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筆記電腦如何分類?
筆記本電腦廠家為了方便定位使用群體,有著非常多的筆記本分類,比如用筆記本厚度區分的超極本,輕薄本,按照目標用戶群體劃分的商務本,遊戲本,移動工作站,還有一些網友自創的全能本概念,實際上這些分類只是為了方便歸類推薦,並沒有嚴格的區分,如果說區分,主要區分在於獨立顯卡和散熱、以及屏幕上。
性能:輕薄本<全能本<遊戲本|工作站重量:輕薄本<全能本<遊戲本|工作站價格:同品牌下,輕薄本最便宜01/輕薄本、商務本
輕薄本是為一般商用出差黨和家用學生黨準備。
在2011年英特爾啟動了超輕薄筆記本市場,標準如下:
採用低電壓的CPU具有5到8小時的電池續航建議採用固態硬碟消除不必要的插槽/埠建議採用全外置無光碟機設計把重量限制1.4公斤限制厚度不大於20毫米只要達到上面這些標準,我們可以歸類於輕薄筆記本。
但是輕薄本的缺陷也很明顯:
超薄體積導致相對平庸的性能超輕體重導致相對較小的屏幕由於設計原因,外部接口偏少
雖然2020年的輕薄本而言,無一例外都達到以上要求,於是在上面這些標準基礎上,產生出了一些與生產力更加貼合的需求:
採用標壓CPUPD充電支持Wifi6支持更高的屏幕色域外接顯示接口支持2020的輕薄筆記本一般指使用AMD Vega核顯(CPU自帶)或者intel 集顯筆記本,但是intel集顯的性能遠遠弱於AMD的VEGA核顯,這點要要特別注意。
02/全能本
官方沒有全能本稱呼全能本只是就是輕薄本一個分歧判斷全靠是否配置MX獨立顯卡
一般玩家說的全能本(官方從來沒有這個稱呼),實際上主要指搭載獨立MX350顯卡的筆記本,理論上大部分全能本都屬於輕薄本。從性能上看,只在顯卡做了一些提高,而且基本都是使用intel+最低端的NV獨立顯卡,從MX110,到目前最新MX350,實際很多使用AMD Vega核顯筆記本已經較接近上代MX250的水平,但是全能對於3A遊戲,或者吃雞這類遊戲基本沒有辦法玩。
這個所謂全能本品類之所以還有生存空間,主要市場上,還有對輕薄、3D方面有一些需求的用戶——不太吃顯卡的3D軟體和遊戲 ,不希望買遊戲本的用戶。
總之全能本非常雞肋,性能上比不過遊戲本,價格卻很接近遊戲本,比如聯想的小新Pro MX350這些筆記本,價格卻高於性能更強的R7000遊戲本系列,非常魔幻。
03/遊戲本
遊戲本是這幾年比價流行的筆記本電腦,因為便攜性強,性能強大,特別受在校學生的歡迎。一般來說遊戲本有著很好的硬體組合,散熱上也更強。
2020年的遊戲本顯卡最少要達到以下標準:
入門顯卡:1650主流顯卡:1660ti/2060高端顯卡:2070/2080 MAX-Q雖然遊戲本的3D比全能本更強(其實1650的顯卡性能非常尷尬),但是也受制於CPU,顯卡方面的表現,更受制於散熱模組,而遊戲本根據目前的遊戲需求,很多廠家已經把屏幕的刷新率提高144hz以上,但是普遍使用TN屏,色域都比較低,像華碩天選硬體規格很高,價格也不錯,但是一塊NTSC45%色域的屏幕一直被吐槽,當然比較高端筆記本屏幕質量也會提高,除了刷新外,還加入HDR等等。
相比於輕薄本,遊戲本下缺點:
因為性能提高,散熱模塊加入體積和重量都降不下來更差的續航能力:整體更高的功耗,電池表現糟糕通常屏幕除了刷新外,質量都不高當然,只要價格加上去,體積重量會降低,屏幕也提高。
04/移動工作站
移動工作站主要面向於特定行業設計,比如航天,汽車,機械,工程製造,產品在設計上會照顧到穩定性和各種溫度環境,但是這些技術現在也很多下放到輕薄筆記本,比如ThinkPad的T、X系列,價格也比同配置的筆記本要高很多。一般來說專用的移動工作站主要標誌是看是看是否使用了專業顯卡。
筆記本電腦選購過程中,我們主要通過以下2大方面進行考核評估。
性能方面主要受以下5大要素影響:
CPU(英特爾、AMD)顯卡(核顯/MX系列/NV/AMD獨顯)內存(雙通道,內存頻率和規格 )散熱模組(熱管及風扇性能)功耗牆(最大功耗極限)以上性能因素對於選擇遊戲本比較重要,如果是輕薄本更加注重使用體驗,同樣的性能配置,價格天差地別。
體驗方面主要受以下8大要素影響:
