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島,當代文藝青年爭相朝拜的新晉網紅聖地。
十幾年前,直島還只是日本瀨戶內海人煙稀少的一座廢島,現在,人口不足4000的直島卻成為了打卡之地,它被人們視為 「 世界上最治癒的小島 」。
1987年,日本福武財團相中直島之後,開始瘋狂砸錢試圖改造直島,now,直島已經被打造成了「烏託邦式藝術島」,西澤立衛、杉本博司、Claude Monet、James Turrell、Walter de Maria等知名藝術家陸續為直島建造起了地標。
▲ cloud - shaped port terminal building by SANAA
▲ Tom Na H - iu by Mariko Mori
▲ Public art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對這些文藝兮兮的抽象建築無感,但trust me,想要裝成入流的時髦人士,你一定要認識直島上這顆大名鼎鼎的波點南瓜。
這顆南瓜,非同小可。絕大部分前來打卡的文藝青年都是為了與它做作擺拍。
來,鏡頭拉近,讓波點南瓜給你醒醒神。
這顆南瓜極易引起密集恐懼症患者的恐慌,誠然,喜歡它的人覺得它胖墩墩的樣子十分治癒,不喜歡它的人覺得它滿身波點很是驚悚。而人們對于波點南瓜的愛憎兩難,就像其創作者草間彌生一般,亦瘋魔亦治癒,讓人難下定論。
▲ 波點南瓜設計者 草間彌生
除了藝術家,草間彌生還有個身份是「怪婆婆」。因為留著一頭殺馬特橘的草間彌生如今已經89歲了,以她的藝術造詣,足夠資格登上《藝術人生》惹朱軍淚灑現場了。不過,雖然已經奔9了,但這位婆婆還是很能打,前不久,草間彌生在亞特蘭大高等藝術博物館舉辦的展覽《無限鏡屋》,開售第三天就全票售罄,不僅如此,另一布羅德現代藝術博物館的展覽,一下午也賣出了90000張門票。
如此龐大的觀眾人數,意味著每個到場觀眾在展館內停留的時間都非常有限。五年裡,草間彌生鏡像展的參觀者多達500萬人次,2013年,紐約 David Zwirner 畫廊還將每位觀眾的參觀時間限制在了45秒以內,也就是說,到場觀眾還來不及做作擺拍,就要被洶湧的人潮推著離場了。
so,吸引百萬觀眾到此一遊的鏡像展究竟長啥樣?喏,今年份的《無限鏡屋》長這樣。
▲ 草間彌生《無限鏡屋》
草間彌生打造的鏡像空間像是身臨其境的萬花筒,打個時髦的比喻,它是光怪陸離的沉浸式體驗空間。奏似這樣一個花裡胡哨的視覺幻境,讓《無限鏡屋》成為了Instagram上的吸贊狂魔,無數網友蜂擁而至,就為了拍上一張拿得出手(匪夷所思)的裝逼照。
▲ 草間彌生《無限鏡屋》
不過,相比這個如迪廳般魔幻的《無限鏡屋》,草間彌生2016年與倫敦 Victoria Miro 畫廊合作的《我的永恆靈魂》鏡面展可能更容易引起不適。在這個展覽裡,數不清的波點南瓜散落一地,四周的鏡子將它們不斷複製,整體氛圍夢幻而又詭異,草間彌生藉此表達幻覺、繁殖的意象。
▲ 草間彌生《我的永恆靈魂》
「 從童年開始,南瓜對我就是極大的安慰,它們告訴了我生活的樂趣 」。對於草間彌生而言,南瓜,是生命力的最佳表達方式。幼年時期,患上神經性視聽障礙的草間彌生的視線中,總是隔著一層布滿波點的網,時間久了,她便對這些波點充滿迷戀,搞藝術後,波點便成為了她反覆使用的設計元素,因為在她的認知裡,波點就像是細胞、種族、分子這類生命基本元素,草間彌生把波點看成是來自宇宙和自然的信號,因此,她喜用波點表達生機。
草間彌生特立獨行的藝術理念不僅觸動了文藝咖,還徵服了LV的設計總監 Marc Jacobs 。2012年,LV與「世界波點女王」草間彌生合作,打造了一個紅白的波點世界,這家開設在倫敦最著名百貨公司 Selfridge 的LV旗艦店,外形呈南瓜狀,內裡的包袋皮具、高級成衣、店內陳設全部被波點填滿,處處充滿著人民幣味的駭人氣息。
然而,誰又能想到,被眾人封神的草間彌生,如今卻生活在精神病院裡呢 ...
