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霧重重——《山海經》共有多少篇?18篇還是13篇?

2020-12-14 山海經解密小七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

我是小七,一個喜歡妖魔鬼怪的四川姑娘,一個沉迷於扯淡的萌妹子。這篇稿子來自於知北遊。

現在看到的《山海經》是十八篇,即《五藏山經》五篇,《海外經》四篇、《海內經》四篇、《大荒經》四篇、《海內經》一篇,《五臧山經》簡稱《山經》,後面的部分簡稱《海經》。

根據何幼琦先生的研究,《海經》部分就是司馬遷在《史記·大宛列傳》中提到的古書《禹本紀》,和《山經》一樣都是記錄「怪物」的書,所以後人才把它們合編在一起,這個看法我們很贊成。

《山經》的部分很單純,只有那麼五篇,可後面的《海經》部分就複雜了,導致《山海經》的篇目問題迷霧重重。

首先是《海經》十三篇中,實際上包含了兩個不同的版本,顧頡剛先生在《中國上古史研究講義》中就指出:

「《山經》和《海經》各成一體系;《海經》又可分為兩組,一組為《海外四經》與《海內四經》,一組為《大荒四經》與《海內經》。這兩組的記載是大略相同的,它們共就一種圖畫作為說明書,所以可以說是一件東西的兩本記載。」

其中《海內經》四篇最後一篇是《海內東經》,這篇後面從「岷三江首」開始以下本不是《海內經》的內容,清代學者畢沅在《山海經新校正》中已經懷疑這部分是一種《水經》,他說:

「自『岷三江首』已下,疑《水經》也。《隋書·經籍志》云:『《水經》二卷,郭璞注。』《舊唐書·經籍志》云:『《水經》二卷,郭璞撰。』此《水經》隋、唐二志皆次在《山海經》後,又是郭注,當即此也。」

袁珂先生贊同畢沅的說法,認為這部分文字「確與經文無關」。

另外,畢沅還指出:「文有雲『象郡』、雲『長城』,知是秦人所著」,認為這個《水經》是秦代人作的;後據周振鶴先生研究,它確是秦代的一種《水經》著作,認為「應當名正言順地稱它為秦代《水經》」,是很有道理的(下文暫稱這部分為《秦水經》)。

但它是不是《隋書·經籍志》和《舊唐書·經籍志》著錄的那個郭璞注(或撰)的《水經》,是沒法確定的。因為這部分一直是作為《海內東經》的組成部分保存在《山海經》裡,並沒有獨立成書。

大概是這篇《秦水經》裡面的一些地名和《海經》有相同的地方,所以劉秀(即劉歆)等人收集《山海經》諸篇的時候,把它也當成了《海經》的篇章,附錄在《海內東經》的最後,成為傳本《海內東經》的組成部分,並非單獨的一篇。

可是這裡面有個非常大的問題,就是《漢書·藝文志》中著錄的《山海經》是十三篇,而今見劉秀《上山海經表》中說是「十八篇」,二者篇目不同,是怎麼回事呢?

因為討論的學者太多,歧異紛紜,清代郝懿行作《山海經箋疏》的時候,在《敘》裡作過一番辨析,是這麼說的:

「《山海經》古本三十二篇,劉子駿校定為一十八篇,即郭景純所傳是也。今考《南山經》三篇,《西山經》四篇,《北山經》三篇,《東山經》四篇,《中山經》十二篇,並《海外經》四篇,《海內經》四篇,除《大荒經》已下不數,已得三十四篇,則與古經三十二篇之目不符也。《隋書·經籍志》《山海經》二十三卷,《舊唐書》十八卷,又《圖贊》二卷,音二卷,並郭璞撰;此則十八卷又加四卷,才二十二卷,復與《經籍志》二十三卷之目不符也。《漢書·藝文志》《山海經》十三篇,在形法家,不言有十八篇。所謂十八篇者,《南山經》至《中山經》本二十六篇合為《五臧山經》五篇,加《海外經》已下八篇,及《大荒經》已下五篇為十八篇也。所謂十三篇者,去《荒經》已下五篇,正得十三篇也。古本此五篇皆在外,與經別行,為釋經之外篇。及郭作傳,據劉氏定本,復為十八篇,即又與《藝文志》十三篇之目不符也。」

