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從伊朗最古老的城市之一——設拉子出發,沿著世界石油寶庫波斯灣的海岸線一路駛向阿巴斯港。
隊伍將在到達阿巴斯港口後,再坐船橫渡荷姆茲海峽抵達杜拜。這條線路是專門為了繞開戰亂不斷的伊拉克而設計的。
汽車剛一駛出設拉子,我們就驚喜地發現,在公路旁邊的半沙漠地帶裡,有一隻黃毛小齡駱駝。
那是當地特有的單峰野駱,憨厚笨拙、呆頭呆腦,慵懶地站在那裡,一會兒抬頭朝公路看看,一會兒又低下頭啃齧著地上的植物,十分可愛。
沙漠裡實在是沒有什麼好東西可吃,只有像白刺和沙蒿這些鹽鹼很重、氣味強烈還帶著毛刺的植物,可這隻小駱駝一點都不嫌棄,臉上的表情依然安靜恬然,眼神還是那麼呆萌可愛!
就算是些其它動物不大問津的植物,可這些駱駝也得省著吃;它們在採食的過程中一般不會把一株或幾株植物全部吃光,而是邊吃邊選,淺嘗輒止, 用這種辦法留給植物充分的再生機會。
為了生存繁衍,駱駝們可真是費盡了心機!
駱駝們也吃樹葉、乾草和鹽巴,這樣,在它們需要遠行的時候,會消化得慢一些。
汽車又行駛了大約半小時後,在公路的右邊,波斯灣的海岸線漸漸映入眼帘。
波斯灣,這個接納著底格裡斯河和幼發拉底河這兩條孕育了世界最早文明的河流的海灣(兩河最終與幼發拉底河合流成為阿拉伯河後注入波斯灣)曾經戰火紛飛,如今,戰爭的烏雲已經散盡,四周是一片迷人的景象!
地處伊朗高原和阿拉伯半島之間的波斯灣,是阿拉伯海這個世界性交通要道在西北處伸入亞洲大陸的一個海灣,它西北起於阿拉伯河河口,東南至荷姆茲海峽,自古就是連接中東和亞洲其他地區的重要通道。
據美索不達米亞年代記錄,在蘇美爾時代前900年間,蘇美爾並沒有統一的政權,而是由眾多獨立的城邦點綴其間。
大約在公元前2320年,整個蘇美爾地區都被來自美索不達米亞北部的阿卡德的一位強大武士「薩爾貢」(意為「真正的國王」)所徵服。薩爾貢在取得34場戰鬥的勝利後控制了蘇美爾,最後他勝利地進軍到「下海」(即波斯灣),在這裡用海水清洗他的武器,以示戰爭勝利結束,可以放馬南山了。
公元97年(漢和帝永元九年),都護班超曾派甘英出使大秦(羅馬帝國)。甘英西經條支(今中東伊拉克)、安息等國,到了安息國的西界,也就是現在的波斯灣。
那時,中國的絲和絲織品運往大秦,主要是由安息轉運的。據說安息商人害怕開闢了從中國到大秦的直接通商道路以後,影響他們傳統的商業利益,便故意向甘英誇大海道的險惡:「海水廣大,往來者逢善風三月乃得度,若遇遲風,亦有二歲者,故入海人皆齎(帶)三歲糧。」又以傳說來渲染海上航行的恐怖:「海中善使人思土戀慕,數有死亡者。」甘英於是在波斯灣卻步返還,最終未能到達大秦。
甘英雖然沒有到達大秦,卻熟悉了沿路的地理情況和風土人情。
後來,中國明代船隊曾遠航到阿曼、巴林、波斯等地港口。
在中世紀,阿拉伯商人也曾活躍於阿拉伯半島、西域、波斯灣、東非和北非等地之間,頻繁地進行貿易。
……
在一處靠近海岸線的地方,汽車駛入海邊的沙漠之中,大家紛紛走出,親近著曾經清洗過真英雄「薩爾貢」的武器的海水。
我很想知道讓甘英放棄航海去往大秦的塞壬女妖到底長什麼樣子,更想聽一聽她迷惑水手時的歌聲,可哪裡有什么女妖的影子呢?
正午的陽光照耀著浩淼的海水,海面仿佛閃爍著數不清的小小的金色銀色的小鎖。廣袤無垠的大海上寂靜無聲,我想倘若走進大海的深處,這死一般的闃寂比聽到女妖的聲音還要可怕得多!
我們發現遠處的海岸邊有人,走近看時,是四個正在捕魚的男人。
年齡長一點的,穿了救生衣,在腰部綁上塑料泡沫一類的東西,連蹚帶遊地進到海水較深的地方,把漁網撒下去。
我們和這四個人寒暄了幾句,又看了一陣子,便又上了路。
汽車繼續行駛著。公路右邊是大海,左邊的沙漠中,「大型火炬」越來越多。
地下油田中的石油伴生氣,用管子導引到地面上,在管道頂部出口處放空燃燒,形成無數個巨大的「火炬」,像長明燈一樣點綴在沙漠中,壯觀極了!
我知道,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真正具有巨大戰略價值的地方!
在波斯灣的地下沙漠中,蘊藏著490多億石油,佔了全球石油資源的三分之二。這些巨型油田的油質好,開發條件得天獨厚,運輸條件也非常好,難怪美國副總統切尼1990年在參議院軍事委員會作證時說:「誰控制了波斯灣石油的流量,誰就有了對世界其他大多數國家的經濟的鉗制力。」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巨大的已探明石油儲量,給波斯灣地區帶來了財富,同時也帶來了戰亂和苦難:外來勢力爭相角逐,一次又一次地淪為殖民地,直到二戰後波斯灣各國才相繼完全獨立。之後,這個地區依然戰火不斷:兩伊戰爭,伊拉克為吞併科威特出兵海灣,美國發動攻打伊拉克的戰爭……
汽車沿著沙漠裡的公路行駛了大約800公裡後,車隊終於到達阿巴斯。
阿巴斯是伊朗南部的一個港口城市,是濱海省的首府。別看這裡沒有什麼很特別的風景,也沒有特別奢華浪漫的清真寺,卻有著非常重要的戰略地位:它就坐落在伊朗南部的荷姆茲灣北岸,扼波斯灣出入印度洋的交通要衝;港外有格什姆島與荷姆茲島作為屏障,是一個天然良港。阿巴斯港也是伊朗重要的海軍基地,它的周圍都是重要的石油輸出國。
三百多年前,阿巴斯港還是一個名叫貢布倫的小漁村,為波斯國王阿拔斯一世在1623年所建。作為伊朗在波斯灣的主要港口,曾取代被葡萄牙人佔領的荷姆茲港。後來泥沙淤積,航運漸衰,十八世紀被伊朗西部的布希爾港取代,遂下降為一小港,主要負責輸出克爾曼的地毯與當地的水果等商品。在兩伊戰爭期間,因為遠離戰場,貨運逐漸繁忙。
……
伊朗時間的晚上十點半,我們連人帶車一併被「裝進」混裝船,離開了阿巴斯。
在離開之際,我又最後看了一眼這個樸實無華卻又身份顯赫的港口城市。
阿巴斯,願你永遠安寧如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