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騰衝反擊戰,日軍兵力嚴重不足,國軍為何卻傷亡慘重?

2020-12-09 青梅史觀

1944年5月,由於抗日戰爭局勢發生變化, 國軍部隊開始對日軍據點發起反攻,衛立煌率領的滇西遠徵軍奉命強渡怒江,協同民國駐印軍夾擊緬北日軍。

衛立煌下令由霍揆章第二十集團軍負責渡河作戰,周福成第五十三軍一馬當先突破日軍高黎貢山防線,打通了前往騰衝的道路。

騰衝是日軍在西南地區最重要的據點之一,但是此時日本緬甸方面軍因為遭受夾擊而損失慘重,駐守各地的兵力也早已捉襟見肘。

整裝待發的國軍部隊

日本緬甸方面軍下屬的第十八師團在孟拱河谷戰役中被孫立人部幾乎全殲,而第五十六團也在高黎貢山一役中遭受重創。

因此駐守騰衝的日軍便僅剩下藏重康美率領的一個日軍聯隊,而即便如此在騰衝戰役爆發之前,日本第五十六師團長松山佑三依然下令從騰衝抽調部隊支援師團主力。

原本藏重康美準備以騰衝城外的四座高山為屏障,憑藉地利優勢據險死守,然而松山佑三抽調兵力的命令直接打亂了藏重康美的防禦計劃。

日軍防禦陣地

由於兵力的嚴重不足,藏重康美只好放棄了其中三座大山,只在每座山上象徵性地留下一個小隊數十人駐守,主力部隊則集結於最後的來鳳山之中。

來鳳山毗鄰騰衝城牆,而且其海拔遠遠超出騰衝的城牆,只要國軍能夠攻佔來鳳山便可以直接對騰衝城內的目標進行打擊,因此來鳳山的歸屬至關重要。

1944年6月27日,國軍霍揆章第二十集團軍幾乎不費吹灰之力便清除了騰衝城外除來鳳山的所有日軍據點。

正在撤退的日軍

不過藏重康美也已經基本完成了來鳳山的防禦工事建造,日軍在來鳳山中共修築了四個堡壘群,其中配置了大量火炮和輕重機槍,火力十分強勁。

1944年7月23日,霍揆章第二十集團軍對來鳳山的日軍陣地發起首次總攻,為了能夠一鼓作氣攻佔來鳳山,霍揆章甚至不惜將預備部隊全部派出。

然而霍揆章很快便得到前線戰報,進攻來鳳山的國軍部隊大敗而歸,僅僅三天的時間傷亡便高達近千人,而且進攻毫無進展。

山區作戰的日軍

霍揆章勃然大怒,其麾下將領均唯唯諾諾,當霍揆章詢問是否有把握髮起第二次總攻時,第二十集團軍將領紛紛表示日軍堡壘太過于堅固,輕易之間難以突破。

霍揆章知道自己麾下將領所言非虛,如果想要攻破日軍的堡壘群就需要有強火力支援,不過滇西遠徵軍是由美國直接提供軍械,其火力遠超一般國軍部隊。

為了突破來鳳山的日軍堡壘群,霍揆章親自聯絡了遠徵軍航空隊,要求出動美軍戰機對來鳳山的日軍堡壘群進行地毯式轟炸。

傷亡慘重的日軍

1944年7月26日,霍揆章下令對來鳳山日軍陣地發起第二次總攻,而這一次遠徵軍航空隊出動五十七架戰機協助,對日軍陣地進行了不間斷的轟炸。

日軍的堡壘群即便再堅固,面對如此高強度的轟炸也是難以抵擋,將近一半的日軍防禦工事被直接炸毀,日軍部隊也傷亡慘重。

霍揆章見戰術奏效,當即下令組建敢死隊以炸藥包等對剩餘的日軍堡壘進行攻擊,以此同時霍揆章還下令採取車輪戰術,不給來鳳山日軍任何喘息之機。

日軍防禦陣地

1944年7月27日,日軍的來鳳山陣地已經基本被霍揆章所部清理完畢,而且一直國軍部隊也已經成功的穿插到了騰衝和來鳳山的中間位置。

日軍指揮官藏重康美因為擔憂來鳳山的日軍主力部隊遭受重創,只好下令放棄來鳳山陣地,主力部隊撤回騰衝,騰衝反擊戰第一階段作戰就此結束。

參考資料:《中國抗日戰爭史》、《二戰全史》等

相關焦點

  • 抗日戰爭騰衝反擊戰,日軍兵力嚴重不足,國軍為何卻傷亡慘重?
    1944年5月,由於抗日戰爭局勢發生變化, 國軍部隊開始對日軍據點發起反攻,衛立煌率領的滇西遠徵軍奉命強渡怒江,協同民國駐印軍夾擊緬北日軍。衛立煌下令由霍揆章第二十集團軍負責渡河作戰,周福成第五十三軍一馬當先突破日軍高黎貢山防線,打通了前往騰衝的道路。
  • 抗日戰爭血戰崑崙關,前線國軍傷亡慘重,日軍為何卻心驚膽寒?
    抗日戰爭崑崙關戰役是國軍首支全機械化部隊杜聿明第五軍首次作為主攻部隊登場的一役,戰鬥剛剛爆發便進入白熱化階段,崑崙關更是數次易手。當時負責侵佔崑崙關等地的日軍是今村均的廣島師團,不過日軍的主攻方向是和崑崙關背道而馳的龍州等地,因此在崑崙關戰役爆發初期,前線日軍的數量並不多。