郝懿行的看法是,《漢書·藝文志》裡說的「十三篇」,是《五臧山經》五篇、《海外經》四篇和《海內經》四篇,共十三篇;十八篇則是後面有加上了《大荒經》四篇和《海內經》一篇,這五篇不在《漢志》記載的那個本子裡,是「與經別行」,到了郭璞給《山海經》作傳的時候,又把這五篇收進書裡,成為十八篇。

限於篇幅,這裡也沒法把諸家的說法一一羅列,只陳述一下我們的看法——郝懿行的看法大部分是正確的。

劉歆曾經領校皇室秘府的圖書,後來他「總群書而奏其《七略》」,這是一本類似《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的書,後來班固撰《漢書》中的《藝文志》,就根據《七略》「刪其要,以備篇籍」,就是《藝文志》是在《七略》的基礎上刪編而成。

藝文志》明確記錄的是《山海經》十三篇,這應是劉歆在《七略》裡寫出來的篇目數;而現在流傳的劉歆《上山海經表》裡卻說「所校《山海經》凡三十二篇,今定為一十八篇」,和今本《山海經》相合。

同樣一個人寫的作品,說的同一本書,一個「十三篇」,一個「十八篇」,這是怎麼回事?說法可就紛紜了,其中最大的爭議,就是劉秀(即劉歆)等人的校本裡是否包含《大荒經》四篇和《海內經》一篇的問題,有人認為包含,有人認為不包含,到底誰對呢?

《山海經目錄》在最後一篇《海內經》的下面有條注文說:

「此《海內經》及《大荒經》本皆進在外。」

袁珂先生《山海經校注》裡說「宋本、毛扆本作『逸在外』。」清·畢沅在《山海經新校正》裡作了個說明和推測:

「此《目錄》下注字今本所無。《目錄》下總十八卷注字《玉海》有,已下注字明藏經本有。其雲『此《海內經》及《大荒經》本皆進在外』,言《山海經》古本十三篇,劉秀校進時又附五篇於後,為十八篇也。此郭璞注與?」

畢沅揣測那句話是郭璞的注,但是不敢肯定。他認為《山海經》古本十三篇,劉秀校進時又附五篇於後,但是這可能嗎?看看《漢書·藝文志》的記載:

「至成帝時,以書頗散亡,使謁者陳農求遺書於天下。詔光祿大夫劉向校經傳諸子詩賦,步兵校尉任宏校兵書,太史令尹鹹校數術,侍醫李柱國校方技。每一書已,向輒條其篇目,撮其指意,錄而奏之。會向卒,哀帝復使向子侍中奉車都尉歆卒父業。歆於是總群書而奏其《七略》。」

上面說過,《漢書·藝文志》的書目卷數是根據劉歆的《七略》,《七略》是什麼情況?漢成帝時讓劉向領校圖書,每校完一種,劉向就梳理一下書的篇目、概括一下內容,然後寫成奏表奏進給皇帝,這些內容後來被匯集成了一本專著叫《別錄》。

由此形成了慣例,到了劉歆這裡也是一樣,那麼可以知道,劉歆《七略》裡寫的書名、卷數,都是奏進的校定本的名稱和卷數,他怎麼可能寫《七略》的時候「十三篇」,到了奏進的時候卻成了「十八篇」?

