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們在觀看日食。圖片來源:Mohd Rasfan
天文學家推廣天文奇觀的熱情已經被量化,他們似乎是自然科學領域最活躍的傳播者之一。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研究人員開展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參與調查的天文學家平均每年要參與18項公益活動。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科學傳播學研究人員Marta Entradas表示,這似乎超過了其他被調查學科,在這些學科中,只有少數科學家與公眾接觸,每年也只有兩三項活動。
她說,例如,一項針對法國科學研究中心7000名科學家開展的研究發現,36%的物理學家、27%的生物學家和23%的化學家在2009年開展過科普宣傳活動。他們平均每年參與不到一項活動。
Entradas和該校社會心理學家Martin Bauer聯繫了約9000名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成員。Entradas等人之所以關注天文學家,是因為有傳聞表明他們是熱心的科普工作者,除了區域案例研究沒有具體證據。Entradas認為這是第一次調查一個全球科學團體的公共傳播活動。
在2587名受訪者中,約87%的人說他們傾向於與公眾接觸,最常見的方式是講座,也有學校參觀、開放日、展覽、當地組織的活動、節日和媒體採訪。只有不到20%的交流者通過社交媒體進行交流。
其中,最活躍的科普者每人每年約參加22項活動,分布於非洲和南美洲。這一發現令Entradas感到驚訝,因為她認為,更發達地區的天文學家將有更多的基礎設施和資金支持科普活動。她認為,部分原因是當地人對在偏遠地區建造天文設施持懷疑態度,這產生了公眾參與的需求。
這項研究還探究了天文學家的動機,發現其投身科普的動力主要是生活樂趣,而不是對獎勵或金錢等的渴望——只有27%的人說獎勵會激勵他們。Entradas將之稱為責任感。
兩位作者表示,要提高其他學科的科普參與水平,應加強資源投入,並培養「內在動機」。
(唐一塵)
《中國科學報》 (2018-11-29 第3版 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