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之海——貝加爾湖科考行--中國數字科技館

2020-12-11 中國科學技術館

  攤開一幅歐亞大陸地圖,貝加爾湖如一輪藍色的彎月鑲嵌在西伯利亞茫茫群山之中。貝加爾湖南北長636公裡,最寬處達79公裡,湖岸線長達2100公裡。站在煙波浩渺的湖邊,漫無邊際的湖面仿若大海一般,難怪古人稱其為「北海」,蘇武牧羊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

  「貝加爾」這一名字的來歷可謂眾說紛紜,其中最可信的是源於突厥語「bai-kul」一詞,意為「豐饒之湖」。貝加爾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最深點距水面1642米,湖水儲量佔全球液態淡水的五分之一。它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湖泊,長久以來與世隔絕,孕育了世界上最豐富最獨特的淡水生物群。

  達爾文曾經在太平洋上的加拉帕戈斯群島考察時,發現島上特有的10多種地雀雖親緣關係極近,但形態卻各不相同。這一發現讓達爾文對神創論產生了懷疑,被看作是進化論誕生過程中的重要裡程碑,加拉帕戈斯也因此成為生物學家心中的聖地。而貝加爾湖1700多種動植物中,約四分之三都是特有物種,堪稱活的生物進化博物館,其「俄羅斯的加拉帕戈斯」的美譽吸引著全世界生物學家的眼光。 夏末秋初,作為南京大學貝加爾湖科學考察團的一員,我來到慕名已久的湖畔,對這裡的生物類群進行了考察,同時也親身領略了貝加爾湖的壯美、神奇與獨特。

  

  初識貝加爾

  一條碧水蜿蜒穿過俄羅斯遠東重鎮伊爾庫茨克,這就是唯一從貝加爾湖流出的河流——安加拉河,它將一路北上,匯入葉尼塞河後注入北冰洋。伊爾庫茨克距貝加爾湖僅有70公裡,這裡一直以來都是貝加爾湖研究的重鎮。我們和伊爾庫茨克國立技術大學和伊爾庫茨克國立大學的動植物學和地質學家會合後,便沿著安加拉河逆流而上,前往貝加爾湖。

  湖畔霧氣迷漫,水面與陰霾的天空連為一體,用「煙波」一詞來形容恐怕再合適不過。岸邊水下的卵石歷歷可數,清冽的空氣中沒有絲毫腥味。據同行的俄羅斯教授介紹,貝加爾湖是世界上最清澈的湖之一,湖水過濾掉浮遊生物後就可以直接飲用,而且蓄水量極大,可供全人類百年之用。

  巨大的貝加爾湖還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湖泊,它坐落於一條巨大的裂谷之中,是兩個板塊向相反方向移動的產物,因此便有了新月一般的狹長形狀。在距今至少2500萬年的古近紀,如今貝加爾湖所在的地方是23個深陷的盆地,那時的盆地中就已經有了湖泊。隨著板塊移動,這些盆地在新近紀晚期和第四紀期間被撕出了一道口子。日久天長,周圍的河流不斷注入其中,成就了平均深度達730米的貝加爾湖。

  讓人有些出乎意料的是,貝加爾地區的板塊運動至今都沒有停止,現在貝加爾湖還在以每年約2釐米的速度擴張,以至於這一地區的地震活動頗為頻繁。最近美國和俄羅斯地質學家在貝加爾湖東北部440米深的湖底還發現了類似於海洋深處「黑煙囪」的高溫熱泉出口,足見地底深處板塊移動的劇烈程度。貝加爾湖體量漸大,它的終極歸宿便是發育成一片新的海洋。

  歐亞大陸中的「海島」

  在利斯特維揚卡小鎮的湖濱集市上,有很多賣魚的攤鋪,這裡出售的只有一種當地人稱做「奧姆爾(Omul」的貝加爾白鮭。這種魚頭小身大,身長在30釐米左右,背脊深褐色,白色的魚鱗很是細小。它是貝加爾湖的特有魚種,也是湖中產量最大的水產,約佔魚類捕撈量的七成。雖然攤鋪上不乏鮮魚,但是更多的則是開膛破肚後製成的燻魚,肉質細嫩,味道頗鮮美,是極具貝加爾湖特色的名吃。

