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法學:循證醫學證據重視臨床試驗數據,亦須兼顧醫生臨床經驗

2021-01-20 天津垚眾律師事務所

【摘要】儘管循證醫學越來越受歡迎,但它仍然存在爭議。主要是由於證據的層次,從精心設計的、隨機的、對照的試驗中得到的結果在頂部,而非系統的臨床觀察在底部。循證醫學無法克服臨床研究和實踐之間的差距。專家們建議循證醫學應該認識到知識的多個維度和模式,包括基礎科學、生理理論、實踐專長和道德標準。這種證據的多維定義更好地描述了當代循證醫學的觀點,並可能是糾正醫生們的臨床經驗因素貶值的第一步。

【關鍵詞】國外法學,循證醫學,證據層次,隨機對照,臨床經驗,#醫療事故#

一.前言

循證醫學定義為一個雙重概念。首先,循證醫學是開發和描述基於人口的醫學證據的最優方法,他稱之為「醫學認識論學派」。其次,循證醫學「試圖描述一個以臨床研究證據為中心的臨床實踐」。循證醫學的缺陷產生於預設認識論框架的有效性。

正如人們所看到的,循證醫學沒有令人滿意地將臨床經驗、病人和醫生專業價值觀、病理生理原理和專家意見納入治療;解決辦法是將「無證據知識」(個人臨床經驗、生理原則、專家意見、對專業和病人價值觀的理解-即通常被稱為醫學藝術),集成到臨床決策中的系統。

二.循證醫學的爭議

儘管循證醫學越來越受歡迎,但它仍然存在爭議。自1990年代初該運動興起以來,提出了五種反對該運動的論點:(1)它缺乏哲學基礎;(2)證據的定義過於狹窄;(3)該運動本身不以證據為基礎,(4) 它在應用於個別患者方面的有用性有限,(5)它威脅到患者與醫生關係的自主性。

Henry等人結合這五個批評中的三個方面,提供了一個論點,他們沒有質疑循證信息在臨床決策中的價值和必要性,但他們聲稱它作為一種醫學認識論(研究我們如何知道我們所知道的)是不完整的,因為它不能解釋醫生決策過程中的所有因素。他們認識到一個關於循證醫學的奇怪事實,即儘管承諾將客觀的實驗數據提高到個人經驗之上,但它的使用不能逃避對臨床判斷和專門知識和深入理解等獨特的個人技能的某些依賴。

三.對證據的質疑

很難理解誰能批評這樣一個明顯值得的想法,如循證醫學。畢竟,誰不相信醫療決定應該基於證據? 然而,基於證據的醫學意味著比一般的概念更具體的東西,即醫學決定應該基於現有的最好、最新的信息。

相反,這個術語指的是依賴特定類型的流行病學研究作為醫療決策的基礎。正如醫學界目前所理解的那樣,基於證據的醫學假設證據的層次,從精心設計的、隨機的、對照的試驗中得到的結果在頂部,而非系統的臨床觀察在底部。換句話說,來自數據的明確知識優先於個人醫生的臨床經驗和專業知識。

四.來自醫生的阻力

循證醫學在臨床實踐中的突出地位激起了一些醫生的反對,特別是來自老年醫務專業人員,他們也許更好地認識到醫學藝術和科學之間在感知價值方面的日益差距(出生在一個專注於循證醫學的系統中的年輕一代醫生可能無法敏銳地欣賞)。一些醫生認為循證醫學措施是「食譜醫學」的一種形式,它打折並幹擾了個別醫生的醫療判斷。

醫生的阻力也源於人們的擔憂,即一些循證醫學措施依賴於不充分和偶爾相互矛盾的信息。醫生們認為,循證醫學除了在哲學範圍上受到固有的限制外,沒有考慮到個別案例中的無形因素。換句話說,循證醫學不能取代臨床判斷,也不能充分解釋單個病例的複雜性。必須承認和解決循證醫學的局限性,以便它能夠有效地使用,而不損害病人的醫療。

五.其它證據納入中存在的問題

過於寬泛地擴大循證醫學的定義會削弱「基於證據」一詞的含義,也就是說,它只是一個新的標籤,用於混合策略和判斷稱為臨床醫學。基於證據的概念(例如,與基於經驗或基於生理學的醫學相反)的前提是給予「從臨床研究中獲得的知識」優先地位。

關於如何將其他類型的知識有效地而不是隨意地納入循證醫學,仍有許多問題。如何將無證據知識標準化,使其納入臨床實踐不會有太大的變化或武斷? 在何種情況下,以價值為基礎或以意見為基礎的替代辦法比以證據為基礎的建議更適合於個案?醫療的標準化,確保對所有患者的高質量醫療,是否必然意味著從個性化轉變,或者我們能實現兩者?

