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善武之人,知其拳,而不知其把。把者何也?把,亦稱把頭。把者,人我之掌腕,相互把生。曰把。把頭者,變擒拿,擊打,點穴,卸骨等法之開關也。
少林把頭,精奇繁多,不可勝數。皆因封建遺毒、保守過甚,受不傳之秘之影響,而技擊之學、未公開於世者多矣!加之少林寺三次火焚。香簡殘篇,難於找尋。大好國粹,湮沒無聞,真感事也!
吾性嗜武,四十來年,少林拳械,一無所成。
自覺才流學淺,未敢造次著論。特別對少林武術之三三真諦,未能清澈透悟,但對內外兼修,」而技乃神之「心意把」,「虎撲把」,「閃戰移身把」略有見解,不敢保守,陳述數語,公諸於世。來自「武宗」公眾號·祈請海內有術名家,賢達之士,刀斧正之。
一、「心意把」
「心意把」,是少林武庫中,強有生命力的一顆閃閃發光的「寶珠」。是少林七十二藝之一。是「心意拳」之母,虎捶類之髓。「把頭」中之王。是技擊術中之驚人絕學,名貴「把頭」中之精奇妙把。
「心意把」,少林歷代寺僧,演練秘傳,於佛大殿「腳窩」為見證。
「心意把」,動作非繁、但作好確難其精微奧妙,不可思議。非經身教口授,難以化解。它在我國武林藝海中,享有崇高盛譽。有術名家,曾拿它給八卦,太極比論。故過去武林界,流傳有云:「八卦奸,太極滑,論毒毒不過「心意把」。
「心意把」,內靜外猛。剛柔相濟。虛實並舉,變化無窮。姿架壯麗,勁力雄渾,夠狠猛毒,出手無情,擊法絕妙。武林行家,見之無不珍愛。
「心意把」之特點:則是「心意融貫,內外合一,心動意隨,以氣催力」。所謂「心意領丹田,虎力自然生」。拳經有云:「論練體,可運動四肢百骸之筋內關節。流通血液,有天然之活潑。論應用,可發揮各部之機能,得手眼身步五合三催之效用,進退轉側,收臨機致勝之功」。·來自「武宗」公眾號·此乃練「心意把」之好處也。「心意把」乃練體,應用,練心用意,整體兼備。絕學之秘技也,實為武林界不可多得之珍品
其歌曰:
心意神把把中尊,打顧顧打妙如神,
側身矮馬如虎踞,變化出沒難防存。
頭如懸鐘靈其身,項似桅杆穴對準,
身以鐵棍撐八面,腳如鐵錨抓地穩。
側面短矮八方顧,起落橫順人難進,
後足擎起全身力,前足暗虛藏假真。
後手拳放腰窩間,前手護襠襠內存,
凝神聞聽動和靜,報應全憑耳收音。
蜂目側視伏狙跪,銳君鷹猿威逼人,
注射之點敵眼光,敵眼光鵠擊莫存。
左右克敵縱橫制,四稍齊至方為真,
足下存身矮馬入,金鳩獨立打進門。
緊人一步仙著至,虎爪洗面又掏心,
上打吼聲喪敵膽,下打雷激失敵魂。
沾身須合陰陽氣,把無氣法不足論,
放把吐氣須開聲,一哼一噫輸贏分。
心意神把是真品,千古之秘未傳人,
千佛大殿腳窩在,少林功夫傳古今。
二、「虎撲把」
虎為百獸之尊,其性兇殘猛悍。神發二目,威性爪牙,怒氣勃勃。虎善撲按跳躍,抓爪伸縮有力。動如閃電,行似風雲,嘯震山谷,神威逼人。
「虎撲把」,乃模仿其「餓虎撲食之動勢,直撲直上之兇猛,無畏無懼之虎膽,撲按跳躍之生性」,等等特徵創編而成。
拳譜有云:「心意者,虎捶也,虎身大力強,動恃爪牙之威,遇物則直撲直上,而無所畏懼,敵勢而身大」。
「虎撲把」,是少林技擊術中,秘不外傳的名把之一。「虎撲把」,走的是「十字闖步」又名「龍形步」,或謂之「追影趕月」。所謂「迫影趕月」即練功於浩月當空之夜下(夜間燈下練功也可)將追趕其被明月照在地上之自身之軀影,則謂之「追影趕月」。追其影,趕其月,非神速之動勢,不合要求。來自「武宗」公眾號·故作好「虎撲把」,應運用三跳騰身之步,疾若閃電之速,合渾元內外之一氣,放把發勁,吐氣開聲。此乃謂之對「虎撲把」作法之要求也。
「虎撲把」之特點,則謂之:「囚其身,如伏貓之撲鼠;抖其身,如餓虎之撲食;行其步,如神龍之遊空,動其勢,如閃電之神速;發其聲,如怒雷之大作」。故我師梁五曰:「囚如貓,抖如虎,形如龍,動如閃,聲如雷」乃「虎撲把」之特徵也。
「虎撲把」之運使,則謂之「身如弩弓,手如箭,眼似閃電,足似鑽。出手如鋼,回手如鋼鉤。克人在五、七尺之內,使人慾動未勁之際,要求作到「聲東擊西,指上打下,虛實並舉,以氣為君,以力為主,以捷為貴。身高取其下,身低取其上」。此乃「虎撲把」運使之法也。
其歌曰:
疊住身子,右腿下蹲,斂如伏貓,虛步存身。
上肢兩手,左前右後,膝胯不離,雙手發抖。
十字闖步,猶似龍行,變化莫測,擊西聲東。
雲蔽日月,運我五行,妙術取之,擒拿柱送。
砸肩提胯,頭頸要領,陰陽氣合,奇正相生。
虎視耽耽,氣息沉沉,目光炯炯,含有威神。
餓虎撲食,縱身輕進,氣吐丹田,發放吧音。
三、「閃戰移身把」
「閃戰移身把」,是少林通臂門,技擊術中最為高貴的「把頭」。這個「把頭」是模仿其猿之三閃六躲和善於逃藏的特性,創編而成的。
「閃戰移身」,是以身小力微,常防吞噬之患的弱者,戰勝身大力壯,直撲直上,而無所畏懼的強者,所採取的一種高級技巧之妙術「心法」。
「閃戰移身」,為近移接取之法。是動度極小,突然轉變方向位置的驚戰之法。拳徑有云:「運用之妙施於一身,而抖擻之威靈於一心」。
「閃戰移身」之特點,則是「不與猝然之突發性攻擊相頂撞,不徒洪門正面低當對方,而從邊門側面去破對方之氣勁」。來自「武宗」公眾號·即所謂「以橫制縱」之法理也。
「閃戰移身」之作法:則是順人之勢,借人之力,還制其人之身。人用牽我之力,我用進身送人之法,人用送我之技,我用倒身引人之術。人站,我撥其跟,人閃,我括其身,人走,我捅其路,人變,我化其心。敵雖有千斤之力,則不為己之所有,而為我之所用。此乃「閃戰移身」之妙法也。
其歌曰:
閃戰移身最出奇,戰鬥之中數妙技,
六六計謀它為上,貴乎善用消敵力。
敵若猛來直衝象,憂忽難防把身移,
閃其勢來懈其力,乘機而入打得疾。
避實就虛動度小,力點角度向轉移,
步法走的是邊門,左右均可把身棲。
腰腿身段扁半面,二尖相照奇中奇,
疾速機靈陰陽氣,上壓下提內外一。
眼手身腰腿煩隨,一氣呵成迅雷激,
不與來勢相頂闖,四兩可撥千斤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