如果按照畢沅說的「古本十三篇」,可劉秀(劉歆)在上表中明確地說「《山海經》凡三十二篇,今定為十八篇」,古本應該是三十二篇也不是十三篇。

很顯然這裡面出了問題,應該是劉秀奏進的《山海經》本來就是十三篇,即《五臧山經》五篇、《海外經》四篇、《海內經》四篇,那篇附錄的《秦水經》恰好就在最後的《海內東經》的後面,說明《海內東經》就是劉秀校本的最後一篇,所以他在《七略》裡寫的也是十三篇。

後面的《大荒經》以下五篇他們校定的本子裡本來就沒有,清代學者畢沅、郝懿行都是這個看法,是最為合理的。郝懿行和袁珂先生認為後面的五篇是郭璞給《山海經》作注的時候才加上去的,我看這個完全正確。

我們知道「本皆進(逸)在外」是一句後人的注語,不是劉秀等人的話,因為劉秀、丁望等人的校語在《山海經》裡都被算作正文處理了,它一定是劉秀校本之後才有的,其中所說的「本」就是指劉秀等人校訂後的奏進本。

那麼這話先不管是不是郭璞說的,都足以證明劉秀校本的《山海經》裡沒有《大荒經》五篇,否則這就是一句毫無意義和用處的廢話。所以說今本劉秀《上山海經表》的「一十八篇」應是後人根據郭璞注本的數目所改,他上表的本文一定是「一十三篇」,後人發現與傳本的實際篇數不合,所以改成「一十八篇」。

《大荒經》等五篇是一個最古老的本子,袁珂先生說:「《大荒經》以下五篇成書最早,大約在戰國中年以前」,這個看法應該是對的。這個本子應該也在劉歆等收集到的三十二篇之中,但是因古老而斷爛得厲害,本來後面的《海內經》四篇殘得都沒法分辨最後被湊成一篇就是明證。

劉秀等人給皇帝校書,首先是收集諸篇、刪除重複,而《大荒經》等五篇就是前面《海外經》《海內經》的另一個版本,就涉嫌重複,二者只能取其一;其次是校書注重的是篇章完整性,前面的《海外》《海內》八篇後出而完整,後面的《大荒經》五篇早出卻殘缺,所以這個本子就被校書者給拋棄了,沒有採用。

但是沒採用的版本不等於就被銷毀或不流傳了,它還是被收藏在皇家圖書館裡,被看做《山海經》的別本在流傳的,因為當時劉秀等人收集到的32篇,包括那些重複的篇章和沒被採用的版本,統統都被稱為《山海經》。

所以東漢時期的王逸《楚辭章句》時還能引述《大荒經》五篇中的內容,也稱是《山海經》;到晉代的郭璞仍舊能看到這五篇,也知道它也是《山海經》,並且也給它作了注,說明這五篇從東漢一直到魏晉都一直保存著並流傳著,郝懿行說「古本此五篇皆在外,與經別行」是很有道理的。

所以,有學者根據《呂氏春秋》《列子》《楚辭章句》等書裡也引用《大荒經》五篇的文字來證明這五篇也在劉秀的校本之內,那根本就不能成立。

就象《詩經》,據《史記·孔子世家》說:「古者詩三千餘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於禮義,……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論衡·正說》也說:「《詩經》舊時亦數千篇,孔子刪去復重,正而存三百篇。」也就是說,古人收集到的古詩有三千多篇,後來刪去重複,選了其中的305篇編成《詩經》,只不過選了其中的十分之一。

《詩經》305篇都完整地保存下來了,古人引用的時候都稱「《詩》曰」;但是先秦古書中和出土文獻中還有許多引用的「《詩》曰」不見於《詩經》,古人稱之為「逸《詩》」,明顯是出自那些沒被編入《詩經》的詩篇,可如果非要根據它們也稱「《詩》曰」就說這些詩本來也都是在《詩經》裡的,是很不合理的。

其實那些收集來的詩篇不管是否被編入《詩經》,都被認為是「詩」,引用的時候都可以稱「《詩》曰」或「《詩》雲」;同樣的道理,劉秀等人收集到的32篇《山海經》,不管是否被編入校定本,引用其中的篇章都可以稱「《山海經》曰」,這根本就不能作為是否被收入校定本的依據。

