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手攀巖》命懸絕壁 華裔夫婦拍奧斯卡最佳紀錄片

2020-12-11 中國僑網

  在今年五部入圍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獎的影片中,《徒手攀巖》(Free Solo)以其「用生命在拍攝」的精神毫無意外地捧走了這座小金人。紀錄片中的主人公亞歷克斯已成為創造歷史的人物,他的堅韌勇敢和用生命賭博的瘋狂既讓人欽佩,又讓人覺得難以理解,但也正是這種絕壁上的孤身懸命和無所依託,才會更深地刺激到人們的內心,去思索生命更豐富的層次和更多的可能性。

  於普通影迷,而非攀巖專業人士或者愛好者來說,人們要感謝《徒手攀巖》的製作團隊,如果沒有他們的拍攝,我們恐怕無緣得見這個不可思議的冒險行為。

  在這個專業的團隊中,導演兼攝影金國威和伊莉莎白·柴·瓦沙瑞莉,是一對華裔夫婦,兩人之前曾合作拍攝了紀錄片《攀登梅魯峰》,影迷評價說:「世界上最好的兩部攀巖電影,都是這對夫妻拍的。」

  金國威除了擔任導演和攝影師外,還是世界級探險家和美國《國家地理雜誌》著名極限攝影師,上天入地是他的日常工作,與《徒手攀巖》的主人公亞歷克斯相比,他的傳奇故事毫不遜色。

  徒手攀巖的鏡頭連攝影師都不敢看

  Free Solo被視為十大危險運動之首,指的是單人徒手無保護攀登,攀登者不攜帶任何攀爬工具和繩索,所有裝備只有登山鞋和石灰粉,他們沒有任何保護措施,只能與巖壁和呼嘯而來的山風直接對抗,只能獨自面對攀登途中發生的一切,要麼成功,要麼死亡,死亡率幾乎是50%。正如紀錄片中的一位人士所形容的那樣:「徒手攀巖如同是你去參與一項奧運會的項目,但你只有兩個選擇——得到金牌,或者死去。」

  生於1985年的亞歷克斯是徒手攀巖界的大神,也是一位狂人,之前關於他在網上最多的搜索是「亞歷克斯死了嗎?」受父親影響,11歲的亞歷克斯開始攀巖,18歲被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錄取,但他19歲就輟學了,「因為我不喜歡大學,我對我學的東西不是很有激情,我對其他學科也沒什麼興趣,我真正覺得有激情的就是攀巖。」

  輟學之後,亞歷克斯弄了一輛房車,一住就是十幾年,開著車跟著天氣走,尋找適合攀巖的地方。亞歷克斯不抽菸不喝酒,是素食主義者,閒暇時最喜歡讀陀思妥耶夫斯基。

  在攀巖領域,亞歷克斯傳奇頗多,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紀錄片《徒手攀巖》中記錄的亞歷克斯個人最為野心勃勃的一次挑戰——徵服「絕對的攀巖聖地」酋長巖。

  在亞歷克斯之前,從未有人以無保護的方式登頂過酋長巖。位於美國加州優勝美地國家公園的酋長巖,是全球攀登界最有影響力的巨石,這塊花崗巖大石,從平地驀地拔起睥睨群倫,最高的垂直落差超過3000英尺(900餘米),被稱為「攀巖宇宙中心」,是世界上最難完成的攀巖之一。一般攀巖高手在有保護的情況下會花三到五天的時間才能攀爬上去。但是,在2017年6月3日,亞歷克斯在沒有繩索、安全帶及其他防護設備的情況下,僅憑一小袋石灰粉,憑藉著雙手雙腳,花了3小時56分鐘就成功登頂,亞歷克斯的這一壯舉被稱為是「無保護攀登界的成功登月」、「體育界最偉大的成就之一」。