  貝加爾白鮭主要以浮遊生物和底棲生物為食,春夏季節常活動於淺層水域,到了冬季則降到200-300米深的水中,是貝加爾湖浮遊帶中的典型魚類。貝加爾白鮭的外形與洄遊於北冰洋和河流間的秋白鮭十分相似,以前人們把它看做秋白鮭的一個亞種,以為它是在第四紀冰期中,由於北冰洋封凍而逆流而上來到貝加爾湖避難,並以此為家,形成了一個獨立的物種。如今的DNA序列研究表明貝加爾白鮭和秋白鮭並沒有親緣關係,或許是因為貝加爾湖的深水環境和宏大水體極似海洋生境,由於趨同進化的緣故,前者才具有了類似海洋親戚的特徵。但是貝加爾白鮭究竟是怎樣來到貝加爾湖並成為這裡的特有種呢?動物學家至今還沒有找到確定的答案。

  浩瀚如海的貝加爾湖中,「海洋」動物又何止貝加爾白鮭這一種呢。這裡還是世界上唯一一種生活在淡水環境中的海豹——貝加爾海豹(Baikal seal)的產地。這種海豹身長最多1.6米,重50130千克,身材渾圓,皮色暗灰,是世界上個頭最小的海豹。海豹是生活在海洋環境中的哺乳動物,貝加爾海豹卻完全適應了貝加爾湖的淡水環境。冬季湖面封凍後,它們會在冰上鑿洞以呼吸空氣,每年二三月份小海豹也是在冰上誕生。它們的活動範圍遍及整個貝加爾湖,其中湖中部和北部的個體數量最多。

  這種可愛的淡水海豹外形很像生活在裏海的裏海海豹,不過大多數動物學家認為貝加爾海豹和生活在北極地區的環斑海豹親緣關係最近。最流行的假說認為北極的一部分環斑海豹在第四紀冰期時,逆葉尼塞河—安加拉河而上進入了貝加爾湖,冰川消融後,河道中的水量大減,海豹們也就難以回到2000多公裡外的故鄉了。貝加爾海豹後鰭的結構和其他海豹都有區別,這被看作是它們在貝加爾湖中長期獨立演化的結果。

  

   湖中還生長著各類淡水海綿,海綿是最原始的一類多細胞動物,共有約1萬種,大多數種類都生活在海裡,淡水中的種類很少。湖面開闊處水深512米的巖石上,生長著一種高達半米,如珊瑚般分枝的特有海綿。外界對它知之甚少,所以沒有中文名也就不足為奇了。由於有藻類與之共生,這種海綿通體泛綠。它們常構成片片海綿森林,望去宛如海底的珊瑚群,讓人幾乎難以分辨到底是湖還是海。而在湖水清淺的湖灣等處,貝加爾湖的特有海綿讓位給了西伯利亞地區廣泛分布的海綿種類。貝加爾湖的動物可分為兩大類群:一是湖畔淺水中的亞歐大陸的常見成分,另一個則是深水和開闊水域中的貝加爾湖特有成分,淡水海綿可算是這一特徵的典型代表。

  貝加爾湖的動物超過1200種,在開闊水域中生活的約有840種,其中有708種都是特有種,特有比例之高令人咋舌。難怪著名的演化生物學家邁爾將古老的貝加爾湖比作擁有大量特有生物的海中孤島,稱其是歐亞大陸中的「海島」。

  尋訪特有植物

  在長達18天的考察中,我們的一項重要任務是採集貝加爾地區的植物標本。雖然貝加爾地區的特有植物遠不如其特有動物豐富,不過仔細尋找還是能不時收穫驚喜。考察行程中的一個重要據點便是伊爾庫爾茨國立技術大學的地質實習基地——黑礦村,這裡位於貝加爾湖西岸的中部地區,離湖不到10公裡,十幾棟俄羅斯風格的小木屋依次排列在山腳下,顯得靜謐而祥和。

  黑礦村所在的山谷氣候比較乾燥,闊葉樹很少見,樹種以西伯利亞落葉松等針葉樹為主。菊科植物藍刺頭舉著圓形的花序,如無數繡球在風中招搖,給山谷披上了一年中最絢麗的外衣。不過黑礦村裡卻沒有這一地區的特有植物,想要一睹它們的真容,還得到湖邊去尋覓。

