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1
七星景區
集桂林山、水、洞、石、庭院、建築、文物之大成。
七星景區位於廣西桂林市七星區灕江東岸。灕江支流小東江畔,距市區1.5公裡,因七星山七星巖而得名,是桂林市最大的綜合性的生態公園,佔地面積約134.7公頃,集山青、水秀、洞奇、石美於斯,儼然成為桂林山水的縮影,自隋唐時期起就已成為遊覽勝地,如今更成為世界旅遊組織推薦景區、首批國家4A級景區、國家重點名勝風景區、桂林的核心景區。
一千多年以來,中國四大宗教信仰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儒家學說曾先後影響過景區,給這裡印下了鮮明的宗教文化烙印,賦予了景區獨特的「宗教四合一」的魅力。公園內有「北鬥七星」、「駝峰赤霞」、「月牙虹影」、「普陀石林」等勝景, 佔有山、江、洞、石之美。著名景點有七星巖、龍隱洞、月牙巖、曾公巖、駱駝山、龍隱巖和花橋、月牙樓、兒童樂園、動物園、三將軍及八百壯士墓、清真寺、盆景藝苑、桂海碑林等。1998年,美國總統柯林頓訪華時,曾在駱駝峰腳下發表環保演說。桂海碑林共有石刻200餘件,內容涉及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民俗等,形式有詩、文、歌、賦、對聯、圖像等;書體有楷、草、隸、篆等。
TOP 2
象山景區
桂林的城徽、山水的代表,因主體景觀酷似一頭大象而得名。
象山景區位於廣西桂林市象山區。原象山景區成立於1986年,是國家5A級景區,2003年被列為「世界旅遊組織推薦遊覽景區」,象山景區內因景區內主體景觀象鼻山酷似一頭大象而得名,更因其獨特的山形和悠久的歷史於1995年被評為桂林市城徽標誌。2007年與法國艾特大市象鼻山景區結為友好景區。象山景區是一個集山青、水秀、洞奇、石美於一體的多元化國際精品旅遊景點。主要景點有象鼻山、水月洞、象眼巖、普賢塔、三花酒窯、愛情島、神秘象寨、雲峰寺太平天國革命遺址陳列館等。
附近還有隋唐開元寺僅存的舍利塔。水月洞緊靠江邊,灕水流貫其間,如水中浮月,山石垂入水中如象鼻飲水灕江,景致極佳,唐宋以來即為遊覽勝地。宋薊北處士《和水月洞韻》詩: 「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還流。」形象地描繪了這一景致。
TOP 3
疊彩山公園
舊名桂山,景色優美,易於攀登,登頂可俯瞰桂林全景。
疊彩山位於廣西桂林市疊彩區,濱臨灕江。為國家4A景區。疊彩山舊名桂山,與城中的獨秀峰、伏波山鼎足而立,同為城內的遊覽勝地。疊彩山佔地面積約2平方公裡,由明月峰、仙鶴峰和四望山、于越山組成,橫亙市區,景色優美,又易於攀登,為桂林山景中的一個熱點。
較高的仙鶴峰海拔253.6米,由3.6億年前沉積的石灰巖和白雲質灰巖組成。山中佳景甚多,有疊彩亭、于越閣、瞿張二公成仁碑、仰止堂、仙鶴洞、風洞、疊彩樓、望江亭和拿雲亭等名勝。山上歷代名人的摩崖石刻尤多,為文物的精華。若登上明月峰,駐足拿雲亭,全城景色盡收眼底。
TOP 4
伏波山公園
一座依水傍水的孤峰,漢代時伏波將軍馬援南徵曾經過此地,故得此名。
伏波山位於廣西桂林市疊彩區的灕江之濱。為國家4A旅遊景區,是一座依水傍水的孤峰,漢代時伏波將軍馬援南徵曾經過此地,故得名。
唐代時山上曾建有伏波將軍庭。現有癸水亭、聽濤閣、半山亭、還珠洞、試劍石、千佛巖、米芾自畫像等名勝,還有一口重1000餘公斤的「千人鍋」和重2700多公斤的大鐘,乃清定南王孔有德女兒為悼其父所鑄。伏波山因孤峰雄峙,半枕陸地,半插江潭,遏阻洄瀾,有「伏波勝景」之美稱。每年春夏,江水暴漲,山麓遏阻急浪狂瀾,使江水倒轉迴旋,有降伏波濤之力。伏波山景致優美,巖洞奇特。山的東面是臨江迴廊、伏波茶室和依崖而建的聽濤閣,西面有登山石階,可達半山亭和山頂,登高眺望,可看到桂林清秀如畫的水光山色。
TOP 5
訾洲公園
因唐代洲上曾有訾姓人家住而得名,島上「訾洲煙雨」是桂林著名的老八景之
一.