六.循證醫學的局限性

儘管越來越多的人傾向於獲得精心設計的臨床試驗結果和系統評價,循證醫學無法克服臨床研究和實踐之間的差距。循證醫學的實際局限性包括「開發、傳播和納入醫學證據的障礙」。一方面,數據來源經常受到質疑,因為那些準備從幹預成功中獲益最多的公司資助了對其進行調查的研究。

另一方面,影響小患者群體的罕見疾病幾乎沒有臨床數據可供依賴。無論做了多少項研究或證據有多強,每個病人情況下的每一個變量都無法解釋。當證據的有效性受到質疑,某一特定主題的臨床試驗根本不存在,或者有非經驗事項需要考慮時,醫生該怎麼辦?

七.討論

如果僅僅將循證醫學的「證據」嚴格等同於「科學證據」,並將臨床專業知識等因素邊緣化,這詆毀了醫學實踐的一個重要方面。專家們建議循證醫學應該認識到知識的多個維度和模式,包括基礎科學、生理理論、實踐專長和道德標準。

這種證據的多維定義更好地描述了當代循證醫學的觀點,並可能是糾正臨床經驗貶值的第一步。儘管如此,僅僅承認這些臨床判斷維度的有效性可能會改善構成「證據」的語義問題,或安撫那些反對貶低醫療實踐藝術的人,但它並沒有解決循證醫學(實踐和哲學)的局限性)。

【參考資料】略

【作者聲明】本文編譯自「The Limitations of Evidence-Based Medicine—Applying Population-Based Recommendations to Individual Patients」。作者為Joshua J.Goldman是位於米德蘭的德克薩斯理工大學健康科學中心醫學院的三年級醫學生,也是美國醫學協會醫學學生科(AMA-MSS)生物倫理和人文委員會的副主席。