  汽車攀上一座小山,這一面東的背風坡地勢較高,更是顯得乾燥,以至於幾乎沒有樹木生長,放眼望去是一片略顯枯黃的草地。不多時,一片蔚藍色的水面鋪展在眼前,向東一直延伸到地平線。我們所在的地方高出湖面至少上百米,天高地闊,看不清湖面上的波浪,只見片片雲彩的投影在湖上緩緩滑動,這是何等的尺度和氣勢!在這片乾燥的山坡上,生長著一種貝加爾地區的特有植物——傘形科的貝加爾脹果芹,它的花期已過,只剩下淡綠色的果實還掛在枝頭。它的果序和胡蘿蔔很神似。脹果芹屬的植物主產於亞洲內陸的乾旱地區,生長在貝加爾湖畔的貝加爾脹果芹或許是因為湖周圍大山環抱,環境相對封閉,缺少與同屬其他種類間的基因交流而形成的一個特有種。

  貝加爾湖以及周圍河流湖沼的水中礦物質含量很少,處於寡營養狀態,這和我國太湖和滇池等藍藻頻頻爆發的富營養化湖泊截然相反。臨湖的沼澤中生長著一種狸藻,別看名字中帶個「藻」字,它其實是高等的有花植物。雖然水中缺乏礦物質不利於植物生長,狸藻自有高招——靠枝條上的捕蟲囊獵獲水中的小動物,並在囊中分泌含酶的消化液將其消化,這樣一來便獲得了水中奇缺的氮磷等礦物質。

  如今貝加爾湖的出水口在利斯特維揚卡附近,這也是安加拉河的源頭。不過在歷史上,貝加爾湖的出水口卻在別處。其中一個古出水口現在只剩下了一個植物繁茂的湖灣,供人憑弔往昔滔滔湖水奔向北冰洋的情景。離岸數米遠的湖面上漂浮著極似睡蓮的植物,其實這根本不是睡蓮,而是一種莕菜。它的葉片呈長橢圓形,黃色的花朵伸出水面,5枚花瓣邊緣都有密集的流蘇,顯得十分别致。它的樣子和我國常見的莕菜不太一樣,這也是一個貝加爾湖的特有種,可能和貝加爾脹果芹一樣,也是長期與外界隔絕的產物。

  茫茫的貝加爾湖中有27個大小不一的島嶼,其中最著名、面積最大的是奧利洪島(Olkhon Island),島上風景旖旎,當地的布裡亞特人認為這裡是湖神的居所。整座島長約70千米,最寬處約15公裡,如一葉扁舟停靠在貝加爾湖的西岸。乘船上島後,周遭的山丘起伏平緩,綠草鋪地,見不到一株樹木,只有島的北部有一些落葉松林。

  在深入島中很深的湖灣畔,我在沙灘上撿到一片被衝上岸的褐綠色幹水藻,當時也沒覺得這塊支離破碎的水藻有什麼特別之處。倒是安德烈教授看到後十分興奮:「這是一種貝加爾湖特有的地衣,生長在水底,你們在岸邊能找到它實在是太幸運了!」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在各類資料和教材中,地衣這類由藻類和真菌共同組成的生物都生長在陸地上,沒想到湖中還有它們的身影,貝加爾湖果真是一個神奇的湖泊。

  薩爾瑪風

  隔開奧利洪島和湖岸的一片湖面正對著薩爾瑪河谷,這裡常年大風呼嘯,秋冬季尤甚,人稱「薩爾瑪風」,最猛烈的時候連60千米遠的湖對岸也能感受到。由於薩爾瑪河谷位於冷空氣南下的走廊上,河谷北部位於兩大山脈的交界處,如一個瓶口將被大山阻擋的冷空氣收入腹中。而這一狹窄的河谷蜿蜒了很長的距離,形成了顯著的狹管效應,風速大增,這便是薩爾瑪風的來歷。

  薩爾瑪河谷前的河灘頗為平坦,呈扇形直伸到湖畔,其上只生有稀疏的幾棵西伯利亞落葉松。由於常年大風吹襲,樹枝多長在樹幹背風的一面,看起來像一面掛在樹幹上的旗幟,這樣的形態因此被稱為旗形樹冠。石縫中蟄伏著一種體小無翅的蝗蟲,開始大家以為這是還沒有長出翅膀的幼體,但是仔細一看,其生殖器官都已經發育成熟。看來這種無翅的蝗蟲早已適應了常年大風的環境,和多風的海島上昆蟲往往無翅或翅膀很小的現象如出一轍。

  我們深一腳淺一腳地在礫石塊中向河谷深處走去,頂風走頗有些吃力。俄羅斯教授卻告訴我們今天算得上風和日麗了,要是秋冬季極地冷空氣爆發南下時,風速最高可達40/秒,相當於13級颱風。薩爾瑪風在11月平均吹拂10天,在12月則達到13天。大風以摧枯拉朽之勢奔向湖面,連岸邊的牛羊都能被捲入湖中,給當地人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不便甚至財產損失。

