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唯一一座國家級美術館,中國美術館一直以來都是收藏、研究、展示中國近現代優秀藝術作品以及普及美育,實現文化惠民的重要陣地。在2018年即將結束之際,中國美術館總結了這一年的付出與收穫。
截至12月3日,中國美術館在2018年共舉辦各類展覽93個,其中館方自主策劃展覽26個,參與主辦展覽16個,承接外來單位主辦展覽51個。從展覽內容看,不僅包含國畫、油畫、版畫、雕塑、水彩、書法等傳統藝術門類,還有攝影、唐卡、紫砂、漫畫、手工藝品、新媒體藝術等主題展覽,涉及領域不斷擴大,並注重平衡大大小小多個藝術門類。而從一年來美術館門口一次次排起的長隊來看,其受歡迎程度不言自明,可見中國美術館為高雅藝術與大眾百姓搭建的橋梁正越來越穩、越來越寬。
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介紹,相比前幾年,今年的展覽整體呈現4個特點。第一,聚焦改革開放40周年,系列展覽各有特色。今年適逢改革開放40周年,多個大型慶祝展覽相繼在中國美術館展出,展示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的進步和藝術的創新。如「東方風來滿眼春——中國美術館典藏精品展(1978—2018)」「大潮起珠江——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全國美術作品展」等,以豐富多彩的藝術作品展示改革開放40年來全國各地欣欣向榮的社會面貌。第二,自主策劃展覽注重「典藏活化」,滿足人民群眾對美的需求。今年中國美術館自主策劃了多個具有學術價值的主題展,對典藏活化、推出新人、豐富館藏、把握時代精神、樹立價值導向具有重要意義。吳為山說,過去一些有名的藏品雖然課本上有,但是看課本與看原作還是有很大差距,「當我們把這些原作拿到展廳展出時,觀眾很容易就產生了親切感。」而這些展覽不斷引發的參觀熱潮,也體現出了人民群眾對美和經典作品的渴望。
第三,展藏互促。今年中國美術館精心策劃主辦了7個具有學術影響力的「捐贈與收藏」系列展,展示了歐豪年、于右任、張安治、石少華等9位名家作品,同時也接受了藝術家及其家屬的捐贈,為國家積累了寶貴的文化財富。第四,國際交流展覽豐富多彩。今年中國美術館舉辦了7個國際交流系列展,使觀眾欣賞到金磚五國,以及英國、匈牙利、烏拉圭、白俄羅斯、希臘、日本等不同國家和民族豐富多彩的藝術。此外,也積極以美術展覽的方式推動中國文化「走出去」,如日前正在韓國首爾藝術殿堂書藝博物館舉行的「來自中國美術館的藝術——似與不似:對話齊白石」展。「中國美術館作為國家美術館,不僅是進行社會美育的平臺,是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陣地,同時也必須是促進國際交流的重要窗口。它承擔著很大的責任。」吳為山說。
據透露,2019年中國美術館將繼續呈現重要大展,包括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的大型慶典展覽、第九屆北京國際雙年展、第十三屆全國美展等,以及自主策劃展覽「美在江山——中國美術館新年大展」和民族大團結全國雕塑作品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