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宣布:星座日期都算錯了,應該是13星座、還有一個蛇夫座……」
如果你在朋友圈裡看到有人這麼說,千萬別激動,因為每隔一段時間它都是冒出來,而且不只是國人愛傳,老外的Twitter上也會時不時蹦出來,看來大家都喜歡星座八卦啊。
這當然是個謠言,胡扯到了連NASA都無法忍受,不得不正式出面闢謠:這是假的!
NASA發言人Dwayne Brown表示:「NASA是研究天文的,不是研究星座和佔星的。這些謠言裡關於黃道星座及其現實時間內容是正確的天文知識,但不應該假借科學知識,將天文學和佔星算命的星座混為一談。」
NASA行星探索和太陽物理學部門的Laurie Cantillo也特意給BBC發了一份聲明:「我們沒有改變任何黃道星座,只是因為地軸發生了變化,天文學意義上的星座與幾千年前不同了,這是數學觀測。佔星術是古代歷史文化的化身,不是天文學。」
其實說起來,這事兒還是NASA自己「惹的禍」。他們曾經做了一個小小的科普:
3000年前的古巴比倫人相信星座的運動可能對地球上的事件產生影響,所以制定了星座日期,就是現在我們所知道的黃道十二宮的基礎。由於地軸以2.6萬年的周期擺動,黃道在天空的位置也會變動,所以3000多年後的今天,十二星座的日期與天象已經不吻合。
不少人甚至包括雜誌、網站等媒體看到這麼一段話,就想當然地認為,既然星空不一樣了,NASA那就是要重新給星座分配日期呀,於是……
事實上,黃道星座(sign,記號、象徵)與天文星座(constellation,星群)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
黃道是地球繞太陽運行的軌道,或者說是以地球為中心觀察時太陽的運行軌跡,測量的單位是度數。
所謂黃道十二星座,就是將整個黃道平分成12部分,每個星座佔30度,整個黃道共360度。
佔星學中的黃道帶是一個「季節的日曆」,對應著地球上的四季變換。古代人在給星座命名時,天文上的白羊座恰好在春分點上,所以就借用了白羊座來命名,其他星座依次順延。
天文學上的星座則是不同文化根據自己的想像,將幾顆星星連成線組成的形象,因此中外文化裡天文星座的名稱、數量都是不一樣的。
20世紀20年代,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大會決定將整個天空劃分為分成3個天區、88個區域,每個區域便是一個星座,其中北半球29個、南半球47個、天赤道與黃道附近12個,其中也包括這個蛇夫座。
那麼,蛇夫座和我們有什麼關係?沒有關係,不過80後們應該還記得,《聖鬥士星矢》裡吊打星矢的沙爾娜,就是蛇夫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