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上傳說(92)丨黃河上有塊巨礁叫「洋人招手」

2020-12-16 隴上非遺

阿鳳 整理

相傳,民國時期的一年中伏天,黃河水位漲得非常厲害,浪頭快溢過蘭州的中山鐵橋了,桑葉峽口的狼舌頭(黃河邊一塊形狀像狼的石頭)也舐上了黃河水。過去蘭州一帶的筏客子有句諺語:「狼舌頭舐上水,筏客子見了鬼」,所以當黃河水位漲得淹過狼舌頭時,即使技藝非常高超的筏客子把式也不敢放筏擺渡。

就在這狼舌頭被淹沒了的節骨眼上,一位洋牧師,要從蘭州坐筏子到包頭去,他找到官府指定要筏客子攬頭香老放筏送他去包頭。香老向他解釋說:「這樣破天荒的高水位,有天大的本事也不敢放筏去送死。」可是洋牧師和官府勾結,仗勢欺侮中國人,氣勢洶洶地說:「不放筏子誤了大事,定要送官府治罪。」

香老被逼得走投無路,只好豁出性命去放筏送洋牧師。由於水大筏快,所以從蘭州到靖遠二百多裡路不到半天就到了,洋牧師非常高興。第二天繼續開筏,經過靖遠的下峽時儘管水流更加湍急,筏客子還是憑藉高超的技藝和豐富的經驗順利過了「老倆口」「七姊妹」「一窩豬」「觀音崖」等危險段。可是前面河心有一塊突出水面的礁石,黃河水撞在巨礁上浪花四濺,筏子必須從礁石的側面經過,如果不慎就會觸礁翻筏,葬身魚腹。

勇敢的筏客子在香老的指揮下用盡渾身力氣,四把木槳依勢起落破浪前進。一個個巨浪迎面撲來,河水早已把筏客子身上的衣服澆了個透,但他們顧不上這些,都默不作聲地劃著槳。可是,坐在筏子上的洋牧師早已嚇得魂飛魄散,當一個浪頭把筏子推到巨礁跟前時,他竟不聽筏客子的指揮縱身跳到了那塊巨礁頂上,筏子在水浪的推動下像一隻掠水的飛燕瞬息而過。筏子越漂越遠了,不管洋牧師在巨礁上怎樣用力地搖擺雙手,筏子都難以停下來。後來,誰也不知道他何時死去的,但人們從此以後就把那塊沒有名字的巨礁叫「洋人招手」了。