  • 抗日戰爭血戰騰衝,前線國軍精疲力盡,蔣介石為何卻嚴令進攻?
    抗日戰爭時期,騰衝戰役是國軍部隊最著名的慘勝之戰,面對不足三千的守城日軍,負責進攻的國軍第二十集團軍付出了萬餘人的慘痛傷亡,騰衝城也成了一片瓦礫。1944年8月2日,國軍第二十集團軍下屬的闕漢騫第五十四軍開始向騰衝發起進攻,日軍指揮官藏重康美起初對於這支部隊並未在意。
  • 抗日戰爭血戰騰衝,前線國軍精疲力盡,蔣介石為何卻嚴令進攻?
    抗日戰爭時期,騰衝戰役是國軍部隊最著名的慘勝之戰,面對不足三千的守城日軍,負責進攻的國軍第二十集團軍付出了萬餘人的慘痛傷亡,騰衝城也成了一片瓦礫。1944年8月2日,國軍第二十集團軍下屬的闕漢騫第五十四軍開始向騰衝發起進攻,日軍指揮官藏重康美起初對於這支部隊並未在意。
  • 抗日戰爭龍陵戰役,日軍主力部隊雲集,為何卻被國軍一擊即潰?
    1944年6月,為了打通民國西南運輸線滇緬公路,民國遠徵軍總指揮史迪威下令民國駐印軍和滇西遠徵軍對駐緬日軍進行夾擊,日軍被迫放棄緬北全力駐守滇西。日本緬甸方面軍司令官本多政材認為,由於緬北和滇西日軍均損失慘重,因此緬北和滇西只能二選其一,暫時放棄緬北,在滇西地區集中兵力轉守為攻。
  • 抗日戰爭龍陵戰役,日軍主力部隊雲集,為何卻被國軍一擊即潰?
    1944年6月,為了打通民國西南運輸線滇緬公路,民國遠徵軍總指揮史迪威下令民國駐印軍和滇西遠徵軍對駐緬日軍進行夾擊,日軍被迫放棄緬北全力駐守滇西。日本緬甸方面軍司令官本多政材認為,由於緬北和滇西日軍均損失慘重,因此緬北和滇西只能二選其一,暫時放棄緬北,在滇西地區集中兵力轉守為攻。
  • 抗日戰爭廟行大捷,前線國軍瀕臨崩潰,日軍為何卻因此一敗塗地?
    因此蔣介石對於第五軍毫不吝嗇,武器裝備相比於其他國軍部隊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但是廟行之戰爆發張治中才意識到即便是精銳德械師的火力也無法和日軍相比。1932年2月22日,日軍金澤師團開始向國軍的廟行陣地發起進攻,在不到兩個小時的時間內,國軍陣地上落下的炮彈多達三千餘發,第五軍尚未見到日軍便損失慘重。
  • 抗日戰爭蘊藻濱激戰,國軍主力損失慘重,日軍為何卻膽顫心寒?
    久留米混合旅團是一支臨時組建的混成部隊,總兵力遠低於日軍常規旅團,但是旅團長下元熊彌卻因為九一八事變時東北軍的不抵抗而對蔡廷鍇所部心存輕視。結果久留米旅團和國軍第六十一師在蘊藻濱沿岸激戰四日,久留米旅團損兵折將,下元熊彌決定以偷渡蘊藻濱的方式對國軍發起突襲。1932年2月13日凌晨時分,蘊藻濱河面大霧瀰漫,下元熊彌下令前線部隊釋放煙霧彈,日軍工兵則在大霧和煙霧彈的掩護之下搭建浮橋。
  • 抗日戰爭上高戰役,日軍故布疑兵,國軍反應為何卻更加出人預料?
    抗日戰爭時期,上高戰役是諸多大戰中,國軍所取得的為數不多的大型戰役,日本第十一軍在上高戰役中損失慘重,直接破壞了日軍的整體作戰計劃。當時日本第十一軍司令官名為園部和一郎,他是日本「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官西尾壽造上任後,因西尾壽造和原十一軍司令官岡村寧次不合,因而藉機上位。
  • 抗日戰爭吳淞口戰鬥,兩千日軍裝備精良,為何卻被40名國軍擊潰?
    換而言之吳淞口炮臺的國軍無論是兵力還是火力都無法和日軍的佐世保特別陸戰隊相比,因此日軍司令官野村吉三郎對於吳淞口之戰信心滿滿。,吳淞口地區的國軍並未潰敗。日本海軍陸戰隊陣地在日本佐世保特別陸戰隊步坦協同的猛烈攻勢之下,前往國軍傷亡十分慘重,其中主攻方向的趙金聲連因為力不能支而申請撤離
  • 抗日戰爭黃廣戰役,國軍精銳盡出難改敗局,日軍為何卻主動撤離?
    為了躲避大別山區內的李品仙部,日軍師團長稻葉四郎下令,讓兩支主力旅團沿著公路齊頭並進,嚴防李品仙部突襲,但這也不可避免地拖慢了日軍的行軍速度。白崇禧得知日軍來襲的消息後,當即下令由覃連芳第八十四軍駐守正面陣地,雙方攻守易位再次爆發激戰,日軍傷亡慘重接連四晝夜毫無進展。