因此,我們非常贊成郝懿行和袁珂的看法,《大荒經》五篇是郭璞給《山海經》作傳時才收錄進《山海經》裡的。大概當時的《山海經》傳本就他這一家注,自然他的本子也就成了後來的通行本,晉代以後諸家著錄的《山海經》都是郭璞的注本,這個時候《山海經》已經變成了十八篇。

而且《大荒經》以下五篇都有郭璞的注,那麼這五篇必定是郭璞加上的,那句「本皆進(逸)在外」的話也必定是郭璞的注文,只有他才可能知道這五篇本不在漢代傳本的《山海經》裡,他以後的人不可能知道這個事情。後來傳承郭璞注本的人看到劉秀的上表裡是「十三篇」,與郭璞注本不合,才根據郭注本改成了「十八篇」。

《山海經》的篇目,劉秀他們收集到的版本是32篇,各篇的情況,諸家分析不同,這裡說下我們的看法,其詳細情況如下:

(一)《五臧山經》5篇。這個裡面沒有「一曰」之類的校語,篇末也沒有劉秀等人校書款識,說明只有一個版本,只有這麼5篇,沒有校治。

(二)《海外四經》4篇×3=12篇。《海外南經》:「狄山……一曰湯山。一曰爰有熊、羆、文虎……」;《海外西經》:「龍魚陵居在其北,狀如狸。一曰鰕。即有神聖乘此以行九野。一曰鱉魚在夭野北,其為魚也如鯉。」校語裡常連著兩個「一曰」,說明《海外四經》除了底本之外,還有另外兩個不同的版本對校,所以劉秀他們收集到的《海外四經》是三個版本共12篇。篇末有劉秀等人的校書款識:「建平元年四月丙戌,待詔太常屬臣望校治,侍中光祿勳臣龔、侍中奉車都尉光祿大夫臣秀領主省」,說明校書的工作主要是由臣望完成的,文中那些「一曰」的話,都是臣望寫的校語,並不是原有的正文。

(三)《海內四經》4篇×2=8篇。《海內四經》的校語裡每條只有一個「一曰」,說明它除了底本之外,還有一個版本對校,共兩個版本8篇。這也說明《海外》四經和《海內》四經曾經單篇單獨流傳,所以《海外》四經有三個版本,而《海內》四經只有兩個版本。

(四)《秦水經》1篇×2=2篇。《秦水經》就是劉秀校本最後一篇《海內東經》後半部分「岷三江首」以下的部分,劉秀等人也把它當成《山海經》的一篇附錄在整個校本的最後,但沒有獨立成篇,因為《海內東經》只有十條文字,實在是太短,所以算作《海內東經》的組成部分處理了,所以它和《海內東經》算作一篇。其中也有「一曰」這樣內容,說明它與《海內經》四篇一樣也有兩個版本,共2篇。篇末有與《海外四經》一樣的校書款識。

(五)《大荒四經》4篇

(六)《海內經》1篇。袁珂先生認為這篇本來也應該四篇,因為殘缺得過於厲害,已經沒法再分篇,所以合併成一篇,這個看法正確;但是他又說是郭璞合併的,這就不對了。這種情況,應該在劉秀他們收集到的時候已經如此,這也是這個版本沒被採用的原因之一。以上五篇只有一個版本,而且沒被收入劉秀校進本裡,所以篇末也無校書款識。裴駰《史記集解》中引此篇的內容稱為《山海經·大荒經》,可能是誤記,也可能是他把這篇當成《大荒經》的組成部分。

這樣,劉秀他們搜集到的版本就是5+12+8+2+4+1=32篇。去掉沒被採用的《大荒經》版本的5篇和重複的14篇,正好是《七略》裡著錄的數目13篇;郭璞注本把沒被採用的殘缺古本5篇收錄進自己的注本裡,就成為今傳本《山海經》的18篇。