  紀錄片《徒手攀巖》講述了亞歷克斯攀登酋長巖的過程,前70分鐘是亞歷克斯的準備過程。他大部分時間都住在房車裡,過著幾乎苦行僧一樣的生活,因為為新書籤售,結識了現在的女朋友,在這份感情面前,亞歷克斯有了一絲猶豫,因為他怕影響攀巖,朋友們也不看好他談戀愛,他們認為人戀愛了就會心軟和分心,而亞歷克斯若因此而受到哪怕極其微小的幹擾,都有可能讓他喪命。片中還有亞歷克斯描述自己與父母家人的關係,以及訓練受傷等等,非常豐富生動地描述了亞歷克斯的真實一面,片中的亞歷克斯絕對不是個一心想冒險頭腦發熱的狂人,他熱愛攀登,但是對自己所做的一切也異常理智和清晰,他的準備過程除了體能上的訓練外,簡直就是異常繁瑣的計算和記憶過程,不得不說,亞歷克斯有著學霸般的最強大腦。

  而影片的後20分鐘則是亞歷克斯最為緊張刺激的攀登過程,就連攝影師也多次把視線轉移,連聲說「不敢看」、「以後再也不幹這種活了。」

  劇組攝影師都是專業攀巖選手

  用了807天製作完成

  拍攝這部紀錄片顯然並非易事,首先,金國威能夠導演拍攝這部電影,緣於他和亞歷克斯是朋友,作為攝影師,金國威已經拍攝了亞歷克斯將近十年,金國威說:「我非常非常了解他,我在現場很緊張,擔心有些事情就可能會出錯,但是我信任他。」

  關於這部電影是否應該拍,一直有倫理問題在討論,金國威表示,他們決定拍攝的原因主要還是基於對亞歷克斯的信任:「我們一直在跟著他拍攝整個準備過程,我清楚他明白自己身處何處, 他為完美而準備,準備之充分,此前我從未見過。」亞歷克斯在8年前就計劃徵服酋長巖,為此他進行了周密的準備工作,對攀登的線路進行精確劃分,並且多次試攀登,可以說,最後的Free Solo,亞歷克斯已經胸有成竹。

  拍攝時保持極度清醒,維持對亞歷克斯所做事情的一種中立態度,並讓整個團隊緊密合作,是金國威拍攝時所把握的原則,在拍攝過程中,金國威與其他劇組人員都遠遠觀察著亞歷克斯,不能喊開拍或停止,唯恐給登山者造成壓力,金國威說:「就算計劃再好,每天都依然還是提心弔膽,不知道會發生什麼,這是很特殊的拍攝體驗。」

  其次,為保證安全,整個劇組都是來自世界各地的專業攀巖選手,金國威本人就是攀登高手,而這個團隊顯然在拍攝體育題材方面,都經驗豐富。金國威說所有工作人員在拍攝過程中都要冒著生命危險:「我們為此準備了數個月,雖然盡力在保證大家安全,但如果有一點差錯,就可能有人喪命。」

  在拍攝過程中,攝製組除了動用無人機和直升機之外,還有8名早早在巖壁各處等候拍攝亞歷克斯攀爬畫面的攝影師,在拍攝時,攝影師背負幾十斤重的攝影器材和攀登裝備掛在繩索上,隨著拍攝需要快速上下繩索,需具備優秀體能和熟練的繩索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他們不能打擾影響亞歷克斯。高空中的攝影師隨著亞歷克斯一起上升,有幾百米的繩索需要打理,攝影師必須讓繩索整潔地盤在身側,任何失誤都可能造成致命的後果,包括不小心掉落的鏡頭蓋、不小心踢下的石頭。

  最終,《徒手攀巖》用了807天製作完成,拍攝和剪輯並行。這部紀錄片由內行人拍攝的好處在於,他們知道怎麼拍才能展現出亞歷克斯技術的高超。酋長巖因為是整塊花崗巖,所以巖壁光滑,大多數凹凸處的深度和高度不足1釐米,有些甚至只有幾毫米,在《徒手攀巖》中,大多數鏡頭特意捕捉了亞歷克斯用手指扣住各個凹凸處的畫面,沾滿石灰粉的手指多次出鏡,這些鏡頭讓內行人看了嘖嘖稱奇,外行人看到也會感覺驚心動魄。