相關焦點

  • 打開臨床診療與醫學科研「數據通路」——大數據於臨床醫學價值的...
    醫療大數據企業必須有專業的質控團隊進行數據的核查,包括人工核查、邏輯核查和醫學核查,並且每年都需要對相關人員進行一次資質考核。此外,醫生採用的統計方法是影響數據質量的重要因素。國外的雜誌普遍對統計方法學十分看重,如該項研究所涉及的人群篩選、統計方法等,因此需要專業的統計團隊針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 國外法學:從循證醫學的發展歷史,來看醫學是科學還是藝術的爭議
    【摘要】在這個循證醫學、臨床指南和結果措施的時代,人們可能會想知道醫患的關係已經變成了什麼?循證醫學值的目的是避免醫療中有偏見和武斷的決定,但是,有一個看似奇怪的情況,因為一些醫生最看重的證據不是來自病人,而是來自許多其他人,例如隨機對照試驗(RCTs)的參與者,即所謂的證據金標準。循證醫學的實踐植根於對人類生病和健康的觀察。
  • 國外法學:對循證醫學的爭議,及隱性知識理論在醫生決策中的價值
    【摘要】儘管循證醫學將客觀的實驗數據提高到個人經驗之上,但它的使用不能逃避對個人技能的依賴。一些醫生和哲學家一起呼籲建立一種新的醫學認識論,其中包含隱性知識。隱性知識解釋了為什麼完全明確的醫療決策過程與循證醫學的關聯是不可能的。醫生的醫療決定的全部背景,包括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
  • 愛思唯爾發布臨床精鑰,幫助醫生快速獲取循證醫學知識 | 美通社
    6月24日,信息分析公司愛思唯爾在上海發布臨床決策支持工具ClinicalKey臨床精鑰,幫助醫生快速獲取準確、簡潔、世界前沿的循證醫學知識。臨床精鑰的所有內容聚焦中國本地的臨床需要,基於國際權威內容,經本地專家編審,並定期更新。幫助醫生快速解決臨床問題的同時,提升診療水平,啟發循證和科研意識。臨床精鑰包含了經本地專家參與審閱編輯的基於最新證據及實踐指南的臨床綜述,收錄了如Braunwald’s心臟病、羅森急診醫學等經典圖書,並且涵蓋了超過25000種中國臨床用藥信息。
  • 以嶺藥業:中醫藥循證醫學領跑者
    來源:證券日報本報見習記者張曉玉日前,「連花清瘟顆粒治療兒童流行性感冒評價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隨機、雙盲、陽性藥平行對照、多中心臨床試驗」啟動會在天津舉行,將為連花清瘟防治兒童流感提供循證醫學新證據。這是以嶺藥業創新中藥開展的第21個循證醫學研究項目。
  • 中英雙語《中醫藥臨床循證叢書》發布 助力中醫藥走向世界
    中澳國際中醫藥研究中心發布《中醫藥臨床循證叢書》 李雪 攝中新網廣州10月10日電 (蔡敏婕 陳婧)中澳國際中醫藥研究中心10日在廣州發布《中醫藥臨床循證叢書》,該叢書是國際首套採用整體證據方法對中醫藥臨床療效進行系統整理、嚴格評價的專著,並且是中英同步國際發行
  • 謝立信院士:中國眼科缺乏循證醫學證據
    中國工程院院士、臨床醫學眼科學專家謝立信日前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採訪時說。我國也曾設立過針對近視眼研究的「973」課題,但由於其原因複雜,目前還未取得較好的研究成果。就其研究進展而言,謝立信表示,首先,近視眼與人種有關,白種人患病率明顯比黃種人低;其次,高度近視與遺傳有一定關係;第三,一般的近視與環境有關,亞洲學生近視率頗高與其學習壓力偏大有關。
  • 推動中醫藥「走出去」,上海市中醫藥循證醫學研究中心成立
    7月17日,上海市中醫藥循證醫學研究中心(以下簡稱中心)啟動會在上海中醫藥大學舉行。這一中心以上海中醫藥大學(上海市中醫藥研究院)為核心,以上海市中醫醫療機構和綜合醫院有關臨床部門為臨床研究分中心,搭建中醫藥循證醫學研究關鍵技術支撐平臺和公共服務平臺,開展中醫藥循證評價體系建設。何為循證醫學?
  • 孫燕:臨床驗證是生物醫學數據的重要環節—新聞—科學網
    中國工程院院士 孫燕 在臨床醫學領域內,本世紀,循證醫學從經驗到數據是一個重大的發展。僅僅20年,由於計算機的應用和分子生物學的進展,如何充分高效地利用海量的生物醫學大數據成為當前的重要課題。 從我自己的體會,其中最重要的環節可能是臨床驗證,是否是關鍵基因?能否成為幹預的靶點? 舉一個例子來說明。被譽為諾貝爾獎風向標的美國醫學界最高獎項——拉斯克醫學獎,最近公布了2019年獲獎者科學家和他們的成就,其中就有三位從認識到開發臨床應用Her-2基因的研究者。
  • 創新醫療器械無先例可循,臨床試驗方案應如何設計?
    在隨機對照不可行的情況下,單組目標值臨床試驗不失為一種替代策略,同樣可以為產品註冊提供關鍵證據。在進行單組目標值試驗時,目標值確定需要基於確鑿的科學依據,同時考慮單組設計的固有局限性,保守估計目標值。 對於創新度非常高的產品,難以合理預測產品真實的有效性,或者可能存在難以提前預知的風險,在進行確證性試驗之前先開展小樣本可行性試驗,不失為一種穩妥策略。
