫酷暑跋山涉水走回去,全世界最大的貧民窟疫情仍在持續發酵!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13日報導,印度一名孕婦在長途跋涉途中生下一名女嬰,隨後帶著新生兒又繼續行走了160公裡。
  • 印度防疫大潰敗:貧民窟接近群體免疫,但印度盡力了
    所有人都很擔心,貧民窟會成為印度的爆發點,並最終讓這個人口大國徹底在新冠病毒中淪陷。而印度流行病權威穆利伊爾之所以建議試圖避疫的人們前往達拉維「安居」,原因當然不是因為印度政府讓貧民窟煥然一新,成為「楷模社區」。不過,真實的原因倒也不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