  母親對金國威說

  「不要死在我前面」

  能夠和亞歷克斯成為好友,是因為金國威與他惺惺相惜,兩人都是不走尋常路的冒險者。

  曾經有記者問金國威,你認為你人生最大的成就是什麼?金國威的回答是:「能活著就是最大的成就。」

  金國威的父母上世紀60年代去了美國,在當地大學擔任圖書管理員,金國威1974年出生於美國明尼蘇達州,和其他ABC一樣,父母對孩子寄予厚望,把錢都花在金國威和姐姐的教育上,希望金國威長大後成為一名律師或者醫生。金國威從小彈鋼琴拉小提琴,學遊泳、練武術、愛閱讀,以全A的成績高中畢業後就讀於明尼蘇達州頂尖私立文理學院卡爾頓學院,主修亞洲研究。他一向是父母心中的驕傲,但因為大學期間愛上了攀巖運動,而成為家中的「逆子」。

  為何會喜歡攀巖、登山這些戶外運動,金國威追憶起來,說可能是天性,小時候自己就總是渴望探索外面的世界:「我們家房子的後面有一個很大的森林,我總是在裡面追逐玩耍。我第一次和家人去美國西部旅行看到洛基山脈,我就知道我未來註定要與山群野外打交道。」

  大學畢業後的金國威顯然無法適應鋼筋水泥的城市,一番掙扎之後,他決定過自己喜歡的生活,開著一輛二手車開始了他浪跡天涯的生活。傳統的父母難以理解孩子為何會放棄舒適的日子,而選擇這種艱苦又貌似沒有什麼前景的生活,所以,有兩年的時間,金國威幾乎沒怎麼和父母聯繫。而越投入到極限運動中,金國威也愈發清楚,自己的離家並非是一場短暫的青春期叛逆,而是他要全力以赴一生追求的事業。

  金國威18歲才接觸攀巖,之前並沒有上過正規的培訓課程,大學畢業後,他和朋友們在世界各地旅行、攀巖、滑雪……金國威曾跟登山家瑞克·瑞基威、康納德·安柯以及另外一名登山攝影家蓋侖·洛威爾四人一起從拉薩出發,來到羌塘保護區,無補給徒步穿越30天;也曾跟隨拍攝極限滑雪板運動愛好者史蒂芬·科赫從珠穆朗瑪峰正北面滑雪下山;他還和朋友去攀登世界上最難登頂的山峰之一梅魯峰。

  眼見兒子不會回心轉意,母親對金國威最大的要求就是:「別死在我前面。」答應了母親的金國威也牢記這句諾言,他說自己每次在戶外探險的關鍵時刻真的會問自己:「我能信守諾言嗎?」

  多年來,金國威在生死邊緣走過多次,僅遇到的雪崩就有好幾回,其中2011年冬天,在懷俄明州的傑克森,他曾被困在200英尺的雪崩中。「我真的非常幸運能夠存活。實際上,我當時根本沒可能生還的。也不知怎麼就逃出來了。」金國威坦承當自己在與死神打了照面之後,曾經消沉了一段時間,考慮自己所做的一切值不值得,而考慮的結果是,如果他沒有做這些想做的事,那麼他會認為自己是一具行屍走肉,活著沒有意義,「難以徵服的山峰讓我能不斷挑戰自己的極限,這樣,我可以感受到擁有生命的全部意義。」

  拍攝《攀登梅魯峰》時結下情緣

  梅魯峰在印度佛經裡也被譯作須彌山,海拔21850英尺,頂端1500英尺幾乎完全是花崗巖的垂直懸崖峭壁,自1980年代以來,眾多登山者都試圖爬上這座山峰,但都以失敗告終。這座山峰的中間一座山頭因形狀像是直立的鯊魚鰭,多年來被國際登山者們視為終極挑戰。紀錄片《攀登梅魯峰》由伊莉莎白·柴·瓦沙瑞莉和金國威聯合執導,記錄了金國威、雷納·奧斯託克和康拉德·安克攀登梅魯峰的故事。