相關焦點

  • 黃河傳說:一塊名為「洋人招手」的礁石,背後故事令人感嘆!
    黃河傳說:一塊名為「洋人招手」的礁石,背後故事令人感嘆!筏客子也是被逼無門,面對這樣的情況只好硬著頭皮上,當時情況黃河水激流勇進,所以二百多裡的路程不到半天就到了,洋人牧師看到這種情況非常的滿意,於是第二天繼續行駛,一路上遇見了很多驚險的地段,但是憑藉著筏客子精湛的技術均給化解了,直到走到了一處無名之處河中央有一塊凸起的巨石,黃河水撞在上面就如同沸騰起來了一樣,聲勢浩大令人心生恐懼,但是筏子還必須經過此處才能繼續行駛
  • 隴上傳說(60)丨黃河金鯉魚的傳說太悽美了
    阿鳳 整理傳說在幾千年前,黃河岸邊住著一戶姓金的人家,老兩口只生了一男一女,姑娘生得俊俏,手腳也麻利,方圓幾千裡的人都來託媒說親。有一天,糊塗的爹娘竟看中了一個有錢有勢人家,沒和姑娘商量就把姑娘許給了這家的獨眼公子。
  • 隴上傳說(63)丨五女山、海螺山和青山的傳說
    阿鳳 整理寺溝峽有三座聞名於世的高山,成品字形,聳立在黃河岸邊,它們分別叫海螺山、五女山和青山。遠遠望去,個個形象逼真,氣勢非凡,關於這三座名山有一個非常神奇的故事。傳說在上古年間,黃河岸邊住著一個靠打魚為生的老者,因老伴去世得早身邊只有一個後人,名叫強兒,十七年來爺倆早出晚歸,生活很不容易。有一天,強兒上山去打柴,老者自個下河捕魚,他撒了一網又一網,眼看太陽快落山了卻連一條魚也沒撈著,他只好掃興而歸。行至半路,突然眼前一亮,發現黃河岸邊有個東西金光四射,照的老者眼花繚亂。老者朝發光的地方走去,到跟前一看原來是一個被浪潮推到岸邊的海螺。
  • 隴上傳說(68)丨「唐述窟」的來歷
    阿鳳 整理現在的炳靈上寺很早以前不叫這個名字,叫「唐述窟」,唐述窟是古羌語「鬼窟」的音譯,為什麼要將炳靈上寺稱為鬼窟呢,有這樣一個傳說。東漢順帝時,道教剛剛興起,朝廷大力支持,天師張道陵大顯身手,設壇傳教,幾年過後全國道觀遍地,道人云集。
  • 隴上傳說(73)丨「羅家洞」的來歷不簡單
    阿鳳 整理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鄰國尼泊爾有個名叫潘通哇的年輕和尚一心嚮往東方,常常使自己忘了吃齋坐禪。一次,他在蒲團上正想得迷迷糊糊,猛覺有人在他耳邊說道:「汝東行數千裡,在一紅山土蓋頭、大河向西流的地方可成好事。」
  • 隴上傳說(53)丨白塔寺的木匠
    見此情景,魯班蹲在黃河邊,一口接一口地吸起了旱菸。吐出來的煙霧翻來滾去,一會兒象羊,一會兒似豬,頓時提醒了魯班,他想自己神斧在手,還怕沒有石頭。於他操起斧頭,在一根大木頭上「咔嚓、咔嚓」砍了幾下,一匹活蹦亂跳的木馬立刻出現在他的面前。
  • 隴上傳說(204)丨麥積山大佛的傳說(六)
    「有什麼傷心的!」父親怒吼著,以為他是不務正業,不求上進,貪生怕死的膽小鬼,越想越氣大,理智已經不能控制感情了,「我成全你的諾言吧!」說著,手起刀落……等他恢復理智的時候,兒子已經倒在血泊之中。後來的人,把老子殺死兒子的地方就叫做「殺人溝」。父親殺死了兒子,懷著怏怏不安的心情到麥積山查看工程。當他來到山下一看,使他大吃一驚,哎呀!
  • 「走遍甘肅」黃河之旅(二)臨夏篇:隴上水鄉?黃河三峽
    【黃河之旅(二)臨夏篇】隴上水鄉——黃河三峽永靖黃河三峽 攝影:馬東林 (文/圖由永靖縣文體廣電和旅遊局、黃河三峽大景區管委會提供)文/李萍 羅玉珍在臨夏大地黃河三峽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是「大禹治水的源頭」。古人對永靖有「河嶽根源,禹王故裡」之說。據《尚書·禹貢》載,大禹「導河自積石,至龍門,入於海」。相傳,遠古時代,堯帝派大禹來小積石山一帶治理黃河。他帶領萬民歷經千辛萬苦,在永靖縣境內首先鑿成了馬龍峽、寺溝峽,緊接著又鑿開了劉家峽、鹽鍋峽、八盤峽,疏通了河道,消除了水患。這個發生在上古時代的傳說,至今廣為流傳。
  • 魯西北大沙河,黃河故道上的那些遺蹟和民間傳說
    魯西北大沙河地圖上查不到,是曾經的黃河古道,在歷史上上近千年間裡黃河水在這裡流淌,成為締造魯西北文明的血脈。後來因為黃河泛濫、改道,這裡再也沒有黃河的影子,而大沙河上的沙土地似乎告訴我們,這兒曾經有過黃河的故事。
  • 隴上傳說 五鳳樓的傳說
    在絲綢之路上,張掖的五鳳樓是有些名氣的。這樓一連五座,中間的三座樓用天橋互相串連,東西兩樓則距中樓有數十步遠。一般的樓,都是下層大上層小,這座樓可是上下一般大。
