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美黃河行】蒼天聖地阿拉善:阻擊烏蘭布和沙漠,讓母親河的腳步...

2020-12-12 央廣網

黃河流經阿左旗。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阿拉善是沙漠的代名詞,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是對阿拉善風沙肆虐最真實的寫照。總面積27萬平方公裡的阿拉善,近三成是沙漠,其中,黃河流經阿拉善境內85公裡,每年都有大量的泥沙被帶入黃河,加劇了生態環境的惡化。近年來,當地政府下大力氣治沙,通過發展沙產業,變沙害為沙利,探索出一條生態建設與產業經濟雙軌發展的路子。

「愚公移沙」

位於阿拉善左旗與烏海市烏達區交界的烏蘭布和沙漠綜合治理項目區,是國家生態建設重點治理地區之一,也是沙塵暴發源地。行走其間,你會明顯地感到這裡的風很大,在沙漠中站不到5分鐘,臉上一抹便是一層細碎的沙粒。45歲的蒙古族漢子安恩達每天都要到這裡的葡萄基地溜達一圈,看看新栽種的葡萄幼苗有沒有被風沙掩埋。安恩達是當地的治沙能手,人送綽號「沙漠愚公」。

安恩達介紹治沙情況。

「以前這裡是一望無際的沙丘,十幾年來,通過推平沙漠,開墾成一米寬一米深的溝,然後在溝裡置換土地,種植葡萄。這樣持續治理以後,就變成了如今的綠洲。」9月6日,安恩達指著集中連片的葡萄架說。

循著他手指的方向望去,葡萄架在沙漠中整齊劃一,黃河以北連綿起伏的沙漠已經被大片大片的綠色所覆蓋。除了葡萄,其中還有防護林、牧草,治理的沙漠總面積有10餘萬畝。這只是安恩達向治沙邁出的一小步。「我計劃今後的每一年,還要平沙整地約2000畝。持之以恆地做下去,總會有一天把黃河沿岸的烏蘭布和沙漠全部治理成綠洲。」安恩達告訴記者,事實上,他起初從事的是煉焦行業,2005年底,按照國家清理整頓焦化行業的精神,焦化廠因不符合國家環保政策關閉了。之後,他決定選擇一條綠色環保的產業。經過考察、調研,安恩達萌生了通過葡萄種植加工產業化生態治沙的想法。然而,他的想法遭到大部分人的反對。

烏蘭布和沙漠綜合治理項目區的酒莊。

有人勸他:「這個地方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這等於拿著錢往黃沙裡扔。」安恩達卻不信邪,他頂著漫天的黃沙與工人們一起推沙造田。常常是頭一天剛剛推平的路,第二天便尋不到了足跡;種植的葡萄幼苗剛剛發芽,不到兩天,又被風沙埋了。最慘的一次,眼看葡萄已經掛果,一場霜凍使得顆粒無收。安恩達沒有放棄,經過多年的發展,如今已經形成了種植、葡萄酒加工、旅遊三種產業相輔相成的良性循環,使得烏蘭布和沙漠綜合治理項目區的植被覆蓋率達到90%以上,徹底改變了當地的生態環境,還解決了2000多農牧民就業。

「烏蘭布和沙漠的邊緣地帶改造成綠洲,對調節氣候、涵養水份、防風固沙、淨化空氣等方面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一方面可以減少烏蘭布和沙漠向黃河輸送泥沙量,保護母親河,一方面可以阻擋沙漠向城市侵襲。」安恩達說。

點沙成土

沙漠變良田,聽起來像天方夜譚,卻確確實實在阿拉善盟境內臨近黃河的烏蘭布和沙漠發生了。9月6日下午,在烏蘭布和沙漠的沃詩金「沙漠土壤化」生態恢復項目區,放眼望去,在連綿不斷的沙漠之中,生長著一大片玉米、高粱、向日葵等農作物。熟悉的人都知道,這些農作物的根系發達,基本都生長在土層深厚、結構良好的土壤中,而乾旱的沙漠顯然並不適宜這類農作物的生長。那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原來,這就是由重慶交通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易志堅團隊發明的黑科技「點沙成土」。