  • 抗日戰爭時期,為什麼國民黨軍隊十個師的兵力敵不過日軍一個師團
    說到抗日戰爭這段歷史,可以說這是一段慘痛的歷史,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開始,到1945年,抗日戰爭持續了14年之久,在這當中,我們國家傷亡人數數千萬,經濟損失不計其數,被佔領的領土,從東北到華北,一直到南方,總之,當時我們將近有一半的領土都陷入了日本的手中,情況十分嚴峻。
  • 騰衝戰役時我軍由於新兵多和日軍防禦體系完善造成大量傷亡
    騰衝戰役從1944年5月開始至9月14日結束,歷時127天,該集團軍以傷亡18000餘人(其中犧牲9000)的代價,全殲騰衝守敵近7000人,據稱這是國民黨軍隊收復的第一座日軍據守的縣城。
  • 激戰古北口的國軍七勇士,誓死堅守重創日軍,令日軍敬佩為其厚葬
    在偉大的抗日戰爭中,中國軍隊以沉重的代價戰勝了野蠻的日本侵略者,14年艱苦卓絕的抗戰也湧現了一大批以死報國的民族英雄。早在1933年的古北口激戰中,國軍145團的七名普通士兵誓死守衛陣地,給日軍以沉重打擊,最終寡不敵眾全部壯烈殉國。
  • 1944年日寇投降前一年,為何仍能給中國軍隊造成重大傷亡
    但中國軍隊在作戰中也付出了十分慘重的傷亡代價。即使在取勝的戰鬥中,傷亡數字也令人咋舌:平型關大捷中,八路軍第115師佔據地形優勢,殲滅千餘日軍輜重部隊,依然付出了800人的代價。
  • 抗日戰爭長沙保衛戰,國軍僅剩殘兵敗將,日軍為何卻大敗而歸?
    第三次長沙會戰時期,國軍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薛嶽以「天爐戰法」誘敵深入,日軍指揮官阿南惟幾以為國軍無人敢於應戰,志得意滿率部直撲長沙而去。1942年1月1日,日本名古屋師團抵達長沙城郊,開始對長沙外圍的國軍陣地展開進攻,師團長高橋多賀二甚至下令提前慶賀勝利。
  • 淞滬會戰國軍傷亡30萬,看似輸實則贏,日軍從此陷入深淵
    這場戰爭是抗日戰爭時期規模最大,戰鬥最慘烈的一場戰爭,雙方的參戰兵力達到了100萬。其中國軍是80萬兵力,日軍是20萬兵力。申明一下,這個不是說100萬人同時開打,而是陸續的參戰的。   同年8月13日,全部德式裝備德式訓練的國軍最精銳部隊第87、88師率先投入戰鬥。後來雙方投入戰鬥人數越來越多,長達三個多月的作戰粉碎了日軍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計劃。
  • 抗日戰爭萬家嶺大捷,薛嶽全殲日軍師團,為何卻留下一大遺憾?
    抗日戰爭廬山戰役時期,國軍第九戰區前線總指揮薛嶽曾取得了舉世震驚的萬家嶺大捷,成為了抗日戰爭時期唯一全殲日軍整師團的戰役。1938年9月,日軍指揮官岡村寧次意圖派遣第一零六師團進入山區,迂迴到國軍防線後方發動側擊,結果日軍進入山區後便迷失方向,被薛嶽所部重重包圍於萬家嶺。
  • 抗日戰爭武漢會戰,前線國軍不戰而退,日軍主力為何卻面有苦色?
    抗日戰爭時期,在經過淞滬會戰和徐州會戰等一系列大戰後,日軍雖然接連攻佔上海、南京等民國重鎮,但是日漸擴大的戰爭規模卻令日本內閣政府不堪重負。為此日本內閣召開御前會議,決定搶攻武漢以此來逼迫民國政府妥協,儘快結束戰爭,武漢大會戰由此爆發。
  • 日軍一個師團有多少兵力?為何武漢會戰50個軍打不過10個師團
    按照計劃,第五戰區第一兵團司令薛嶽將指揮12個師的豫東兵團在河南省蘭封地區與日軍展開會戰,決心用12個精銳師,15萬人的兵力吃掉乘勝追擊,兵力只有2萬人的日軍土肥原賢二部第14師團。但結果卻因為下級的指揮作戰不利,導致計劃打亂,日軍直接威脅到第五戰區司令部,眼看吃掉日軍的先頭部隊已經不可能,自身大部受到了嚴重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