顯示屏(電競144/IPS 高色域/2K)硬碟(M2硬碟品牌及大小速度)外部接口數量及類型電池(續航能力)鍵盤(手感及鍵位)無線模塊(支持WIFI6)模具及重量品牌信仰)鍵盤(手感及鍵位)關於筆記本硬體普及知識,在我筆記本專欄有寫過很多。
筆記本電腦需求定位分析
01/性能需求
一般分2步定位自己的性能需求:
第一步:官方每個軟體或者遊戲都有常規需求配置,這些可以通過軟體或者遊戲介紹看到。我在下面需求分析有詳細介紹。比如工程造價的廣聯達軟體電腦配置要求,官方給出的:
這是非常老的CPU,顯卡也是,GT 730跑分20000不到,而銳龍的移動版 3500U核顯都到3500了,而標壓3550H接近40000分,太輕鬆。下面的電腦都可以輕鬆運行。
第二步:找到了軟體和遊戲的所需要的配置之後,常常我們會發現裡面的配置好像是三年前的主流配件,那麼當前有哪些配置可以接近或者高於這些配置?這就需要看天梯圖了,羅列了主流CPU和顯卡的性能排名。
我們購買筆記本的時候,首先按照最高要求的軟體/遊戲作為性能需求標杆,圍繞著配置,再進一步選擇筆記本電腦,空一些餘量即可,但沒有必要追求發燒,因為筆記本高端機銷量較少,規模成本降不下來,溢價高太多了。
筆記本CPU
在2020年採用7nm製程AMD的CPU性能提升巨大,受益於手機晶片技術,同樣45W功耗,在常見測試中Ryzen 7 4800H綜合性能直接超越上代移動旗艦CPU 9750H,而且價格通常只有intel的40%左右,但使用14nm工藝,即便到了第十代性能提高非常有限。
筆記本電腦CPU性能排行榜
從2020年來看,目前的CPU處理器主要按照以下進行劃分:
#2020年Intel移動處理器
10300H(低端、輕薄)10710U(次中端、遊戲)10750U(中端、遊戲)10850H(高端、遊戲)10980H(頂級)#2020年AMD移動處理器
4500U(低端、輕薄)4600U(次中端、遊戲)4700U(中端、遊戲)4800H(高端、遊戲)筆記本顯卡
筆記本顯卡是用來劃分輕薄本和遊戲本的關鍵,能夠玩哪些遊戲,大部分取決於筆記本的顯卡規格,筆記本顯卡也有自己的天梯圖。
輕薄本專用顯卡:
VAGA6/7/8(銳龍4000核顯)MX350 (常見低端獨立)上面這些顯卡對於類似LOL,CF,WOW都沒有問題,大部分用不到太多3D的軟體,工作軟體比如廣聯達,CAD(2D),PS,Matlab等對顯卡要求不高的軟體也沒有壓力,包括一些視頻剪切都可以。而相對提高的MX350對於DOTA2,守望先鋒依舊輕鬆,草圖大師,Solidworks,UG/NX,以及CAD(3D)的都可以應付。只要不是大量3D應用都可以應付。
遊戲本專用顯卡:
1650(中低端獨立顯卡)1660TI(中端獨立顯卡)2060(中端獨立顯卡)2070-MaxQ(中高端獨立顯卡)2080-MaxQ(高端獨立顯卡)5500M(AMD顯卡)平時遊戲或者對於3D方面由進一步要求1650顯卡筆記本相比MX350提升20%多,不算跨度巨大,所以1650如果價格和MX350的筆記本拉得太遠會比較尷尬。而1660ti顯卡或者更高級別的2060顯卡,對於很多希望用於吃雞,玩各種3A大作的玩家,或者使用Maya,3DMAX,C4D和Lumion室內設計的玩家來說非常重要,再低的話就無法勝任。在後面的筆記本推薦有詳細的表格參考。特別說一下,移動版本的顯卡通常比臺式機同型號的性能要低將近一個級別。
工作站專用顯卡:
在專業顯卡顯卡領域,之前還是 NVIDIA Quadro P5200 ,目前已經到Nvidia Quadro T2000或者更高級別的 Quadro RTX 3000/5000,專業顯卡和遊戲顯卡最大的不同是支持一些專業軟體,一般的有限在開一些專業軟體的時候某些功能會被鎖死,特別在一些工業設計領域。這類顯卡不但核心多得嚇人,顯存也巨大,價格也驚人。目前只有一些高端移動工作站才會配,採購領域很多是工業公司,影視工作室等,不差錢土豪公司常用。
筆記本內存
過去幾年,內存方面只看大小,很多去看雙通道或者頻率高低,但這兩年因為AMD的產品力提升,對內存的要求進一步提高,在一些AMD筆記本電腦的雙通道內存測試中,性能提高竟然高達20-25%,2020的內存主流是8G*2,頻率3200MHZ,因為筆記本是定製產品,每家所使用的內存品牌和型號都不同,即便同一家,不同時期的批次也不同。
