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冬」也快到了。
你可能要問了,「大冬」是啥?
「大冬」是南京對「冬至」這一節氣的叫法。
「大冬」這天,南京人是怎樣過「大冬」的?
「燒包數九吃豆腐」,這是南京人過冬至的常有的說法。吃豆腐,大家都明白。豆腐諧音「多福」,老南京圖個吉利,因此,豆腐是南京人冬至餐桌上的「標配」——「小蔥燒豆腐」一清二白、「大蔥燉豆腐」從容富餘、「青菜豆腐」平平安安。其中,豆腐燴上大蔥,味道是絕好。
「燒包」說的是祭祖。以前,冬至最強的儀式感就是祭祖了。不過現在,人們雖仍保留著冬至祭祖的習俗,但已經簡化為「燒包」了。「燒包」就是為祖先燒一包一包的紙錢,以此來祭奠先祖。
「數九」就是一九一九地數,「出九」後,天氣就暖和了。
鴨子性涼,到了大冬,餐桌上就不上鴨子了,而是吃雞。雞是暖性的食物,冬天吃雞禦寒涼。在大冬這天,準備一鍋熱騰騰的黃油老母雞湯,暖暖的補一補。
除了這些之外,南京人也吃餃子、吃湯圓,寓意著圓滿與幸福。
其實,不管在「大冬」這樣的傳統節日裡吃什么喝什麼做什麼,最重要的還是可以讓家人們聚在一起,團圓和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