  一直牢記母親那句話的金國威,在母親去世後才開始攀登梅魯峰。2008年,金國威和多年的登山搭檔雷納·奧斯託克和康拉德·安克第一次挑戰梅魯峰。他們每人身背200多磅的行李,在近乎彈盡糧絕的情況下,到達了離頂峰僅有100米的距離。但他們在最後一刻理智地選擇撤退,金國威說當時他們的攀登已經進行到第17天,但是身上只帶了7天的乾糧,所以大家身體十分虛弱,燃料也沒了,「要下山至少也得整整兩天時間,很多人是在下降過程中喪命的,因為下降十分危險。而且當時天氣很冷,在沒有食物的情況下,身體就沒法產生熱量,如果沒法把熱量輸送到四肢,手指或腳趾就會凍掉。現在想一想,當時的決定是對的,理性撤退戰勝了感性攀登。」下山後,由於身體虛弱,金國威坐了兩周的輪椅。

  雷納·奧斯託克後來在一次事故中顱骨破裂,脊椎斷裂,幾乎成為植物人。但他靠著頑強的意志,奇蹟般地康復。原本這輩子都不想再踏足梅魯峰的三人卻始終對此事念念不忘,終於在2011年9月,三個人第二次攀登梅魯峰,經過十多天的攀登,終於成為世界首次成功登頂梅魯峰的登山者。三個人在山巔上喜極而泣。這一過程被製作成90分鐘的紀錄片《攀登梅魯峰》。影片於2015年初上映,獲得了第31屆聖丹斯電影節觀眾選擇獎。

  《攀登梅魯峰》讓金國威的多個職業後又增加了電影人一項,而更重要的是,他以此片為緣還收穫了愛情,娶了伊莉莎白·柴·瓦沙瑞莉為妻。

  伊莉莎白·柴·瓦沙瑞莉的父親是匈牙利移民,母親是中國香港移民。兩人夫唱婦隨,伉儷情深,金國威說妻子深深地了解,對他而言「工作就是生命,生命就是工作」。妻子尊重並喜歡他的工作,藉助影像,金國威讓自己的愛好得以更廣泛延伸:「電影可以代替一切語言,我不用再去成百上千次地回答:『為什麼登山』這個古老的問題,況且它根本回答不了,去看電影,你會得到答案,即使理智可能告訴你,登山本沒有意義。」

  恐懼是個好東西

  金國威喜歡電影、音樂、藝術,對於自己的人生本來並無規劃,只因喜愛攀登,成為了攀巖者、登山者和滑雪者。他成為著名極限攝影師,也是一次巧合。

  1998年,金國威借攝影師朋友的相機,在攀登時拍了一張照片,他拍攝的照片竟然被對方選中,並出了500美元買走,這對那時的金國威來說是筆巨款,他想:「一張照片500美元?那我以後一個月只要拍一張照片就可以養活自己了」。他用這筆錢買了第一臺屬於自己的相機,此後他便開始了極限戶外攝影師的職業生涯,最終成為《國家地理雜誌》籤約攝影師,《徒手攀巖》就是由《國家地理雜誌》資助拍攝的電影。

  在奧斯卡頒獎典禮上,伊莉莎白·柴·瓦沙瑞莉在代表整個團隊發表獲獎感言時說:「謝謝你,亞歷克斯!是你給了我們勇氣,教會我們如何相信那些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並激勵著我們!這部影片獻給那些相信不可能的人!」

  人們喜歡讚揚勇氣 ,但在金國威看來,恐懼同樣可貴 ,因為它是一種能夠激發人的自我防衛意識的重要機制,「恐懼實際上是個好東西,除非是不理智的恐懼,或是對行動造成障礙的恐懼。」他平日也鼓勵女兒去探險,「我希望她有機會探索這個世界,找到他們熱愛的東西。當然,要做到這一點需要承擔風險,當然我肯定會教孩子們要更聰明和謹慎地探險。」

  金國威說人生是在做減法的過程,人的一生時間有限,對於他來說,充滿熱情地、有目的性地度過此生,去做一些讓他覺得自己沒白活的事情,並把這些感受與別人分享,是十分重要的。「我熱愛我的工作,所以我希望永遠做下去,我希望總是能夠具有創造力和活力。」

