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行者1》是在2016年拍攝,影片在最後成了名副其實的實力股,創造了超6億票房的佳績,成為了可以與寒戰2平起平坐的香港警匪動作片,雖然保留了電視劇版的丁姐和歡喜哥這樣的人物角色和故事情節,但是這部電影版卻製造出了大量的沒用的情節,大量思維錯誤,對於張家輝和古天樂角色的過度突出以及搞怪的故事情節,然而觀眾們並沒有太多的買帳。
但是讓小編沒想到的是,系列的第二部電影版竟然又拍出來了,而且這次的電影版已經和之前的版本的故事情節沒有一點關聯,文偉鴻的歸來居然把第二部打造成了一部反恐諜戰動作片?
與其他的香港爛片一樣,該影片也是一部類型亂雜的、通篇漏洞的、情節任性的、空洞且故事過火的電影,它不僅僅是香港動作片電影史上一次失敗的嘗試,更是一部聰明反被聰明誤的電影,甚至,它的整體動作故事情節如同一部沒有歌舞場面的好萊塢動作片。
而人們說起這部影片是暑假檔的曙光的時候,小編我的內心只是呵呵一下罷了。
《使徒行者2》敘述的故事情節其實挺簡單的,該影片的創意(其實不能說創意)的靈感來源於一部好萊塢大片。總而言之,該影片的故事情節是以圍繞著一個記錄著恐怖分子資料的硬碟展開的,大家都在爭奪這一塊硬碟,最終,警方人員偽裝成了犯罪分子與恐怖分子交易,整體故事情節都是對《碟中諜1》簡單粗暴的模仿。
而另一方面,影片又講述了一段俗不可耐的兄弟情的橋段,當年在東南亞國家孤兒院裡有兩個玩得非常好的孤兒,他們平時在孤兒院會在一起玩魔方,但是一次偶然的機會,一個人被培養成恐怖分子,而另一個卻進了香港警隊(小編只想說,這樣的情節還能在明顯一點嗎,我們可是諜戰片呀),然後幾十年沒有見,最後見面就認識對方(幾十年,難道你們的模樣不變,這也太厲害了吧),然後兄弟聯手,取得最後的勝利(我怎麼感覺有點像看奧特曼呀)。
首先我們從宣傳方面來講一下,影片努力的把自己包裝成一個標準的鐵三角電影,但是看完了電影才發現,所謂的鐵三角,只不過是兩個鐵角,加一個打醬油的,整部電影絕大部分的時間都在簡述古天樂和張家輝飾演的角色之間的關係情感,卻把吳鎮宇的角色寫得只是一個醬油郎,在影片的開頭10分鐘,小編還以為他可以連接其他兩人的角色,展現了與古天樂角色的矛盾,展現他與張家輝角色的師徒情深,但是當影片演了將近半小時左右的時候,這個角色就喪失了所有故事情節連貫性,寫著寫著就就沒有聯繫了,到最後才無緣無故的寫出鐵三角三桌的情節。
然後我們再從電影打鬥的場景說一下。電影前三十分鐘還算可以有點看點,恐怖分子挾持他人,自殺式的襲擊香港的開頭,還算挺燃的,敘述的一些故事情節也挺正常的,沒有啥大問題,但是,就當這場動作戲過去之後,影片就徹底沒有了方向,從一開始的動作片,然後就演成了科幻諜戰片,各種黑科技的展現、超級浮誇的特效(也就是五角錢的成本),而最搞笑的是香港山寨版IMF的IFF的出現,並且場景就像蝙蝠俠的蝙蝠洞的時候,小編真的差點笑出聲來,最後,整部電影也搞得小編有點精神分裂。小編感到這影片的劇作具有一種爆棚的自我良好的感覺,
最後小編再講一下人物特點,劇中的女主角姜珮瑤就像第二個 Anglababy,特點就是瞪眼、擠眉,然後就沒然後了,表演的演技就好像自己付出了什麼然後就成了女主角。
扮演反派打手的張亦馳看表情就是個狠角色,從影片開始到結束模仿小丑的壞笑,就像一個跑龍套的演員,傻傻的,挺呆萌的,在槍戰戲份中,他就躲在暗處,悄悄的在燈下壞笑一下然後放個冷槍,然後,壞笑一下悄悄又消失在黑暗中,表演的整個過程讓人感覺詭異和猥瑣,最搞笑的還是結尾高潮的動作戲,他的表演就像脫韁的野馬,特別尷尬,就如同當年的馬景濤一樣,真不知道導演為何沒有剪掉這段表演的。
電影的另一個反派就是演員黃志忠,這個角色讓小編我全程無語,這名演員也算的是實力派演員了吧,但是從頭到尾除了裝逼還能幹什麼,這也是打醬油的嗎,直接讓我的尷尬癌都犯了。
總結一下,影片也有可圈可點的地方,但是很少,如果為了票房的話,小編希望導演不要一味的模仿,整點新穎的故事情節,那些一看就能猜出整個影片的大概思路的故事情節誰還會買帳,多搞點創新才是硬道理。小編還是挺期待第三部的,希望有點創意性。
最後小編還是由衷的說一句,看過影片的就實事求是的講一下不就完了,那些水軍們就別摻合了,(個人見解勿噴,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