一般來說,大多數筆記本電腦的內存和硬碟都可以更換,只有少數品牌做得比較絕,比如華為和蘋果,內存直很難更換,特別是華為有幾個型號筆記本內存直接板載(焊死),內存及硬碟是大部分筆記本少數在後期可以更換的配件,同時也影響著筆記本的服役周期,雖然內存8G也可以用,但建議儘量購買16G內存版本的筆記本,以免後期自行升級內存穩定性下降。
筆記本硬碟
筆記本硬碟可以大幅度提高開機速度,以及文件讀取,遊戲加載能力,到2020年,基本都已經普及M.2接口(NVME協議)的固態硬碟。相比於過去的SATA,NVME不需要銅管內存搬運直接可以響應CPU的需求。
現在絕大多數的筆記本硬碟都採用下面這種M2接口NVME協議,不但速度提高很多,而且整機重量方面更好控制。很多筆記本廠商採用不同,比如聯想三星PM981和億聯科技固態混用,也有逐步更替成其他的,性能會有不同,但是大部分後期都是可以自行更換的。
散熱模組
得以於筆記本的性能提高,微縮化的工藝製程,發熱密度也跟著上升,對於高性能的筆記本電腦,除了數量更多的銅管,也需要強大的風扇,不同的軸承科技,不同的風扇設計,風量和散熱效果會相差巨大,這個廠家一般也沒有提供詳細參數,筆記本的散熱設計上,一個是風扇的風量(軸承技術和風葉動力),也有本身的散熱管數量面積,以及導熱矽脂(有的機器已經到液態金屬),這些技術沒有一加公司公布,只能通過大量的評測結果來確定產品散熱情況。 總之,如果筆記本的散熱不行,硬體再好也沒有用。
當然,不同廠商對於CPU的功耗牆和散熱設計會嚴重影響筆記本的性能。以上雖然在硬體上規格一樣,但是筆記本有功耗牆和散熱極限,一旦到達功耗牆,整個筆記本的性能會被縮減,自動下調,而散熱不佳的筆記本,不管你硬體規格有多高,可能回到導致卡死無響應,一言蔽之,如果沒有好的散熱系統設計,筆記本再好的硬體都不頂用。之前硬體參數看似很香的飛行堡壘因為散熱問題被稱為墜機堡壘。
模範散熱設計:
功耗牆
很多筆記本因為供電設計問題(或者節能需求),設置了功耗極限,一旦逼近這個極限,主板會反過來降低整體供電電壓,強制CPU等配件在低功耗模式運行,性能受到很大的影響。每個廠家對筆記本電腦的功耗調教水平不同,導致很多硬體規格基本相同的筆記本電腦性能相差巨大,一般來說這些功耗鎖定廠家都沒有發布,主要通過後期使用評測猜測。
02/體驗需求
輕薄外觀
筆記本影響體驗的很多,特別女孩子,通常對於筆記本的外觀,重量都有較高需求,一般來說主流的輕薄筆記本電腦都可以滿足,但是也有喜歡遊戲,不過遊戲需要照顧到到CPU和顯卡的散熱,整個散熱模塊要比一般的輕薄本大很多,決定著體積和重量都很難降下來,這就是為什麼遊戲本都比較厚重的原因,所以要照顧輕薄,大部分情況下是以犧牲性能為代價。
筆記本的屏幕
我在臺式機裡面的顯示寫過很多(2020電腦顯示器選購指南),筆記本電腦現在也在朝著臺式機方面演化,一般來說輕薄本會朝著IPS+RGB100%高色域+2K/4K高解析度方向行進,而遊戲本則採用傳統的TN/VA朝著最常見的電競144HZ+HDR10的屏幕行進,但也不是都這樣,有些品牌還採用OLED屏幕,更加省電,但是屏幕壽命會降低。
另外還有一些屏幕支持觸控,比如華為和微軟的部分機型有配,但是從win系統的觸控體驗看,並不給力,除非像華為支持手機投屏還可以用下,但是總體還是小眾市場。
筆記本外接支持
輕薄筆記本一般是少於遊戲本,其中比較重要的接口,比如USB3.2/TYPE-C接口(顯示器+數據接口)可以給未來的外接進行擴充,但也不是全部。
筆記本充電支持
筆記本電腦整體電池容量提高不多,很多新出的輕薄本已經開始支持PD充電,可以跟手機採用同樣的60W充電頭,在外出可以少帶一個。
WIFI6支持
2020年很多 筆記本電腦已經直接支持到Wifi6,新技術可以達到更快的帶寬,更低的延遲。這對於家裡已經升級WIFI路由器(華為AX3或者榮耀路由3的wifi6首發只要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