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六年多,「故宮禁車」就要因幾個人的「撒歡」而名存實亡了嗎?
一到年底,故宮就成為衝擊熱搜種子選手,近幾天,故宮連續幾次登上熱搜。
先是1月12日,「故宮年夜飯每桌6688元」登上了社交網絡熱搜。13日,又有媒體報導稱,故宮年夜飯已經全部預約滿了。而僅僅過去一天後,1月14日,就開始有用戶收到了預約被取消的通知。1月16日,有媒體發現故宮角樓餐廳已停業,「故宮年夜飯涼了」登上熱搜。
網絡上對此事的推斷主要有三種:
一、6888元一頓飯太貴,影響故宮形象,遂被取消;
二、在故宮吃年夜飯有風險,恐不利於文物保護;
三、故宮年夜飯被內部「包場」。
以上三種推論都有其產生的理由,但都並非真實原因。首先,6888元的年夜飯貴不貴要由市場說了算。
原本預計推出的年夜飯每天僅有三個包廂供應,每桌6688元是十人的標準,每增加一人則加收680元。網傳年夜飯菜單包括「慈禧同款菊花鍋子」「富察皇后的荷包」等。
當然,僅看菜單並不能衡量出一頓飯的市場定價應為多少,同樣的米飯糰和生魚片,由米其林大廚捏出來就值30000一餐,而由超市鮮食櫃的廚師捏出來,就值69塊錢一盒。賦予其高額定價的並非原材料的價格,而是市場的綜合作用。那麼,這份標價6888元/10人的「年夜飯」,既然能夠被瞬間搶購一空,是否就說明了市場認可它的定價,認為它不貴呢?
此處存在一個偷換概念的地方。繼續以米飯糰跟生魚片舉例,由米其林大廚捏出來價值30000元一餐,如果其中原材料價值3000元,那麼剩下的27000元,消費者是為了這位廚師的技藝而買單。但故宮年夜飯能夠賣出6888元一桌,消費者是為了什麼?為了在故宮吃年夜飯。年夜飯吃什麼不重要,好不好吃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故宮吃。
等一下,故宮博物院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的直屬事業單位嗎?和其它品牌聯名或者開發一些周邊可以理解,為什麼一家餐廳可以打著故宮的旗號來「收割」消費者?每天3桌,每桌6888,就算連開15天,那也就30萬出頭的營業額,故宮卻這點流水?這故宮年夜飯究竟是誰發起的?
企查查顯示,故宮角樓餐廳屬於北京角樓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該公司最大的股東為北京什剎海之源會獎商務有限公司。而這間公司的控股股東為商玉民。進一步查詢可見,商玉民擔任法人代表的企業還包括北京金水橋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北京菸袋斜街物業管理有限公司、北京曲苑文化主題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和北京塘記食品有限公司等,涉足商務服務業、房地產業、住宿業和零售業。
此外,商玉民曾與北京市西城區園林市政工程服務中心合資成立了一家公司,名為「北京什剎海旅遊開發有限公司」,經營項目為水上旅遊項目、組織文化藝術交流活動(不含演出)、組織體育交流活動(不含比賽),以及零售預包裝食品等。
嚴格來說,故宮角樓餐廳與故宮文創店不同,並非故宮「嫡系」,而是採取了承包製經營。同時,從位置上來說,該餐廳位於故宮博物院神武門東側長房,也就是說並不在故宮裡面,充其量只能算在故宮城牆邊兒上。換言之,這頓飯不該叫「故宮年夜飯」,充其量叫「故宮角樓餐廳年夜飯」。看到這,是不是覺得6888的定價有點貴了呢?
如果說年夜飯被取消對故宮造成的影響是:令公眾質疑其商業化是否過度。那麼昨天(1月17日)發生的事給故宮帶來的影響則堪稱八級地震。
當日下午,一女網友在微博曬出黑色奔馳越野車照片,背景是故宮博物院和太和門廣場,並稱「閉館日開車進故宮撒歡」。此事迅速登上熱搜。
要知道,早在2013年,故宮為了保護文物,就已開始禁車。當年法國總統奧朗德訪華,他的車輛按故宮要求停在了午門前,成為近十幾年來第一位步行進入故宮的外國元首。在此之前,貴賓乘車參觀故宮是一種定例。當時前任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為了阻攔貴賓開車進故宮曾說,「那英國白金漢宮、法國凡爾賽宮、日本皇居,這些帝王曾經的居所今天也都對公眾開放,那些地方車隊就不能開進去。」
時隔六年多,「故宮禁車」就要因幾個人的「撒歡」而名存實亡了嗎?
17日晚20點49分,故宮博物院官方微博承認此事屬實,表示道歉,並承諾今後將嚴格管理,杜絕此類現象。但關於該女子是怎樣將車輛開入故宮、相關工作人員如何處理沒有做出任何解釋。
隨後,不少媒體對此事發表評論。《人民日報》表示:這裡的一磚一瓦都見證者歷史敘事,一草一木都氤氳著文明氣息。故宮,不容碾壓。
故宮啊,600年來,你一直在那裡;故宮啊,600年後,你又將走向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