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經濟報訊(記者任華 通訊員許繼志報導)進入八月,位於伊寧縣的託乎拉蘇大草原迎來最美的季節,天空明淨如洗,草原翠色慾滴,如詩如畫的美景讓遊客紛至沓來。作為旅遊資源的富集地,伊寧縣正向世人展示著它非凡的魅力。藉助伊犁州今年創建全域旅遊示範區的強勁東風,伊寧縣旅遊發展的藍圖也正徐徐打開——自覺融入伊犁河谷旅遊發展版圖,發力打造全域旅遊勝地。
旅遊資源得天獨厚
除了枝頭怒放的杏花,伊寧縣並不乏旅遊資源:天鵝湖、託乎拉蘇草原、弓月城遺址,還有多姿多彩的民俗風情……
「伊寧縣發展全域旅遊,最大的優勢有四個方面,一是生態,二是區位,三是民俗,四是歷史。」伊寧縣委副書記、縣長卡米力江·玉蘇甫江說。伊寧縣的旅遊資源非常有特質,託乎拉蘇草原是離城市最近的草原,也最能夠體現草原文化的生活、生產和生態。國內知名策劃人李蘭生曾先後6次到託乎拉蘇草原採風,在他看來,在伊寧市和伊寧縣生活的哈薩克族群眾有8萬多人,哈薩克族的民俗文化完全可以導入市場的「活水」裡。而經過託乎拉蘇草原的弓月古道本身就是古絲綢之路的一部分,這條路上有歷史有故事,而且這些歷史和故事具有愛國主義、民族團結等多重內涵,如通過文化產業的具象產品來呈現,託乎拉蘇草原會成為一個有生活溫度、有人文情感、有民俗文化傳承先決條件的草原,發展旅遊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伊寧縣還是維吾爾語標準音的發源地,另外還有伊犁木卡姆,有工業古城的文化,有小葉白蠟林……伊寧縣全域旅遊不僅僅體現在地域優勢,更多的是體現在自然稟賦、歷史文化,其結合度非常高。發展全域旅遊,不僅能讓伊寧縣承載的功能更豐富,而且能夠滿足遊客的多種需求。
文化自信是亮點
「全域旅遊就是在下一盤棋,這對伊寧縣來說是一次機遇。」伊寧縣委副書記張華認為,旅遊的本質就是看風景聽故事,所以旅遊業就要抓住文化做文章。
石河子大學教授鄭亮在關注伊寧縣時發現,伊寧縣的文化內涵反映了多民族的特色和新疆長期以來的傳統,其中該縣維吾爾族的塔蘭奇文化就是代表,在伊寧縣很多鄉鎮還保留了當年塔蘭奇文化的鮮明特色。因此,伊寧縣的文化自信應該是全域旅遊中大放異彩的一個亮點。
在中共伊寧縣委員會十二屆二次全委(擴大)會議上,縣委書記楊新平指出,要圍繞文化和旅遊兩張名片,用好品質提升、設施建設、旅遊開發、節慶活動四大抓手,統籌整合縣域旅遊資源,加強景區景點建設,精心謀劃精品路線,加快構建「一環一帶四區」旅遊空間布局。
目前,伊寧縣已啟動弓月民俗文化旅遊區修建性規劃、愉群翁花兒小鎮和英塔木天鵝小鎮專項規劃,依託花卉、薰衣草、葡萄等特色優勢產業,積極宣傳推介一批特色旅遊小鎮。推動託乎拉蘇和天鵝泉景區提檔升級,高起點、高標準、高水平推進景區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旅遊公共服務設施。大力推行「旅遊+」戰略,促進旅遊與農牧業、工業、文化體育、城鄉建設深度融合發展,精心辦好杏花節、冰雪旅遊節等旅遊節慶活動。力爭實現旅遊接待90萬人次以上,旅遊收入4.2億元以上,使旅遊業真正成為農牧民增收致富的民生產業。
鋪就百姓增收路
近年來,伊寧縣愉群翁回族鄉花兒民俗旅遊區憑藉人文資源優勢、交通便利條件、回族特色美食,鄉村旅遊業日漸紅火。
愉群翁回族鄉愉群翁村村民蘭燕燕做得一手地道的回族美食,把農家樂經營得有聲有色,實現了增收致富。「去年,中國西北五省區花兒演唱會舉行那天,我的農家樂收入上萬元。」蘭燕燕樂呵呵地回憶道。
託乎拉蘇大草原成功創建為國家5A級景區後,也為伊寧縣老百姓鋪就了增收致富路。
「伊寧縣發展全域旅遊,要有清晰的思路,然後高平臺、高水準地去打造,否則對資源就是一種破壞。不怕慢,就怕方向不對,『方向盤』和『油門』的關係要搞清楚,有時候『方向盤』比『油門』更重要!」張華認為。
「伊寧縣是旅遊資源的富集地,大氣有內涵,且不乏史詩般浪漫動人的故事,因此這裡培育出大批的作家、詩人、畫家和攝影家,創作出許多世代流傳的經典。伊寧縣完全可以在高起點上發展全域旅遊。」李蘭生說。
伊寧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阿斯燕·阿尤甫拜克說:「這幾年,伊寧縣杏花節逐步從觀光旅遊節向參與旅遊節轉變,旅遊這個平臺讓杏鄉各族兒女喜笑顏開,所以我相信全域旅遊發展會讓伊寧縣收穫累累。」
發展全域旅遊,將推動各族群眾在生活上幫扶相助,在文化上相互欣賞。伊寧縣從這個意義上發展全域旅遊,必將收穫豐碩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