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09 10: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近期,嵐山區委組織部進行了一次「打包」式調研:對全區421個村開展「村村到、找短板,抓落實、求突破」調研工作,調研內容不僅僅關注村班子運轉情況,還將疫情防控幹部表現、領導班子年度考核等多項工作一起「打包」。
無獨有偶。4月30日,嵐山區召開全區組織工作會議,各鄉鎮街道、部門單位只來一名具體分管負責人,參會人員由之前的200多人縮至70人,會議時間也縮至1小時。
轉變源於「減負」。「不必要的會議少了、文件少了、檢查考核少了,但基層幹部的責任沒有少,服務群眾更多了,幹事勁頭更足了。」據嵐山區委常委、組織部長周力介紹,該部門在嚴格執行「基層減負年」要求的基礎上,從減量提質、減痕提效、減壓提氣「三減三提」方面發力,打出「減負鬆綁」組合拳,讓基層幹部輕裝上陣。
調研「打包」便是減量提質的具體舉措之一。今年以來,嵐山區委組織部打破幹部、基層黨建、人才工作的條塊限制,持續推進會議「合併」、文件「精簡」等工作,建立條塊統籌的融合機制,鼓勵各科室合併開會、套開會議,倡導「短實新」文風,將工作由「各自為戰」向統籌謀劃轉變。
負擔減下去,責任挑起來。談起幹部的服務升級,嵐山區中樓鎮柳黃溝村村民盧衍玉深有感觸,「前陣子,我和村裡其他兩個到齡的老百姓,需要領取居民養老保險,給村裡的代辦員盧立青說了一句,他馬上幫我們辦好送到了家裡來。」
盧衍玉所提到的「代辦」工作,就是中樓鎮為解決群眾到鎮上辦事流程不熟悉、路程遠不方便等問題,在嵐山區委組織部的指導下,探索實施的「黨群連心·四全代辦」服務新機制。
原來,為提升幹部的服務效能,圍繞考核「瘦身」、服務「升級」、流程「優化」等工作,嵐山區委組織部聚焦組織部門重點任務,不搞「痕跡」管理,不斷優化流程,主動幫助基層解決問題。
同時,基層減負工作中,嵐山區委組織部聚焦問責「不亂用」、容錯「助擔當」、政策「有保障」,建立關心關愛的擔當機制,為幹部減壓提氣,為基層輸血賦能。
據悉,該部門跳出督查就要追責問責的「窠臼」,制定出臺《關於建立容錯糾錯機制支持幹部幹事創業的實施辦法》,旗幟鮮明樹立幹事創業用人導向。近年來,提拔重用的鄉鎮幹部佔全區幹部的近60%,建立村(社區)幹部報酬動態增長機制,2020年村黨支部書記崗位補貼較2019年增長500元。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