  • 中成藥臨床證據有了量化指標!中恆集團注射用血栓通(凍幹)榮登中風...
    2020年1月9日,第十二屆健康中國論壇舉辦的「循證中藥」平行論壇上,發布了三類疾病中成藥臨床循證評價證據指數,廣西梧州製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注射用血栓通(凍幹)榮登「中風領域臨床循證評價證據指數」TOP10。
  • 人民網:循證中醫藥研究聯盟啟動「見證」十年行動 確定中醫藥循證...
    循證中醫藥研究聯盟發布了中成藥臨床循證評價證據指數,並確定了中醫藥循證研究的路線圖——「十年八項任務」,強調加快推進中醫藥循證評價證據產出和證據轉化。中醫藥發展迎來前所未有的大好機遇,但也面臨新的巨大挑戰,主要對多樣化研究證據需求快速增長,繼續深化中醫藥循證評價研究是當務之急。過去20年,循證醫學與中醫藥學融合發展,中醫藥臨床研究和系統評價數量跨越式增長,以隨機對照試驗為主的臨床研究超過10萬個,以系統評價/Meta分析為主的二次研究超過5000個,形成了可供臨床診療及管理決策的初步證據基礎。
  • ClinicalKey臨床精鑰上海發布 助中國醫生速取準確可靠的醫學知識
    這意味著,今後中國的醫生可隨時通過手機查詢,深入了解臨床問題,獲得簡潔可靠的答案,從而進行快速決策,並核對診斷方案。  記者25日獲悉,信息分析公司愛思唯爾在此間發布了臨床決策支持工具ClinicalKey臨床精鑰,以幫助醫生快速獲取準確、簡潔、世界前沿的循證醫學知識。
  • 589個新冠臨床試驗進展如何?學者籲對中國臨床研究進行改革
    雖然對於「冠狀病毒」的註冊臨床試驗有589個,但其中有效的2期與3期幹預性臨床試驗共只有8個。除了疫苗之外,證明藥物療效的臨床試驗,近乎全部「翻車」,無一拿得出手。2. 「臨床試驗」不能僅靠行政審批,要依靠科學臨床試驗的「循證審批」。注重質量而非數量,才能成為真正的製藥強國。3.
  • 《藥品臨床試驗管理規範》
    第二條 藥物臨床試驗質量管理規範是臨床試驗全過程的標準規定,包括方案設計、組織實施、監查、稽查、記錄、分析總結和報告。  第三條 凡進行各期臨床試驗、人體生物利用度或生物等效性試驗,均須按本規範執行。  第四條 所有以人為對象的研究必須符合《世界醫學大會赫爾辛基宣言》(附錄1),即公正、尊重人格、力求使受試者最大程度受益和儘可能避免傷害。
  • 擁抱現代醫學中醫藥要講「世界聽得懂的語言」
    「中醫藥有長期的臨床實踐和眾多的歷史經驗,但最後就差『一把火』——在臨床驗證中拿出數據。」宋瑞霖說。2.循證醫學不專屬於西醫西藥,中醫藥也可以用 「沒有療效,空談中醫藥發展,就是紙上談兵。」徐鳳芹直言,應該加強中醫藥循證醫學證據的研究。
  • 醫學英語:循證醫學名詞
    fail-Safe Number   試驗組某事件發生率 experimental event rate,EER   似然比 likelihood Ratio, LR   適用性 applicability   受試者工作特徵曲線(ROC曲線)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   隨機對照臨床試驗
  • 陳李濟舒筋健腰丸等11項中成藥臨床應用專家共識發布
    這一次,經過循證醫學證據的尋找和專家座談,形成了明確的共識,並通過了中華中醫藥學會的評審,最終發表。這個共識的形成,對於舒筋健腰丸以後的合理用藥是有很好的指導意義的。  高景華認為,「舒筋健腰丸臨床專家共識」最突出的一個亮點在於:專家共識明確指出,腰椎間盤突出症以及腰椎管狹窄症引起的腰膝酸軟、坐骨神經痛,就是它的指徵之一。
  • 上海率先推出「四證合一」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模式
    上海率先推出「四證合一」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模式 2012-08-20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上海8月16日電(記者 仇逸)「兩年來,我既是復旦大學醫學院研究生,又是正在接受培訓的住院醫師
  • 擁抱現代醫學中醫藥要講「世界聽得懂的語言」
    新華社發  「中醫藥有長期的臨床實踐和眾多的歷史經驗,但最後就差『一把火』——在臨床驗證中拿出數據。」宋瑞霖說。  2.循證醫學不專屬於西醫西藥,中醫藥也可以用   「沒有療效,空談中醫藥發展,就是紙上談兵。」徐鳳芹直言,應該加強中醫藥循證醫學證據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