嗯,89歲的怪婆婆41年來都自願住在精神病院裡,有人形容她是「住在精神病院的日本國寶」,因為草間彌生的腦子裡,總有挖不完的寶藏。
草間彌生出身富庶,生於日本一個以經營植物苗圃為生的資產階級家庭,她家種植的紫羅蘭、牡丹、百日菊銷往日本各地,而草間彌生的幻覺,正是從花草中來。
▲ 草間彌生 10歲時
10歲時,草間彌生第一次感受到花朵與她談話。
「 我原以為只有人類才會說話,所以我很驚訝紫羅蘭竟然說話了。我嚇壞了,腿開始發抖。」 後來,她把這種幻覺稱為「去人格化」。那次之後,每當草間彌生再出現這種幻覺,她便會把她看到的東西用畫筆記錄下來,她以作畫的方式減輕這些情景帶來的震驚和恐懼。而與草間彌生羈絆頗深的波點南瓜,則是她11歲時的繪畫作品,那年,這顆南瓜第一次獲獎。
80年後,草間彌生的南瓜雕塑賣出了50萬美元的高價。
而現在,草間彌生已然成為 「 全球身價最高的女精神病人 」。她製造的幻境引來 Adele 前來打卡。
包括 「 美國第一千金 」 伊萬卡 · 川普在內的Ins網友,在展覽期間共上傳了34000張參展照片,草間彌生的展,堪稱「世界級網紅展覽」。
更誇張的是,從2004年到2014年,這十年來草間彌生的藝術品總拍賣價值已經從93萬美元,一路飆到了3545萬美元,這個增值速度相當於北京房價的10倍啊10倍!
當然,草間彌生的商業價值無法完全用金錢衡量,「吸大牌粉」才是她藝術實力的最夯體現。比如,在喬治 · 克魯尼為《W》拍攝的那張轟動一時的雜誌封面中,他穿著的就是草間彌生為 Armani 設計的定製款波點西裝。
又比如,可口可樂邀請草間彌生設計的自動販售機。
除此之外,奧迪、豐田等一線汽車品牌都無一例外地致敬過這位世界波點女王。
那麼話說回來,這顆渾身長滿黑點的波點南瓜真的算治癒嗎?乍一看還真未必。但是,倘若越過南瓜去看本質,我們會發現,這顆南瓜象徵的其實是草間彌生的精神世界,以及她長期以來的自我療傷。
草間彌生雖然家境殷實,但她的家庭氛圍複雜且冰冷。草間彌生的父親生性風流,從小,她便親眼目睹了父親和其他女子 emmm ... 而她的母親則暴力、易怒,對她實施著近乎變態的精神管制,童年時期的痛苦經歷最終變成了草間彌生的創作源泉,她熱愛與草木對話,迷戀萬物之靈性,她敬畏生命,卻忌憚人性,所以她說 ——
南瓜總是讓我笑,它們是蔬菜裡最幽默的。
藝術家是痛苦的,因為偉大的藝術往往誕生於一場劫難。藝術家也是快樂的,因為他們的快樂存在於一次次偉大的創作之中。對於藝術家而言,無論痛苦或快樂,都是人生常態,我想,這才是藝術最治癒人心的奇妙能力吧。
往期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