  風大風多,儼然成了貝加爾湖的名片之一。據說湖上大風的名字有30種之多,同一股風在不同的地方往往名字迥異。雖然乍一看這些大風的破壞力極強,其實包括薩爾瑪風在內的湖面風其實是維持貝加爾湖活力的動力源泉之一。由於湖體宏大,湖水在春季升溫和秋季降溫時,不同位置和深度的水體溫度差別很大。大風帶起的水平水流和垂直水流起到了很好的溫度調節作用,垂直水流還將湖底的營養物質攜帶到淺層,有利於浮遊生物在這一寡營養化的湖泊中生長,從而支撐起整個貝加爾湖的食物網。

  氣候變化之殤

  遺憾的是,貝加爾湖一系列精妙的生態維持機制正受到全球氣候變化的衝擊。由於湖水儲量極大,人們以前認為氣候變化不會給貝加爾湖這一淡水之海造成太大影響。不過研究發現事實並非如此,毗鄰貝加爾湖的中西伯利亞高原是全球氣候變化最大的三個區域之一。一個世紀以來,貝加爾湖地區的年均氣溫便上升了1.2℃,約為全球平均值的2倍。冬季氣溫的升高尤為明顯,增幅達2℃,夏季氣溫增幅稍低,也達到了0.8℃。從1869年到2000年,貝加爾湖的冰封期減少了18天;冰層厚度從1949年到2000年間也縮水12釐米。

  冰封期的縮短直接影響到了湖中一些特有浮遊植物的生存,它們習性十分特別,早春時節它們只聚集在冰面下的水中繁殖。根據氣候模型預測,到本世紀末,貝加爾湖的冰封期會縮短24周,甚至達2個月,這樣一來,這些特有植物的數量會明顯減少。貝加爾海豹只在冰封的湖面上交配產仔,春季冰層過早消融也使它們面臨嚴峻的生存挑戰。

  氣溫升高的同時降水量也會增加。高山上的冰雪消融,河流徑流大增,這將給寡營養的貝加爾湖注入大量藻類生長所需的氮磷等礦物質。此外貝加爾湖周邊地區的夏季山火頻率已經出現了增長,一部分富含氮磷的灰燼隨著西風落入貝加爾湖。據預測,整個西伯利亞地區中部的夏季會變得比現在更加乾熱,山火出現的頻率和範圍也會增加。

  如果形勢真如預測所述,貝加爾湖中非特有種的藻類會一路猛增,而對生境要求嚴格的特有種往往受到排擠而敗下陣來。如此一來,不僅湖中的食物網被洗牌重組,很多特有生物還可能遭遇滅頂之災。如果我們放任氣候變化而不採取積極行動,屆時「淡水之海」恐怕會名存實亡。