  另一方面,正如同亞歷克斯曾經是個學霸一樣,金國威認為自己的成功與受過良好的教育有關,學識和哲學思索讓他能保持一個正確的觀念,不會淪為一名「莽夫」:「正是因為受過良好的教育我才知道如何寫作,如何思考,如何研究所有的這些才能,讓我成為一名合格的探險家和攝影師。」(德善)

相關焦點

  • 奧斯卡最佳紀錄片《徒手攀巖》,讓你感受直面生死的極限挑戰
    近期,獲得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的《徒手攀巖》在國內熱映,驚心動魄的預告,從一開始,就吸引了眾多的影迷為其瘋狂買單。在地面上,主要採用了電影攝影機和長焦鏡頭,在不同的位置捕捉Alex攀巖過程。正是靠著這些攝影組、導演組的萬全準備,整部紀錄片得以完美呈現,當然了,作為紀錄片的主人公——Alex Honnold,是影片最重要的部分。
  • 奧斯卡最佳紀錄片《徒手攀巖》內地引進 豆瓣評分9.1分
    奧斯卡最佳紀錄片《徒手攀巖》確認引進!這部狂攬海內外眾多重量級大獎的攀巖品質佳作,此次正式官宣無疑備受矚目。影片此前在北京電影節和上海電影節展映售票時,不僅創造了「一票難求」的空前盛況,還收穫了業內外的一致好評。令人驚喜的是,為了滿足更多大眾對這部口碑佳片的觀影需求,巨幕場更是接連追加兩場,火爆程度可見一斑!
  • 《徒手攀巖》內地定檔9.6 曾獲奧斯卡最佳紀錄片
    《徒手攀巖》定檔海報1905電影網訊7月29日,第91屆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徒手攀巖》發布定檔海報,中國內地定檔9月6日。影片將以IMAX和中國巨幕兩個版本上映。《徒手攀巖》記錄了美國攀巖大師亞歷克斯·霍諾德(Alex Honnold)2017年6月3日無輔助徒手攻克美國約塞米蒂國家公園3000英尺高的酋長巖(El Capitan)的全過程。電影展示了亞歷克斯攀巖前的準備工作、內心活動和感情生活,最後還原了亞歷克斯登上酋長巖的全過程,被網友稱為「驚險程度堪比恐怖片」。
  • 極限攀巖電影首次奪得奧斯卡最佳紀錄片大獎!
    2019年,第91屆奧斯卡獲獎結果出爐,攀巖主題紀錄片——《Free Solo》斬獲奧斯卡最佳紀錄片。這部超高水準的戶外大片的獲獎新聞,瞬間再次引起全球圈內外的震撼。國家地理出品、好萊塢級別製作、頂尖極限攝影師率領拍攝,這部精彩電影還有哪些不得不看的精彩故事,今天帶大家一起重溫!
  • 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徒手攀巖》,一部用生命去拍的電影
    你有想過有人會用生命去拍電影嗎?以前覺得看紀錄片只會覺得很無聊,不料這部電影拍的如此震撼。這部電影也榮獲了第91屆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相信我你不會後悔看這部電影的。當你看完這部《徒手攀巖》,你就知道這部電影為何能獲獎了。
  • 年度「恐怖片」《徒手攀巖》發終極預告
    時光網訊  即將於9月6日全國上映的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獲獎影片《徒手攀巖》今日發布終極預告,更多震撼的攀巖畫面曝光,預告中出現的逝去的攀巖者名錄也讓人觸目驚心。  徒手攀巖作為全球十大極限運動之一,其危險程度不言而喻,但這依然阻擋不了攀巖者對這項運動的熱愛與狂熱,亞歷克斯·霍諾德正是其中之一,《徒手攀巖》通過鏡頭完整記錄了他徒手登頂酋長巖的前前後後,展現了人類歷史上首次以毫無保護的方式徵服酋長巖的全過程。據悉,《徒手攀巖》更將通過IMAX和中國巨幕的方式登陸國內院線。