科研團隊向媒體記者介紹點沙成土的過程。

說起「點沙成土」的本事,研究團隊成員李亞博士表示,沙漠土壤化的實現主要基於沙子的土壤化,這項技術的核心是採用力學方法使沙子獲得土壤力學屬性,同時獲得土壤生態屬性,進而成為植物生長的良好的載體。「土壤顆粒之間存在萬象結合約束(簡稱ODI約束),通過在沙漠中加入這種約束材料,沙粒像自然土壤一樣結合成團,沙子中的水分、養分和空氣含量就會顯著提高。沙變土後,不僅適合沙生植物,還適合土壤類植物的生長,並形成良好的生態系統。試驗表明,經過4個月的時間,試驗田內出現植物75種,其中種植的作物為48種,包括草類、樹木、蔬菜、瓜果等,其他27種作物均是由風、鳥帶入的。這項技術的實施,將會有效遏制沙漠化的趨勢……」言談間,李亞對於沙漠土壤化項目固沙、防止水土流失、減少黃河攜帶泥沙量飽含信心。

李亞介紹,2016年以來,他們將「沙漠土壤化「科技成果在烏蘭布和沙漠付諸實踐,累計創造了約6000畝農田,種植的葵花、高粱等農作物長勢良好。之所以將烏蘭布和沙漠作為實驗基地,是因為這裡的沙漠流動性大,改造難度大,更能檢驗他們科技成果的實際效果。據悉,沙漠土壤化改造的成本在2000~5000元之間。目前他們的科研投入已經達到數千萬元,這些資金全部來自社會捐贈,許多對治沙事業富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家向該項目捐贈資金,沒有要求任何回報。

牧民吃上旅遊飯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阿拉善盟阿左旗巴彥木仁蘇木是公認的大漠落日景致最佳拍攝地點。巴彥木仁系蒙古語譯音,意為「富饒的江河」,因地處黃河之濱,故而得名。

黃河從寧夏回族自治區石嘴山市進入阿拉善盟,經過阿左旗烏索圖、巴彥那仁蘇木,在磴口縣二十裡柳子出境,全程85公裡,流域面積31萬平方公裡。

鹽務所的鹽倉。

老磴口鹽務所。

「這裡過去是吉蘭泰食鹽外運碼頭,又叫老磴口,鹽務所和老磴口的舊址還依舊保留著。」在阿拉善盟阿左旗巴彥木仁蘇木的聯合嘎查,蘇木達(蒙古語:鄉長)說,近兩年,依託黃河古文化,當地打造了黃河漁村,建起了極富民族特色的客棧、家庭旅館,通過發展全域旅遊、田園牧歌綜合體,帶動周邊農牧民共同致富。

丁永霞正在收拾廚具。

54歲的丁永霞是土生土長的聯合嘎查人,早些年,為了給小兒子治療白血病,她花光了家裡的所有積蓄,一家人的生活過得捉襟見肘。2016年冬天,當地政府了解到丁永霞的情況後,幫助她在黃河行岸邊開起了農家樂。

推門走進農家樂飯店,看到桌椅擺放得整整齊齊,廚房的灶臺和案板也都收拾得乾乾淨淨。「這個300多平方米的農家樂是政府建設的,包括桌椅板凳、鍋碗瓢盆等所有廚具,都是由政府提供,我只負責經營。粗略算下來,今年以來毛收入能達到10萬元左右。」丁永霞說,除了經營飯店的收入,家庭裡每人每年還有4000元的草原補貼,日子越過越好了。(文/北方新報融媒體記者 張巧珍)