總結一下本文的觀點,就是以下幾點:

1、《山海經》是《五藏山經》、《禹本紀》、《秦水經》的合編。

2、《禹本紀》是《海經》部分(不包括《秦水經》),包括兩個版本:一個是《海外四經》、《海內四經》八篇的版本,一個是《大荒四經》、《海內經》五篇的版本,其中後者的版本最為古老,它本來應該也是八篇,因為《海內四經》殘缺斷爛得厲害,被湊成了一篇。

3、劉秀等人的校進本只有十三篇,即劉秀《七略》和《漢書·藝文志》中著錄的篇數,沒有《大荒經》以下五篇,故附錄的《秦水經》就在其校本最後一篇的《海內東經》之後。

4、《大荒經》等五篇是晉代郭璞注《山海經》時才收錄進來的,使《山海經》變成了「十八篇」,成為通行的唯一傳本,因此後人根據這個篇數把劉秀《上山海經表》中的數字「十三篇」改成了「十八篇」。

【參考文獻】

[清]畢沅:《山海經新校正》,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

[清]郝懿行撰,劉朝飛點校:《山海經箋疏》,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9年。

顧頡剛:《中國上古史研究講義》,中華書局1988年。

何幼琦:《〈海經〉新探》,《歷史研究》1985年第2期。

周振鶴:《被忽視了的秦代〈水經〉——略論〈山海經·海內東經·附篇〉的寫作年代》,《自然科學史研究》1986年第1期。

袁珂:《山海經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袁珂:《〈山海經〉寫作的時地及篇目考》,《神話論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