  • 《徒手攀巖》內地票房慘澹,奧斯卡最佳紀錄短片,不適合進電影院
    作為奧斯卡2018最佳紀錄短片,《徒手攀巖》可謂是讓全球震驚,徒手爬上酋長巖,在那一刻他成為了英雄和勇者,亞歷克斯霍諾爾德成為攀巖屆的新標杆,其花費三個多小時的時間完成此次登頂,負責拍攝的導演在其爬到一半的時候對身邊的工作人員說,自己以後不想再做這樣的事情了,這是他最後一次參與此類紀錄片的拍攝
  • 揭秘《徒手攀巖》主人公:峭壁上與死神共舞
    最新出爐的奧斯卡最佳紀錄片《徒手攀巖》傳來噩耗,攝影師之一Andrew Berends突然逝世,年僅46歲,死因暫未公布。這20來分鐘直擊記錄亞歷克斯徵服酋長巖的駭人視頻,屬於今年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徒手攀巖》(Free Solo)。咖啡館的放映,已是我三刷此片,雖不至於摳著自己掌心跟著提心弔膽,但也依然全程神經緊繃直至無比口渴。
  • 紀錄片《徒手攀巖》
    小鍾前幾日看了一部紀錄片叫《徒手攀巖》,該片的豆瓣評分為9.1,在紀錄片中這評分也是相當高了。徒手攀巖翻譯過來也叫Free Solo,就是無保護自由攀登。也是所有攀巖種類之中的難度最高的。《徒手攀巖》是由金國威、伊莉莎白·柴·瓦薩赫伊執導的紀錄片。
  • 徒手攀巖是盲目冒險嗎?引進《徒手攀巖》是盲目冒險嗎?
    這個全世界都在關注「死了沒」的人,是一名徒手攀巖者,也是美國攀巖圈的傳奇人物。他花了4個小時爬上攀巖者的終極夢想——高達3200英尺(975米)的酋長峰,奧斯卡最佳紀錄片《徒手攀巖》記錄了這一過程。  9月6日,獲得第91屆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的《徒手攀巖》在國內上映,截至記者發稿,該片票房已突破3500萬。
  • 中國進口紀錄片票房最高的電影《徒手攀巖》丨導演專訪
    他不僅沒死,還花4個小時爬上攀巖者的終極夢想——高達3200英尺(914米)的酋長巖,然後誕生了一部奧斯卡最佳紀錄片:《徒手攀巖》。9月6日,獲得第91屆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的《徒手攀巖》在國內上映,截至9月23日,該片票房已破3500萬,淘票票點映分數高達8.7分。
  • 《徒手攀巖》發布終極預告 孤勇向上無畏徵服世界
    原標題:奧斯卡佳作《徒手攀巖》發布終極預告 孤勇向上無畏徵服世界 徒手攀巖作為全球十大極限運動之一,其危險程度不言而喻,但這依然阻擋不了攀巖者對這項運動的熱愛與狂熱,亞歷克斯·霍諾德正是其中之一,《徒手攀巖》通過鏡頭完整記錄了他徒手登頂酋長巖的前前後後,展現了人類歷史上首次以毫無保護的方式徵服酋長巖的全過程。據悉,《徒手攀巖》更將通過IMAX和中國巨幕的方式登陸國內院線,屆時,觀眾可以在更大的銀幕上體驗最完整、最真實、最震撼的視聽體驗。
  • 勇氣助力巖壁攀登 奧斯卡《徒手攀巖》主創有望來華
    勇者之翼海報今日,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獲獎影片《徒手攀巖》發布了一款「勇者之翼」版海報,本片已定於9月6日登陸全國院線。作為全世界攀巖愛好者們心中的聖地,高度超過3000英尺,幾乎90度垂直地面的酋長巖一直是亞歷克斯·霍諾德追求的「終極目標」。為了實現徒手攀登酋長巖,自2009年起近十年間的時間裡,亞歷克斯曾數十次利用繩索攀登酋長巖,以策劃最佳攀登路線。