相關焦點

  • 蒼天聖地阿拉善:阻擊烏蘭布和沙漠,讓母親河的腳步更輕鬆
    【壯美黃河行】蒼天聖地阿拉善:阻擊烏蘭布和沙漠,讓母親河的腳步更輕鬆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阿拉善是沙漠的代名詞,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是對阿拉善風沙肆虐最真實的寫照。總面積27萬平方公裡的阿拉善,近三成是沙漠,其中,黃河流經阿拉善境內85公裡,每年都有大量的泥沙被帶入黃河,加劇了生態環境的惡化。
  • 夜讀丨《阿拉善!蒼天聖地最美的雲彩》
    經過四個月的公開徵集、組織評選等工作,備受關注的「阿拉善農商行杯」建盟40周年阿拉善文學大賽評獎結果於日前揭曉。阿拉善日報官方微信「今日阿拉善」陸續發布此次大賽獲獎作品,為您奉上每日晚間讀物,豐富每日精神生活。敬請關注! 《阿拉善!
  • 【影視•周末旅行家】走進蒼天聖地阿拉善
    推介會期間,重點推出「暢遊阿拉善 自駕心飛揚」阿拉善自駕大環線、「向善而行」——最實用的阿拉善自駕遊攻略、「一路向西」精品自駕旅遊線路、「北疆之西,暢行醉美額濟納」、「天境騰格里 沙漠自由行」自駕遊路線、烏蘭布和沙漠生態觀光自駕遊精品線路
  • 【愛上內蒙古 美在阿拉善】在「蒼天般的阿拉善」和心愛的人一起...
    【愛上內蒙古 美在阿拉善】在「蒼天般的阿拉善」和心愛的人一起「白頭」 2020-12-09 17: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在「蒼天般的阿拉善」和心愛的人一起「白頭」
    這裡有唯一以沙漠為主題的世界地質公園、世界三大胡楊林之一的額濟納胡楊林、世界三大載人航天中心之一的東風航天城(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這裡就是遼闊而神奇的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  雪後沙漠顯柔情攝影/姚秀
  • 推薦| 在「蒼天般的阿拉善」和心愛的人一起「白頭」
    這裡有唯一以沙漠為主題的世界地質公園、世界三大胡楊林之一的額濟納胡楊林、世界三大載人航天中心之一的東風航天城(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這裡就是遼闊而神奇的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霜花滿枝更妖嬈不知不覺,12月悄然而至,降溫「唰」一下就來了。受冷空氣影響,阿拉善盟近日多地再迎降雪。
  • 推薦|在「蒼天般的阿拉善」和心愛的人一起「白頭」
    這裡有唯一以沙漠為主題的世界地質公園、世界三大胡楊林之一的額濟納胡楊林、世界三大載人航天中心之一的東風航天城(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這裡就是遼闊而神奇的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霜花滿枝更妖嬈不知不覺,12月悄然而至,降溫「唰」一下就來了。
  • 這裡是阿拉善:來內蒙古一定要去的地方!
    這是一片古老神奇的熱土天高雲淡,駝鈴悠遠這是一片五彩斑瀾的聖地金沙起舞,胡楊婆娑這是一片民族文化的沃土黑城遺址,居延漢簡這是古絲綢之路的重要關隘是東歸英雄世代居住的家園這是神舟飛船升起的地方這就是「蒼天聖地·阿拉善」蒼天聖地阿拉善
  • 刺激的阿拉善沙漠
    阿拉善沙漠(Ala Shan Desert ) 是統稱阿拉善盟境內三大沙漠即巴丹吉林沙漠、騰格里沙漠和烏蘭布和沙漠,是戈壁大沙漠最南部分,位於中國中北部的銀額盆地底部。包括內蒙古的西部和甘肅省的北部。東倚賀蘭山,南接祁連山,西達黑河,北部有結構窪地與外蒙為界。佔地約8萬平方公裡。
  • 蒼天般的阿拉善,美麗的胡楊林
    很多年前,嚮往著草原,也越來越喜歡草原上的歌曲,尤其像《蒼天般的阿拉善》、《美麗的額濟納》、《呼倫貝爾大草原》、這些歌曲聽了讓人的心情變得愉悅,想隨著歡快的節奏跳躍:讓人的心會拉伸、蔓延,變得悠遠,融化在那美麗的草原上,廣袤的天地間。
  • ...高陽籍「大內高手」穿越烏蘭布和沙漠,中國首個沙漠極地馬拉松