  本文來自《越玩越野

相關焦點

  • 淡水之海——貝加爾湖科考行
    但是貝加爾白鮭究竟是怎樣來到貝加爾湖並成為這裡的特有種呢?動物學家至今還沒有找到確定的答案。浩瀚如海的貝加爾湖中,「海洋」動物又何止貝加爾白鮭這一種呢。這裡還是世界上唯一一種生活在淡水環境中的海豹——貝加爾海豹(Baikal seal)的產地。這種海豹身長最多1.6米,重50—130千克,身材渾圓,皮色暗灰,是世界上個頭最小的海豹。
  • 大堡礁潛水之行--中國數字科技館
    大堡礁潛水之行2018-07-19 19:13:00
  • 中俄科學家探秘貝加爾湖捕到世界上最深的魚
    8月30日,「2005中新藥業貝加爾湖科學探險考察隊」結束了在俄羅斯貝加爾湖20多天的科考,回到中國。這是中俄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聯合科考。    此次科考隊由中國科學院國際學術交流中心和俄羅斯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院共同組織。據介紹,如此大規模的對貝加爾湖地區跨國聯合科考活動在俄羅斯也屬首次。
  • 貝加爾湖佔地球淡水的20%,美國五大湖也有這麼多,是這樣嗎?
    而人類需要生活生產發展的水是淡水,而淡水資源在整個地球水資源的佔比中非常少。位於俄羅斯境內的貝加爾湖和北美五大湖群,共計佔有地球表面的淡水資源總量的40%。這是已經統計出的數據,並沒有佔到一半,但也是一個非常驚人的數字。也就是說,俄羅斯的一個湖和美洲的一個湖群就佔有的地球表面相當一部分淡水資源。
  • 俄羅斯貝加爾湖,淡水儲量是中國的8倍,夠75億人喝33年
    任何生物都需要水資源的持續,在很多水資源中受到更多關注的是淡水。這種資源的利用也有更多的利用效果。那麼,全球部分地殼儲存有什麼比例呢?今天要介紹的這個淡水湖是儲量比中國多8倍的地方。這個湖是貝加爾湖。位於俄羅斯。就像一個巨大的新月嵌在亞洲大陸中部。
  • 貝加爾湖,傳說蘇武放羊的地方,淡水資源極其豐富
    貝加爾湖,傳說蘇武放羊的地方,淡水資源極其豐富說到貝加爾湖,我相信你一定很熟悉,因為它與我們國家的歷史息息相關。貝加爾湖,古稱北海,曾是中國北方民族的主要活動區。中國對貝加爾湖的最早記載是在《蘇武傳漢書》中,據說這是蘇武在漢武帝時期被送到匈奴,並被拘留和送到謝潑德的地方。清朝統治這一地區的時間很短,太平洋沿岸地區之後,它被割讓給沙皇俄國。貝加爾湖目前位於俄羅斯東西伯利亞南部,布裡亞特共和國和伊爾庫茨克州交界處。貝加爾湖呈長弧形,呈東北西南走向。
  • 貝加爾湖,還是貝加爾「海」,你不知道的秘密
    貝加爾湖為什麼這麼深?在每個中國人從小就聽過的天氣預報中,總能發現中國的冬天是由一股 "來自西伯利亞的冷空氣 "主導的,它橫衝直撞,所過之處,氣溫下降,大雪紛飛,讓人裹緊防寒裝備,根本不想出門。久而久之,西伯利亞就成了人們心中寒冷的象徵,寒冷,往往意味著荒涼,但西伯利亞的荒原上卻有一顆最璀璨的 "明珠",貝加爾湖。
  • 貝加爾湖的淡水儲量比整個中國河流都多,我們能不能引用一下呢?
    所以按照面積排名,貝加爾湖只能排到淡水湖的第六名。不過雖然貝加爾湖的面積不如上述的五個湖大,但是貝加爾湖的蓄水量可是遠超上述五個湖,貝加爾湖是世界上容積最大的淡水湖。其水量超過整個波羅的海的水量,佔到了全球地表淡水(不包括冰川)儲量的20%。(中國古稱貝加爾湖為「北海」,由此可見貝加爾湖之大)如此豐富的淡水資源,大大提高了俄羅斯的人均淡水擁有量,對此我們可以不可引用一些貝加爾湖的淡水呢?答案估計是不行的。
  • 貝加爾湖淡水資源佔全球20%,距海2千多公裡,卻為何有海洋生物?
    貝加爾湖處於板塊的張裂區,其形成原因與東非大裂穀類似,屬於典型的地震斷層陷落型湖泊,是大約2500萬年前印度洋板塊和亞歐板塊猛烈相撞引發的強烈地震而形成的,由於深度較深,因此貝加爾湖又是世界上淡水儲量最大的湖泊,總蓄水量達23.6萬億噸,比北美洲總面積達24.5萬平方公裡的五大湖區總蓄水量還要多,甚至是我國淡水儲量(2.7萬億立方米)的8.7倍多,世界上20%
  • 貝加爾湖,還是貝加爾「海」?
    圖/getty據測定,貝加爾湖的總蓄水量達23.6萬億立方米,約佔地球不凍淡水資源總量的1/5。它所容納的淡水夠人類喝100年,比整個北美洲五大湖或北歐波羅的海的水量還多。貝加爾湖被稱為「世界之井」,真是一點也不誇張。美國科學家說:「如果貝加爾湖是空的,全世界所有大小河流都流入這裡,大約需要一年的時間才能灌滿。」
  • 貝加爾湖是被中國攝影愛好者稱唯一一個必去之地,這是為什麼呢?