袁珂:《中國神話傳說》,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年。

我是小七,一個沉迷於研究山海經與妖魔鬼怪的四川姑娘,喜歡可以關注我。

版權申明:本文系山海經解密小七獨家邀約稿件,禁止一切形式的轉載、盜用以及洗稿,未經同意擅自盜用,將追究到底。

相關焦點

  • 迷霧重重——《山海經》共有多少篇?18篇還是13篇?
    《山經》的部分很單純,只有那麼五篇,可後面的《海經》部分就複雜了,導致《山海經》的篇目問題迷霧重重。《藝文志》明確記錄的是《山海經》十三篇,這應是劉歆在《七略》裡寫出來的篇目數;而現在流傳的劉歆《上山海經表》裡卻說「所校《山海經》凡三十二篇,今定為一十八篇」,和今本《山海經》相合。同樣一個人寫的作品,說的同一本書,一個「十三篇」,一個「十八篇」,這是怎麼回事?
  • 《山海經之南山經》——異獸篇
    《山海經》是我國一部記述古代志怪的古籍,大體是戰國中後期到漢代初中期的楚國或巴蜀人所作。也是一部荒誕不經的奇書。該書作者不詳,古人認為該書是"戰國好奇之士取《穆王傳》,雜錄《莊》、《列》 、《離騷》 、《周書》、《晉乘》以成者" 。現代學者也均認為成書並非一時,作者亦非一人。
  • 關於山海經的知識(介紹篇)
    山海經《山海經》,想必大家都聽說過,肯定也有很多朋友都看過,但是也有一些朋友只知道這本書,但是卻不了解,下面鄙人就為大家科普下《山海經》。《山海經》是一部記載中國古代神話、地理、植物、動物、礦物、物產、巫術、宗教、醫藥、民俗、民族的著作,也是一部富於神話傳說的最古老的奇書,該書的作者不詳。《山海經》傳世的篇幅不大,不到三萬二千字,共分兩大部分,《山經》和《海經》。
  • 【第13篇】阿爾罕布拉宮的回憶
    出發前,我們去店裡找回了三腳架,語帥哥店主合影花絮照片不一一標註作者,請見諒。本遊記的所有文章清單如下:【第1篇】 新州俠女西遊記 (代序)【第2篇】 漫步馬德裡【第3篇】 塞哥維亞(Segovia)的古羅馬引水渠【第4篇】 託萊多(Toledo)的夜景【第5篇】 科爾多瓦(Córdoba),警車給我們開道【第6篇】 科爾多瓦(Córdoba)的夜景
  • 推薦三篇精彩玄幻異界文 撥重重迷霧 解驚天之局 神法九星霸體訣
    推薦三篇精彩玄幻異界文 撥重重迷霧 解驚天之局 神法九星霸體訣最近有小夥伴給小編留言說書荒了,作為一枚資深小說愛好者,書庫小編立即上線!推薦三篇精彩好看有口碑的小說玄幻異界文給大家,喜歡的小夥伴可以關注收藏或者給小編留言!撥重重迷霧 解驚天之局 神法九星霸體訣!~1.《九星霸體訣》作者:平凡魔術師文案:是丹帝重生?是融合靈魂?
  • 《山海經之南山經》——異獸篇
    《山海經》是我國一部記述古代志怪的古籍,大體是戰國中後期到漢代初中期的楚國或巴蜀人所作。也是一部荒誕不經的奇書。該書作者不詳,古人認為該書是"戰國好奇之士取《穆王傳》,雜錄《莊》、《列》 、《離騷》 、《周書》、《晉乘》以成者" 。現代學者也均認為成書並非一時,作者亦非一人。
  • 廣東今年17篇高考作文滿分 700餘篇零分
    老師你竟然說,上課要睡覺的同學回家睡……我覺得老師沒常識,校長沒常識,教育界沒常識……」  本報訊 (記者/謝苗楓胡念飛實習生/王卉) 去年滿分作文有18篇,今年有多少?網上熱炒的零分作文又有多少真假?昨天,記者從廣東高考評卷場了解到,高考各科已基本完成評卷,目前正在登分等後續工作。
  • 《山海經》中那些未解之謎,是神話還是真實故事?
    究竟是《山海經》的作者胡思亂想而寫下的,還是它做記載的事件都是真實存在的,只是因為時間跨度太大,而導致很多東西都遺失了。究竟哪種說法是正確的?有人推斷,《山海經》最早的版本是西漢時期,並且書中還做了註解,說《山海經》是大禹和伯益所著。但是經過現代考古學家仔細的研究推斷,認為《山海經》應該是春秋時期所著,而且它的作者也並非是一個人,有可能是一群人合力所著。但是,關於《山海經》的作者究竟是誰,現在已經無從考究,這已成為歷史中的一個未解之謎。
  • 他寫下13篇《山海經》的讀後感
    他寫下13篇《山海經》的讀後感 《讀山海經·其十》 晉·陶淵明 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
  • 《男狐聊齋》姊妹篇《顏值山海經》