  • 死亡率高達50%的徒手攀巖運動,到底是怎樣的存在?
    不過在徒手攀巖愛好者看來,這項運動的吸引力是「致命」的,個別狂熱者甚至把它當成畢生無法放棄的信仰。今天我們要推薦的《徒手攀巖(FREE SOLO)》,就是一部關於徒手攀巖狂熱愛好者的紀錄片。酋長巖地勢險要,直上直下,巖壁光滑,所以攀登難度極高,在此之前尚未有人徒手攀登成功。水平一般的徒手攀巖者一般不會自信到選酋長巖來挑戰,不過有位狂熱的職業徒手攀巖者,已經「覬覦」酋長巖九年了……這名攀巖者名叫亞歷克斯·霍諾德——也是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徒手攀巖》的主角。 亞歷克斯從小就愛上了徒手攀巖,10歲起就開始在室內攀巖館練習攀巖。
  • 《徒手攀巖》曝幕後特輯 高難度拍攝挑戰極限巔峰
    1905電影網訊 即將於9月6日全國上映的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獲獎佳作《徒手攀巖》今日發布了「高空拍攝篇」幕後特輯,曝光了珍貴的幕後拍攝花絮,並通過導演視角講述了這部電影中驚險刺激的攀巖鏡頭是如何拍攝完成的。
  • 徵服奧斯卡的《徒手攀巖》,死亡率50%的free solo運動
    體育大生意第1734期,歡迎關注領先的體育產業信息平臺文|黃詩旋體育大生意記者在《徒手攀巖》獲得奧斯卡最佳紀錄片之前,如果打開任意一個搜索軟體輸入影片主角艾利克斯·霍諾德(Alex Honnold)的名字,聯想詞條一定會附帶有些瘮人的三個字「死了沒」。
  • 《徒手攀巖》發幕後特輯 高難度拍攝挑戰極限巔峰
    亞歷克斯·霍諾德進行攀巖練習 網易娛樂8月28日報導 即將於9月6日全國上映的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獲獎佳作《徒手攀巖》今日發布了「高空拍攝篇」幕後特輯,曝光了珍貴的幕後拍攝花絮,並通過導演視角講述了這部電影中驚險刺激的攀巖鏡頭是如何拍攝完成的
  • 《徒手攀巖》:遠不止是一部「奇觀」電影
    好在,這部奧斯卡最佳記錄長片終於成功引進院線:從9月6日起,全國的觀眾都可以在大銀幕上(尤其推薦IMAX或中國巨幕制式)一睹這部電影讓人震撼到窒息的影像魅力。然而《徒手攀巖》遠不止是一部「奇觀」電影。在100分鐘的時長裡,影片記錄下的不僅是徒手攀巖史上史無前例的一次挑戰,也是對攀巖運動家亞歷克斯·霍諾德三十餘年來人生歷程的多角度素描。
  • 勇氣做翼助力巖壁攀登 奧斯卡佳作《徒手攀巖》主創有望來華
    今日,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獲獎影片《徒手攀巖》同時曝光了「勇者之翼」版海報及「孤身絕壁」版視頻特輯,本片已定於9月6日登陸全國院線。海報中一雙巨大的白色手掌印記刻於巖壁之上,又仿佛是一雙翅膀成為主人公亞歷克斯·霍諾德向上助力的羽翼;視頻特輯中則完整記錄了亞歷克斯傳奇般的攀巖歷程,展示了他一次次突破人類極限的攀巖瞬間。
  • 因為熱愛——三百多位電影人共赴《徒手攀巖》之約
    9月7日下午,朝陽大悅城金逸國際影城IMAX廳,《徒手攀巖》放映結束之後,情報君心裡暗暗竊喜。這是一次特別的觀影活動,由淘票票、燈塔和一起拍電影&電影情報處聯合舉辦的名為「因為熱愛——徒手攀巖電影人專場」主題觀影。在場的300多位觀眾,都是電影行業從業者,共同在大銀幕上見證了亞歷克斯創造歷史的巔峰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