    貝加爾湖城市作為一個旅遊聖地,近幾年才開發的,很多人是因為一首歌才意識到有著這樣一份純淨之地,現今在西伯利亞廣袤的土地之上,這裡號稱這熊比人多,冬天最低的氣溫可以達到零下30多度。在中國北京和香港已經率先飛起了兩架飛機,可以滿足我們大部分國人的一個好奇的探奇之心,所以說現在您也有機會來看一看土地。這一個在地圖上可以用肉眼見到的淡藍色湖泊,他需要6到8天的時間才能夠遊玩的比較好,其中分別是在城區兩天的遊覽,了解一下俄羅斯人的文化和當地蒙古人的文化。
  • 貝加爾湖淡水流入中國?水量相當20條長江,或將解決北方乾旱?
    貝加爾湖是這個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相信知道這個地方的人也不少。據說,中國跟俄羅斯達成協議,計劃將貝加爾湖的湖水引流入中國,而這引流的水量,可以達到20條長江,或許可能解決北方乾旱的問題?
  • 貝加爾湖自駕遊全攻略--中國數字科技館
    目前我國的ATA單證冊是由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中國國際商會負責辦理(以下簡稱貿促會或商會)。 三、行前準備4、中國海關入關:依然是車輛和人員分別入關,行李儘量隨身攜帶,一般都不會開包檢查。之後,如果想去貝加爾湖東岸的話,可以從烏蘭烏德出發,距離也就300公裡左右,可以邊走邊玩,晚上在東岸邊的村莊住宿,住宿環境也還可以。東岸的景觀更加原始,且人煙比較少,適合觀賞日落。
  • 精選一組地理趣知識,貝加爾湖的淡水資源是中國的8.4倍
    二,中國淡水資源總量為2.8萬億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量只相當世界人均佔有量的1/4,居世界第109位.貝加爾湖 的淡水資源為23.6萬億立方米。貝加爾湖中國古稱北海,曾為中國北方部族主要活動地區,清朝曾控制該地,《尼布楚條約》後,將這塊地區劃歸俄羅斯帝國。三,澳大利亞有個養牛場,叫安溪養牛場,是世界上最大的養牛場。它的面積有23,677平方公裡,大小相當於北京市和上海市的面積之和。
  • 貝加爾湖的淡水是怎麼來的那?為什麼會說生活有海豹?
    地點就是在今天的貝加爾湖畔,西漢時期貝加爾湖被稱為北海,蘇武在那裡放了將近19年的羊。貝加爾湖是世界上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它的總蓄水量達 23600 立方千米,而全球淡水總量大約是123000立方千米,所以說貝加爾湖的淡水儲量大約是全球範圍內的百分之二十。貝加爾湖全長623公裡,寬50公裡雖然不是最大的湖泊,但卻是地球上最深的湖泊。
  • 古時屬我國管轄的貝加爾湖,如今是怎麼解決俄羅斯淡水資源問題的
    作為「生命之源」,地球表面的水佔了地球總面積的71%,然而這其中,能夠提供給人類直接使用的淡水,卻十分匱乏,許多地區人民深受缺水問題的困擾。例如我國的華北地區,就受到自然以及人類活動的影響,淡水資源緊缺,我國還為此實施了偉大的南水北調工程。而鄰國俄羅斯卻幾乎沒有水資源缺乏的困擾,這或許得歸功於,我們今天要介紹的貝加爾湖了。
  • 貝加爾湖水淨得可以直接喝
    記者耿銳斌 據新華社貝加爾湖(俄羅斯)8月24日電 正在參加中俄貝加爾湖綜合科考的中國科學家在對貝加爾湖水樣進行分析後認為
  • 中科院劉強博士說貝加爾湖水質優良
    新華社貝加爾湖(俄羅斯)8月24日電(記者耿銳斌)正在參加中俄貝加爾湖綜合科考的中國科學家在對貝加爾湖水樣進行分析後認為,這一世界最深湖泊水質優良,是理想的飲用水。 近10天來,中國科學家在貝加爾湖中部和南部湖盆進行了5次湖水採樣,取水深度為水面以下10至50米。
  • 世界上最古老的湖泊,貝加爾湖佔據20%淡水
    湖泊的形成一般和地質運動和地形變遷有關,一般的分為鹹水湖和淡水湖,世界上著名的湖泊也有很多,像美國的五大湖、中國的青海湖等。今天小編將給大家介紹一下世界上最古老的湖泊——貝加爾湖,在地球存在超過2500萬年。據估計,貝加爾湖佔據了地球上未凍結淡水的20%,這裡的水夠人類飲用半個世紀。
  • 貝加爾湖淡水流向中國?儲量堪比20條長江,徹底解決北方乾旱
    近些年來我國一直面臨著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就是水資源匱乏,所以我國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決定從俄羅斯的貝加爾湖遠途引水,早前中俄雙方達成協議,我國從貝加爾湖購買大量的淡水資源,引到我國比較乾旱的北方,預計這個淡水儲量可以比擬二十條長江,該項目一旦成功,便可以在短時間內徹底解決我國北方的乾旱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