    該劇應該是《男狐聊齋》姊妹篇,男主角還是葉小開,還是「披頭散髮」的造型。但小編覺得葉小開《男狐聊齋》中「秀郎」的造型,比《顏值山海經》中「畢方」的造型要好看一些,男狐的假髮更柔順一些,不過在《顏值山海經》中,葉小開還有現代造型,也算是一個突破。
  • 海賊王:和之國篇等於第二個阿拉巴斯坦篇?以及德雷斯羅薩篇?
    東海篇、阿拉巴斯特篇、空島篇、水之都篇、恐怖三桅帆船篇、香波地群島篇、女兒島篇、推進城篇、頂上戰爭篇、新世界前篇、魚人島篇、龐克哈薩德篇、德雷斯羅薩篇、佐烏島篇、蛋糕島篇,然後到達現在的和之國篇,如此眾多的篇章故事,真的回想起來都是滿滿的記憶~但是,隨著看到的篇章越來越多,就會發現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 《古今賢文》立世篇、勸學篇、讀書篇、合作篇、環保篇
    《立世篇》1.山立在地上,人立在志上。2.月缺不改光,劍折不改鋼。3.鳥要緊的是翅膀,人要緊的是理想。13.見異思遷,土堆難翻;專心致志,高峰能攀。14.無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立長志。15.實踐是實現理想的階梯,知識是實現理想的翅膀。16.不學楊柳隨風擺,要學青松立山岡。17.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 那些極具中國風的Zippo打火機 第三篇
    那麼這篇小七來說一下中國從古至今帶有神話色彩的事物和帶有這些事物題材的Zippo打火機。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簡稱《般若心經》《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梵文:),簡稱《般若心經》或《心經》,是般若經系列中一部言簡義豐、博大精深、提綱挈領、極為重要的經典,為大乘佛教出家及在家佛教徒日常背誦的佛經。
  • 山海經究竟是上古傳說還是真實歷史?這其中到底隱藏了什麼秘密?
    《山海經》中突然冒出來一個黑皮膚的人種,不利於統治,於是紀曉嵐決定摧毀山海經這本書,用來掩蓋住這個事實。那麼,真實的《山海經》到底是一本什麼樣的書呢?《山海經》內容之豐富大大超乎我們的想像,資料齊全,內容豐富,各種古代奇異事件,各種傳說故事,從這裡我們可以看見一個不同的世界。《山海經》中曾經記錄過渤海之東有五座仙山,其中有兩座沉沒到了海洋中,而後來經過考古學家的探測發現在幾千年前確實有大西洲、太平洲的存在。
  • 關於山海經的知識(山經篇)
    上期我們簡單介紹了下《山海經》,下面,為大家講解下《山海經》的《山經》。當然,朋友們都想了解的神話、異獸部分也在下面。《山經》共分為《南山經》、《西山經》、《北山經》、《東山經》、《中山經》五卷,主要記載上古地理中的諸山。
  • 山海經中的驚天之謎朱雀青龍玄女起源 山海經其實是宇宙空間?
    《山海經之赤影傳說》取材於古籍《山海經》,該劇在湖南衛視熱播,劇中朱雀、青龍、玄女等很多神秘的情節引發網友對於《山海經》這部書的好奇,《山海經》中的驚天之謎究竟是什麼?朱雀、青龍玄女起源是什麼?《山海經》其實是歷史空間的說法的依據又是什麼呢?今天,我們就來為你揭秘一下電視劇《山海經之赤影傳說》背後的秘密。   《山海經之赤影傳說》取材於《山海經》——一部光怪陸離的奇書!
  • 海賊王:路飛所經歷過的篇章,你比較喜歡哪篇呢?
    東海篇:冒險與夢想的開始。歡快的畫風,愉快的音樂,也是剛尋找夥伴的時間段,每一個角色都是那麼的有特點,好色、愛財、路痴、大話王,相信大家都很熟悉,記得那時的烏索普翻譯叫騙人布!阿拉巴斯坦篇:陽謀與陰謀,危險和挑戰共存。
  • 美國康奈爾大學「減肥專家」萬辛克被撤13篇論文
    (原標題:美國「減肥雞湯」專家被撤13篇論文,辯稱「沒有主觀謊報」)
  • 圖解《山海經》——異獸篇
    還記得中學時學過魯迅先生的《阿長與山海經》嗎,從魯迅先生一點一滴的回憶可見他對《山海經》的獨特感情。那《山海經》究竟是一部什麼作品呢?
  • 三分鐘,帶你讀懂《山海經》
    眾所周知,《山海經》是我國最古老的一部講述神話傳說的奇書,裡頭講了歷史、地理、文化、民俗、神話等等,什麼都有。但由於《山海經》原文晦澀難懂,不少人雖然對它充滿了嚮往和好奇,卻往往望而卻步,讀不下去。其實,《山海經》全文才只有三萬字,要讀完並不難。今天!小妹就用一篇文章,讓大家了解《山海經》,帶你走進這個奇幻莫測的神話世界!《山海經》一共有18篇,包括《山經》5卷,《海經》13卷。