  • 「春綠隴原·黃河之濱」迎新年綜藝晚會《隴原頌》上演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李開南) 12月20日晚8點,由中共甘肅省委宣傳部、甘肅省文化和旅遊廳主辦,中共蘭州市委宣傳部、蘭州市文化和旅遊局主創,蘭州黃河生態旅遊開發集團有限公司承辦,北京世紀超星信息技術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協辦,蘭州市隴上名家藝術團聯袂出演的 「春綠隴原·黃河之濱」迎新年綜藝晚會《
  • 萬裡黃河「第一橋」,洋人修建,雖歷經百年依然氣勢磅礴
    但其實並非所有的路都是地面上的,畢竟幾乎每一個地區都有水源覆蓋,在修建時需要跨過江河溪流,順利通路。也正因此,橋應運而生,並且在出行方面發揮著重大的作用。其中修建在我國母親河黃河上的第一橋就是由洋人所建造的。這座橋無論是建造材料還是設計、施工等幾乎全部都是洋人。當然了,話雖這麼說,不過這座橋對於我國的意義還是重大的,至少在當時為黃河兩岸人民的來往提供了極大的便利,而當下蘭州更是依託於這座大橋發展而來的。
  • 溯源甘肅丨伏波將軍馬援在隴上
    於是,他將所獲錢財全部散給弟兄和故舊,自己繼續在隴右屯牧。《漢書》中有「涼州之畜為天下饒」的讚譽,這其中也有馬援的功勞。馬援對馬匹在古代社會經濟和軍事中的重要作用有著非常深刻的認識,他說:「夫行天莫如龍,行地莫如馬。馬者甲兵之本,國之大用。安寧則以別尊卑之序,有變則以濟遠近之難。」
  • 隴上傳說(81)丨皇帝與「天下第一橋」
    阿鳳 整理「天下第一橋」(這裡說的可不是現在的中山橋)修成後,黃河兩岸的人們奔走相告,佳音像長了翅膀一樣越傳越遠,越傳越神,把它說得比牛郎織女相會的鵲橋還要好幾百倍。事也湊巧,當時坐鎮蘭州的王派人向皇帝上了一道奏摺,裡面把浮橋說得神乎其神,說什麼連接二十四隻神船用的繩索,都是用金絲銀線和蠶絲搓成的,耗費金銀數萬兩,為此向朝廷申請一筆銀子。皇帝看了奏摺以後,二話沒說馬上叫身邊的大臣送去幾萬兩白銀。這一下子,皇帝更想去金城飽飽眼福了,他嫌大臣們準備得太慢,就獨自一人騎著毛驢先走了。
  • 沒有之一,壺口瀑布,世界黃河
    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這首雄壯激昂的黃河大合唱,中國人民巳經傳唱了半個多世紀,成為中華民族不畏艱難,奮勇向前的號角,中華民族堅強不屈精神力量的象徵,千百年來歷經滄桑,孕育華夏兒女的母親河——黃河這條不對稱的河流沉澱著悠久而深厚的歷史文化。
  • 隴上傳說⑦丨嘉峪關城樓上有一塊磚,來歷很不簡單
    嘉峪關峻工那天,易開天既高興又害怕,高興的是經過千辛萬苦關城終於如期完工,害怕的是張不信又得給他找茬,為了不出意外,他帶領各路工匠從城上到城下、從城內到城外仔細察看。就在他們察看西甕城時,一名小工手提一塊磚向他跑來,眾工匠一看都慌了,因為這塊磚不但能害得大家領不上一文錢的工錢,還會叫易開天掉腦袋,眾工匠還得服苦役三年。大家紛紛出主意想辦法,可是都沒有合適的。
  • 隴上傳說(264)丨「金雞山」的來歷(三)
    那塊寶石剛被摘下,整個十裡宮城,黯然無光,漆黑一團。正在歡宴的文武百官,只見白日如夜,個個呆若木雞,不知所措。吶喊聲、叫罵聲,交織在一起,震的天宮遙遙欲墜。玉皇大帝壽誕之禧,遭此掃興,惱羞成怒,暴跳如雷,叫罵不迭。即令二郎元帥親率三千彪悍天兵天將,圍住整個宮城,捉拿盜寶之賊。可金雞卻早已無影無蹤,遠走高飛。
  • 隴上傳說(107)丨敦煌「新店子」的來歷原來這麼精彩(上)
    陳鈺 整理敦煌正東有一座湖泊,湖水湛藍,岸畔鹽硝白如雪,遠遠看去,就象一顆光彩奪目、晶瑩透亮、銀光閃爍的寶石盤子一樣。這就是新店子鹽池。傳說很早以前,這兒叫乾井子,後來怎樣變成鹽池的呢?有這樣一個精彩的故事。
  • 洋人宅院
    你琢磨,咱國貨抵不上洋貨,國術哪能抵得過洋術?這東洋武士要把神鞭撂倒,你三爺不是又精神起來了,這事情一半也是幫你的忙哪!難道你打算後半輩子就這樣窩窩囊囊下去了?東西算嘛?都是身外之物,再說,我還能少你的?」  玻璃花一晃腦袋,登時明白過來,馬上答應明天去紫竹林。  轉天大早,玻璃花和楊殿起乘上一輛大膠皮輪子的東洋馬車,唰唰地奔往東邊的紫竹林租界。楊殿起叫車夫停了車子。
  • 隴上名山錦雞塬
    作 者:雲 山隴上名山錦雞塬山,位於甘肅定西市安定區以西「碰雞蛋"的由來,傳說古時有兩位老人是好友,多年沒見面,一次在錦雞塬廟會突然相遇,非常親熱,於是在樹蔭下野餐,限於條件,所帶食物最奢侈者就是雞蛋了,二人相互謙讓不吃,因此提出了碰雞蛋比輸贏的辦法,周圍的眾人看了,感到非常好奇有趣,紛紛拿出自己的雞蛋也相碰起來。從此,一傳十,十傳百,流傳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