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潼縣,隸屬於四川省綿陽市,位於綿陽市東北方,介於東經104°57′16″—105°27 ′35″,北緯31°25′27″—31°51′43″之間,縣境東西寬約35千米,南北長約52.5千米,總面積1443.92平方千米。
梓潼,自古有「五穀皆宜之鄉,林蠶豐茂之裡」的美稱,因「東倚梓林,西枕潼水」而得名。自秦昭襄王二十二年(前285年),秦昭襄王置縣,已有2300多年歷史,孕育了豐富多元的秦漢文化、三國文化、漢唐文化、文昌文化、紅色文化和以國醫聖手蒲輔周為代表的中醫文化。境內有七曲山大廟、長卿山李業闕、臥龍山千佛巖石窟三處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地名由來:梓潼之名,源於夏商。《廣博物志·卷四十》引《蜀記》雲,梓潼原名尼陳山,為夏禹治水疏理河道而陳放泥土的地方,故名尼陳山。夏禹治水因與江河相處,欲造獨木舟,知尼陳山有梓木,徑一丈二寸,令匠者伐之,梓樹不伏,化為童子,禹責而伐之。先民以梓樹為童子所化,即改尼陳山為梓潼山,因蛇水繞山,以水為表,故名梓潼。蛇水亦因此而名梓潼水,秦於此置縣亦以此為縣名,其名實含梓樹與童子相互變換之意。北宋王象之撰寫《太平寰宇記》表述梓潼之名的源起時,又云:「因縣域東倚梓林,西枕潼水,而名梓潼焉。」將縣名之源起又另闢新意,說是源自梓林潼水。
截至2018年,梓潼縣下轄18個鎮、14個鄉。轄文昌鎮、長卿鎮、許州鎮、黎雅鎮、白雲鎮、臥龍鎮、觀義鎮、瑪瑙鎮、石牛鎮、自強鎮、仁和鎮、雙板鎮、金龍鎮、文興鎮、演武鎮、仙峰鎮、建興鄉、寶石鄉。
2019年12月25日,撤銷三泉鄉、東石鄉、交泰鄉、馬迎鄉、二洞鄉、大新鎮、定遠鄉、馬鳴鎮、豢龍鄉、石臺鄉、小埡鄉、仙峰鎮、宏仁鄉、白雲鎮、仙鵝鄉、雙峰鄉。全縣年末總人口37.27萬人,比上年下降1.1%。其中,男性人口19.19萬人,女性人口18.08萬人;城鎮戶籍人口7.40萬人,鄉村戶籍人口29.87萬人。
2019年,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383405萬元,比上年增長7.6%。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298812萬元,增長3.1%;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451247萬元,增長8%;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633346萬元,增長9.5%。三次產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8.5%、42.0%、49.5%。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21:34.1:44.9調整為今年的21.6:32.6:45.8。全縣非公有制經濟實現增加值858770萬元,比上年增長7.7%,對GDP的貢獻率為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