訾洲公園位於廣西桂林市七星區。因唐代,洲上曾有訾姓人家住而得名。洲呈條形如舟浮水中,又稱浮洲,灕水環繞,群山環繞,群山簇擁,東靠普陀,月牙,西對象山,南接穿山,塔山,備有伏波,疊彩,鬥雞,南溪、獨秀、堯山視野可及。每到秋天,洲上蒼翠之中紅黃秋葉翩翩,訾洲紅葉桂林秋為桂林勝景。在煙雨瀰漫的時節,雲紗霧幔,訾洲籠罩在一片朦朧之中,嵐霧繚繞,洲島隱約可見,或淡或濃,猶如一幅水墨畫卷,充滿詩情畫意,訾洲煙雨是桂林著名的老八景之一。
TOP 6
穿山景區
桂林的主要名山之一,景區內有桂林著名老八景之一「塔山清影」。
穿山景區位於廣西桂林市七星區。以穿山為軸心,佔地面積約2平方公裡,是桂林市山水旖旎的公園之一。 穿山景區內綠草茵茵,蒼松翠竹,山花爛漫,環境優雅。穿山隔著灕江與象鼻山相望,與江西岸的龜山,形如兩隻相鬥的公雞,合稱鬥雞山。
穿山前有塔山,峻峭的塔山上,明代建築的一座七層六角實心的「壽佛塔」,巍然矗立,倒映江中,雅致清麗,「塔山清影」為桂林著名老八景之一。小東江自北而南,曲貫穿山與塔山之間,山倒影江中,更是景色尤佳。穿山是桂林的名山之一,自古以來,久負盛名。穿山有大小30多個巖洞,其中最美的要數1979年發現的穿山巖。另有月巖位於山腰,洞穿山壁,高廣空明,宛如月宮仙境,站在洞中南北遠眺,但見灕水蜿蜒,風光無限。
TOP 7
南溪山公園
因南溪縈繞而得名,在古代「南溪新霽」就是桂林八景之一。
南溪山公園位於廣西桂林市象山區。離火車站約1公裡,因南溪縈繞而得名。它有東西兩峰,彼此並列,聳拔千尺,北面有峭壁,其山石潔白。雨後天晴,雲霧初散,陽光照映在山石上,會反射出耀眼的光彩。在古代「南溪新霽」就是桂林八景之一。
南溪山洞多而奇,以北面的白龍洞最為著名。它洞口高敞開闊,好像一間高大的石屋,石壁白色,有一石乳下垂,極似龍頭,所以叫作白龍洞。洞內有雙獅石、玉筍迎春、白龍吐珠等奇景。出白龍洞右行,便到玄巖,這是一個由鐘乳石組成的豐富多彩的畫廊。此洞分成兩道。右道可到穿雲巖,該洞巖道較短,常有雲霧穿門,巖口有不少珍貴的石刻。
TOP 8
西山公園
早在1000多年前的唐代便成為旅遊勝地,是桂林最早被開發的旅遊景區。
西山公園位於廣西桂林市秀峰區。桂林市第二大綜合性公園(桂林市第一大綜合性公園是七星公園)。景區由西山群峰、西湖及隱山組成,裡面群峰環繞聳立,西湖、桃花江相映帶,形成山重水複的奇景。每近黃昏,夕陽斜掛山峰,雲林變幻、金光萬道、紫氣蒸騰,是為膾炙人口的桂林老八景之「西峰夕照」。
此外,據載唐代天下西湖三十六,以桂林西湖為大,湖水明透如鏡,山巒翠彩,倒映水中,是全中國唯一山水相連的西湖;湖中荷香漣漪,煙波嫋嫋,一玲瓏小山其間若隱若現,是名隱山。隱山多洞,著名的有北牖、朝陽、白雀、嘉蓮、南華、夕陽,合稱「隱山六洞」。
清代學者阮元所著《隱山銘》中說:「一山盡空,六洞互透。」六洞各呈姿態,多與泉水相連,成為地下「龍宮」,人稱「八桂巖洞最奇絕處」。西山景區還擁有豐富深厚的文化底蘊,是唐代南方五大禪林之首——西慶林寺的原址。
現存的1000多件唐碑石刻、摩崖造像,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為整個桂林市最早、最多的摩崖石刻。這裡歷代遊蹤不絕,唐代鑑真、李渤、戎昱,宋代米芾、方信孺、範成大,明代徐霞客、袁崇煥、董傳策,民國時期,李宗仁、徐悲鴻、老舍等都在這裡留下了足跡。
TOP 9
虞山公園
桂林市最美、最大的仿古園林,因園內虞山,虞帝廟而得名。
虞山公園位於桂林城北的北極廣場和虞山橋附近。因園內虞山,虞帝廟而得名。園美廟靈、山奇洞幽,是桂林市最美、最大的仿古園林,也是桂林山水遊覽的開山地和桂林歷史的淵源地。虞山突兀矗立,林木蒼翠,環境幽謐。山的西麓,韶音洞貫穿南北,悠風習習,與皇澤灣的淙淙流水和洞口陣陣林濤,交織成韻,有如韶樂。「舜洞薰風」為桂林著名老八景之一。主要景點有虞帝廟、怡沁園、三絕碑、五福塔、聞韶樓、韻音洞、九重天、美泉宮等。
TOP 10
桂林飛虎公園
抗日戰爭時期美國第十四志願航空隊秧塘機場指揮所舊址上建設的一個紀念公園。
桂林飛虎公園位於廣西桂林市臨桂區。是在抗日戰爭時期美國第十四志願航空隊秧塘機場指揮所舊址上建設的一個紀念公園,位於桂林市臨桂區臨蘇路,佔地面積250畝,總投資1.6億元,其中美國飛虎隊隊員的親屬籌措40萬美元。
遺址公園分3期投入,完成3大功能區建設:一期投資3000萬元用於徵地和建設抗戰紀念展示區,主要包括抗戰紀念館、抗戰英雄紀念碑、抗戰英雄浮雕牆、空軍將士情景雕塑以及營房、指揮所等項目;二期投資3000萬元用於建設高科技航空航天體驗區以及直升機空中旅遊項目;三期投資1億元用於建設旅遊配套綜合開發區。
遺址公園建成後,將成為美國飛虎隊老戰士及家屬和朋友重溫歷史、瞻仰前輩先烈的一個重要基地,也是進一步增進中美兩國友好交流的重要平臺,並為桂林旅遊走進歐美市場打開一條重要通道。 開工儀式上,美國飛虎隊歷史委員會向臨桂區捐贈了部分飛虎隊隊員當年所用物品。飛虎公園於2015年3月28日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