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承德書畫名家仇承軒加盟了CETV水墨丹青書畫院,並將於近期參加《水墨丹青》的節目錄製。
《水墨丹青》是中國教育電視臺一頻道(CETV-1)的一個書畫欄目。欄目組以「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傳承水墨藝術精髓」為宗旨,每期節目提出一個與水墨藝術相關主題,邀請一位書畫名家現場賞析作品並闡述相關知識,讓廣大觀眾通過作品了解和體會中華文化內涵。
水墨丹青書畫院是中國教育電視臺《水墨丹青》 《名家講堂》欄目組的藝術團體。《水墨丹青》欄目是為團結書畫界朋友、書畫界愛好者和廣大觀眾而開闢的一個電視欄目與藝術相結合的舞臺。
仇承軒,1950年12月生,河北承德人。 自幼喜歡美術,出生在燕山深處,長在燕山深處,遊歷過黃山、泰山、華山、青城山、峨眉山、五臺山..祖國的大好河山,讓他產生了描繪祖國山河的衝動,致力中國畫山水的創作,成為他的追求。從此,他從古人,學今人,黃賓虹、李可染,白雪石….等諸位名家的作品成為他研習的本。
上個世紀50年代,沒有學習資料,師資缺乏,舊報紙上的插圖,春節貼的年畫,偶爾得到的小人書,都成了他學畫的教材,小學二年級偶然的機會被班主任發現了這個「天才」,鼓勵他創作,並第一次參加了市裡舉行的畫展,作品《奔馬》,被承德日報發表,這成為他一生與繪畫結下不解之緣的原動力。
1976年9月到豐寧縣文化館工作任專職美工,1986年以後任《承德市報》、《承德群眾報》美術編輯;原承德市美術家協會常務副主席兼秘書長,市書法家協會、市攝影家協會均曾任職,也曾任承德民族民俗博物館展覽部主任、承德半坡書畫院副院長等職,是承德市六屆、七屆、十ー屆政協委員。河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書法家協會會員,承德日報主任編輯。
他經歷過文化大革命,畫毛主席的畫像成為當時最時髦的行動是辦大批判專欄,畫漫畫成為當時的必修課。它也經歷了上山下鄉,學大寨、搞戰備、修水庫,戰地宣傳成了「專業」。以後走進學校的殿堂,成了「科班出身」。水粉畫,油畫成為最愛。文化館的十年繪畫生涯,經受了很強的鍛鍊,街頭的巨幅宣傳畫,成為他的拿手好戲,以至於調動時成為組織部門不放的理由。以後到了報社任美術編輯,畫大型的畫改為畫插圖,題圖。很快便實現了轉型,連環畫成為他一時的主攻方向,也由此有了成果,應出版社邀請,創作的作品開始結集出版,並在《中國連環畫》發表。
這期間也不斷參與國畫創作,和我市著名畫家馬唯馳共同創作的國畫《採珍珠》參加了迎接第十一屆亞運會,第二屆全國體育美術作品展覽。中國畫《聖地》參加了避暑山莊肇建300周年中國畫大展在國家博物館展出。
有多件作品參加省以上展覽,出版、獲獎。其中,連環畫《攻打紫竹林》,《病菌和病毒的發現》,《瓦特和工業革命》等三部作品在《中國百年史連環畫》、《畫說世界五千年連環畫集》結集出版,連環畫《藍色的情感》在國家級刊物《中國連環畫報》發表。廣告作品《以書為友》獲河北省一等獎,入選第九屆全國廣告作品展,併入選精品集;文章《永不凋謝的塞外山花》在《美術》雜誌發表;國畫組畫《山楂籽育苗》入選全國科普展;國畫《採珍珠》入選第二屆全國體育美術作品展覽。水粉畫《銀花朵朵開農家》、中國畫《山魂》、書法作品和多件新聞美術作品(插圖、題圖)在省以上獲獎、發表或入集出版。另有多件新聞作品在省以上獲新聞獎。
他創作了多件書畫作品,除了參加省市展覽外,更為廣大群眾所喜愛。如今已過古稀,他一生低調,不喜張揚,一步一個腳印地往前走,他才覺得更踏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