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職場,難免會面對上司的不正當待遇,如何化解危機完全憑個人能力?而在古代的官場,同樣會有上司不正當待遇的情況發生,今天就給大家講講蘇軾是如何化解危機的。
宋朝時期,1060年,蘇軾考試榜上有名,之後被任命為大理評事鳳翔府籤判。這個其實是各州、府又京官擔任的「籤書判官廳公事」的簡稱,負責諸案文移事務。宋朝的陳巖肖寫有詩評書籍《庚溪詩話》,上卷有一句「 英宗朝,自鳳翔籤判滿任,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
而蘇軾作為學富五車的年輕才子,初入職場,也是奔著歷練去的,按照預定軌跡,應該是任期一滿,就能赴京任職。
可是在官場,要想升遷,往往需要和上司打好關係,而蘇軾的領導偏偏看他不順眼。這還需要從蘇軾這個「大理評事鳳翔府籤判」說起,就相當於外放做官,但是做的是秘書,主要處理各種公文。
公文寫作必須具有一定的範式,對於參加過科舉考試的人來說,應該很會寫公文,而蘇軾也應該是手到擒來,可他的上司卻對他的文章進行塗改,然後在讓蘇軾重新修改,有時候好幾個來回。
年少輕狂是蘇軾當然不服氣,兩個人的矛盾也是越來越深。我們都知道,蘇軾是一個愛交朋友的人,所以蘇軾應該是不難相處的。那麼,蘇軾的上司到底是不是苛刻的人呢?
他的上司叫陳希亮,字公弼。這也是一位人物,頗有個性。他是一個特別勇猛的、嫉惡如仇的人。在災荒的時候,他敢於開倉借糧給百姓。這些角度來看,蘇軾的上司妥妥的在其位謀其政,也不是貪官汙吏,而且早期蘇軾也沒有牽扯進政治黨派,他為何不得看重呢?
這似乎要追溯到蘇軾當初的那場考試,之後他被稱為「蘇賢良」。那個時候的陳希亮比蘇軾大二十幾歲,一個初出茅廬的年輕人敢稱「賢良」,真是不知天高地厚!所以當蘇軾求見的時候,陳希亮故意把蘇軾晾在門外。
這件事情被蘇軾用詩句記錄下來,題目是《客位假寐,因謁鳳翔府守陳公弼》:
謁入不得去,兀坐如枯株。豈惟主忘客,今我亦忘吾。同僚不解事,慍色見髯須。雖無性命憂,且復忍須臾。
這首詩幽默而大氣,暗含典故。不過蘇軾也沒有很擔心陳希亮會把他如何,因為因為他的任期只有三年。只需忍耐三年就可以「天高任鳥飛」。但是他還沒有飛走,就遇到了機會踩一腳——陳希亮修了一座凌虛臺,安排蘇軾寫文章。
於是,蘇軾寫了一篇很出彩也很煞風景的《凌虛臺記》
國於南山之下,宜若起居飲食與山接也。四方之山,莫高於終南;而都邑之麗山者,莫近於扶風。……
「物之廢興成毀,不可得而知也」意思是說事物的興廢難以預料,以前這裡一片荒蕪,今天有了凌虛臺,而誰又能預料這凌虛臺會不會有一天又變成了廢墟呢?你讀讀,這句子,如果不是在興建的時候,其實非常好,所謂囊括古今。而在他寫詩的時候真是興建之初,當然很掃興。就如別人修了新房子讓你寫一副賀聯,你寫:哎呀,這裡以前還是荒野呢,現在高樓拔地而起;就是不知道這房子是否經得住地震風雨呢。
可是陳希亮還真讓人把《凌虛臺記》刻錄在石碑上,傳了下來。他還解釋說他看重蘇軾,把他作為孫輩對待,所以嚴格一些。可見,陳希亮其實也是能容人的;關鍵是擁有心繫百姓的胸懷。冰釋前嫌之後,蘇軾後來到黃州,聽聞他去世,還給他寫了傳記。
最近在讀的這本《蘇軾詞傳》中不但收集了蘇軾的詩,還讓我真正了解他的一生,讀懂了他的豁達。
當我走近這位「性情中人」,再讀「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這樣的詩句,便有了一種「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的感懷、豁然與洞明。
我讀的這本《蘇軾詞傳》中選取了蘇軾一生中所作的詞和詩。
難得的是,這本書還以蘇軾的詞為主題,從當時的社會觀念與時代背景出發,對蘇軾的生平際遇、詩詞藝術、社會活動等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再現了蘇軾以文傳世、以官入世的典型宋代文官形象。
文筆華麗而不浮誇,如此心靜方能品人間至味。
書中用唯美深情的妙筆將蘇軾的一生娓娓道來,既豐富了文章內容,又能從東坡的生平中體會到他作詞時的心情,從而更加了解這位詩詞大家的超脫心境。
這一套書中還有一本《辛棄疾詞傳》。
東坡仙才,史無二例;稼軒雄才,如鯨吞海。
辛棄疾是亂世中的抗金英雄,他以武起身,卻終成文業,與蘇軾並稱為"蘇辛",被譽為"詞中之龍"。正所謂「劍有殺氣 詞有柔情」。
這本書也以同樣的手筆,在參考大量史料的基礎上,再現了辛棄疾傳奇的一生。
除此之外,還有《李清照詞傳》《李煜詞傳》《納蘭容若詞傳》《倉央嘉措詩傳》。
六本書活動價僅需79元,也就是一包煙的價錢,就能讀懂6位詩人的名作,並能從中感悟到大家風範的人生哲理,實在是個機會呀!
點擊下方商品卡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