    獨藤語:之所以改作者陳光輝的原標題為「高陽籍「大內高手」穿越烏蘭布和沙漠,中國首個沙漠極地馬拉松」,是因為他曾服役在中南海,在我印象中就跟大內高手一樣,。
  • 阿拉善邀重慶市民穿越沙漠看胡楊林
    28日, 阿拉善盟旅發委攜阿拉善盟左旗文化旅遊局和額濟納旗旅遊局來渝,舉行「蒼天聖地阿拉善」旅遊重慶推介會,邀請重慶市民國慶黃金周到阿拉善,參加越野e族英雄會,駕車穿越巴丹吉林沙漠,觀賞額濟納旗的金秋胡楊林……推介會上,阿拉善盟旅發委副主任包凱峰介紹,阿拉善歷史文化悠遠厚重,民族文化交匯融合,絲路文化源遠流長,自然生態文化雄渾奇特,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居延城外獵天驕,白草連天野火燒
  • 阿拉善:沙漠如此多彩
    從1982年開始探索播撒牧草種子取得成功,1984年開始,老一輩林業人在騰格里、烏蘭布和沙漠邊緣開展飛播灌木樹種治沙科學試驗,用8年的時間總結出了一套適合阿拉善荒漠地區飛播造林的種植技術,即「適地、適種、適時、適量、封禁」。這一成果打破了國際學術界「在年降水量200毫米以下地區不適宜飛播造林」的論斷,飛播造林成為阿拉善左旗生態建設的主要手段。
  • 壯美大漠沙海流金
    在遼闊壯美的內蒙古,盤踞著幾大連綿不絕的沙漠,在這裡可以體驗「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壯美,  也可以觀賞沙與湖相擁的奇美,還可以體驗驚險與刺激的沙漠英雄盛事。  內蒙古的每一處沙漠都是上帝劃下的優美曲線,都是蒼天締造的大漠神奇。
  • 絲綢之路騎行路書,翻賀蘭山進入蒼天般的阿拉善,騰格里沙漠迷路
    早六點四十分石嘴山大武口區出發,翻越賀蘭山進入蒼天般得阿拉善,S314順山腳向西不遠到巴彥高勒鎮,出城後一頭扎入騰格里沙漠腹地,經大漠英雄會、民勤縣境,下午五點到武威休整,全程表顯四百五十公裡。 騰格里沙漠位於阿拉善左旗西南部和甘肅中部邊境,民勤、武威、中衛都有分布,中國第四大沙漠。看地圖,從這裡進來,民勤、武威出去,基本上是東西穿越,這也是兩天裡遇到的的第三塊著名大沙漠。
  • 內蒙古阿拉善左旗騰格里沙漠天鵝湖旅遊景區
    >  阿拉善左旗騰格里沙漠天鵝湖旅遊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是以經營沙漠觀光、沙漠探險、生態休閒度假旅遊為主的綜合性休閒度假旅遊景區。  一、天鵝湖生態旅遊區基本情況  阿拉善騰格里沙漠天鵝湖生態旅遊景區按照AAAAA級景區標準,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經過五年多的建設與發展,目前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完成,景區基礎設施和有效景觀景點已經具備接待大型團隊的能力。
  • 防治荒漠化丨阿拉善:沙漠如此多彩
    從1982年開始探索播撒牧草種子取得成功,1984年開始,老一輩林業人在騰格里、烏蘭布和沙漠邊緣開展飛播灌木樹種治沙科學試驗,用8年的時間總結出了一套適合阿拉善荒漠地區飛播造林的種植技術,即「適地、適種、適時、適量、封禁」。這一成果打破了國際學術界「在年降水量200毫米以下地區不適宜飛播造林」的論斷,飛播造林成為阿拉善左旗生態建設的主要手段。
  • 沙漠毅行 | 阿拉善:要找的答案都在你穿越的腳步裡
    往往鬧騰的最兇的,卻是最掉隊的那個,幾經周折,一行12人,就這樣出發了,目的地:阿拉善沙漠。當我們在銀川的五星級酒店裡一邊大快朵頤寧夏灘羊的美味、麵食的誘惑和枸杞的迷醉,一邊憧憬第二天徒步18公裡的大漠風光,以及頗有「踏破賀蘭山缺」的萬丈豪情。或忐忑、或激動、或恐慌、或坦然,我相信,我們十二個人,都是帶著一種修行的精神,來踏上沙漠的腳印。
  • 仗劍大漠——騰格里沙漠五日徒步挑戰之旅
    騰格里沙漠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左旗西南部和甘肅省中部邊境,東至賀蘭山,南越長城,西至雅布賴山,是中國第四大的沙漠。「騰格里」在蒙古語的意思是「天」,用以描述沙漠「像天一樣浩渺無際」。如果你沒有深入到沙漠的腹地,你就無法真正領會到茫茫翰海的雄渾與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